NO15《躍遷》· 古典 · Why-落日蕭峰
【R】序言高手的三個境界XXⅡ-XXⅣ
今天,大部分關于個人成長、生涯發展和人生設計的理論,都源自心理學、教育學。這些學科的視角主要是從個體出發,希望個人通過整合、學習獲得辛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種內在的豐盛。
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競爭力、發揮優勢、快速增值等概念,卻來自社會學、經濟學和商業,從這個視角來看,個體在其中只不過是一個“社會原子”,個性化部分不多。更重要的是抓住趨勢、利用規律、到達外在的社會成功。
這連個角度如此不同,解釋起來答案就不一樣,比如房價問題。心理學告訴你“房子并不代表安全感”,社會學和經濟學角度是“如何利用杠桿和趨勢投資房產”。
這兩個角度都有自己的好處,但是如果你通過個人的角度希望達到社會的成功,這中間就缺一塊拼圖,你不得不承認:
發揮天賦、追隨熱情,你一定會很幸福,但未必能改變世界;
刻意練習1萬小時,你會進入心流,持續突破,但未必能成為公認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會獲得寧靜,但未必能創造價值。
而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地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有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顯的共同特點,就是階段性的非線性成長、躍遷式上升。每隔幾年,他們突然上一個臺階,眼界、想法、能力、調用的資源和身價都完全不同。這就是利用規律放大個人努力的結果。
我研究過《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華人富豪的生涯案例,他們有3個共同點:首先,他們足夠努力、勤奮;其次,他們在26-35歲開始創業,這個時間段,正好是社會積累足夠、家庭負擔又還不太重的時期;最重要的,他們在創業兩年左右后,都遇到了一個空間的時代上升趨勢,香港首富是抓住了金融和地產行業的趨勢,臺灣首富是抓住了電機和塑料行業的趨勢,內地的首富則是順應了互聯網大潮。后面這兩項因素,是他們放大自己努力和天賦的關鍵。
就和游泳一樣——會游的人很省勁,不會游的人即使身體強健,也游的很累。這就是對于水的理解不同,“水性”的不同。
時代也是有水性的——有些人深刻理解時代的水性,能順著大潮去很遠的地方;有些人則不理解社會和時代的水性,搞不好還會淹死自己。時代高手的非線性成長、躍遷式上升,就是恰當地運用規律放大努力的結果。而大部分人也許懂個人成長、心里發展,或者熟諳商業規則,但恰恰缺少了結合和兩部分的一環。
我寫過《拆掉思維里的墻》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銷量過百萬,很多人因此受益。這本書從心理學視角,解開了很多錯誤心智模式的心結,讓人不被自己禁錮,活出真正自我。而《躍遷》這本書,則希望拼完這塊拼圖——從社會的角度解釋個人的成就和成功。
【I】重述知識
這個時代的高手最大的特點是階段性的非線性成長和躍遷式的上升。這群人不僅知道如何在個人成長持續的努力和積累,而且還懂得利用科技趨勢、商業規則、經濟/社會等規律,放大自己努力的結果和收益。
人在網絡中有結構洞的存在,學科之間也有結構洞的存在,《躍遷》這本書就是個人成長、心里發展和商業社會中間的結構洞的存在。
自己讀到其中一段,古典解釋的非常到位,我準備直接引用他的原文:
“發揮天賦、追隨熱情,你一定會很幸福,但未必能改變世界;
刻意練習1萬小時,你會進入心流,持續突破,但未必能成為公認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會獲得寧靜,但未必能創造價值。“
不僅僅需要發揮自己的天賦、追隨自己的興趣和熱情、持續的刻意練習和精進,更需要把握時代的趨勢和脈搏,利用經濟/技術/社會的底層規律,把自己嵌入到更大能發揮價值的價值鏈系統中去,放大自身的努力和收益,獲得自我在認知、能力、能級上的躍遷。
【A1】內化知識
①成功案例:
自己在一家品牌營銷策劃咨詢公司,兩年前從精益管理領域跨行業轉到品牌營銷策劃咨詢行業,兩個領域自己都非常的喜歡和有熱情,但更熱愛后者。自己是在2014年明顯的感覺社群經濟會成為一種趨勢,當時是通過717社群營銷峰會鏈接到現在的老大王總,也是通過一個幫助他人募捐的公益的事情讓他對我非常有印象,讓我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轉變,從甲方到乙方,思維方式、社交圈子、專業能力較之前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躍遷!
②失敗案例:
還是在同一件事情上,我研究的方向是“社群營銷”,同時期青島認識幾個朋友,有個朋友就把自己嵌入到了更大的系統中,與全國的社群大咖們形成聯機模式,也把自己的專業和興趣的積累在這樣更大的平臺上得到放大,現在開始注冊公司,形成成熟的產品和服務,對自己是個很大的刺激和影響,自己是沒有再去進一步的鏈接聯機,在更大的系統里去放大價值和收益。
【A2】應用知識
1.現在在操盤做秋香月餅的項目,一方面自己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更應該把自己和項目嵌入都更大的系統中去,和各大社群、商會、關鍵網絡節點、KOL形成聯機,利用商業的規則、品牌傳播的規律、資源的更多的卷入,在更大的系統里放大自己的價值和收益。
這樣寫確實有些大,先做一次社群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