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樊登讀書《自驅型成長》

讀完本文約需48分鐘各位好,今天我們講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叫作《自驅型成長》。就是現在自驅力的缺乏,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和問題。我們在企業里邊招聘到年輕的員工,你發現他沒有自驅力,他只能夠靠著獎金和期權在工作,這時候這個人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這本書的最后一章是孩子上大學,告訴我們說你千辛萬苦地小心呵護著孩子的成長,但是總有一天,他會離開你去上大學。而等他去上大學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了外在的約束之后,這個孩子就會徹底地放松,所以他沒有成為一個self-driven child(自驅型孩子),就是沒有成為一個有自驅力的孩子,這對于他來講,是這一生中最大的損失。而我們應該思考的事是,讓孩子上大學就是我們教育的終點嗎?把這個孩子塞到了某一個有名的學校里邊去,家長就真的能夠心滿意足地結束了這一切嗎?你想想看,大學之后,他還需要面對更加漫長的人生,而如果在整個過程和步驟中,他自己都沒有參與感,他成為了一個空心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別人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那么讓孩子上大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樣反思下來,你會發現大量的家長逼迫著孩子上大學的本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就是覺得,我的孩子應該上一個更好的學校。因此讓我們通過這本書,回歸教育的本質,了解怎么樣讓一個孩子產生內驅力,產生自律的能力,我認為這個對所有的家庭、組織和企業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們要知道現代家長教育的四個錯誤觀念。第一個錯誤觀念叫作“通往成功的途徑是一座獨木橋,而孩子萬萬不能被別人擠下來”。這就是大家都拼命地上名校,拼命地去買學區房,然后讓孩子去參加補習班的原因。這個觀念很明顯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曾經講過很多次,人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孩子不能像汽車一樣拼湊起來就能跑。第二個錯誤觀念叫作“如果你想擁有好生活,在學校里就得擁有上佳表現”。太多的孩子不是被逼得太過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放棄了所有能嘗試的機會。就是因為被逼急了,所以這些孩子們說“隨便吧”。然后錯誤觀念三,就是“催得越緊、逼得越狠,我們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長大后就越有出息”。像《虎媽戰歌》這樣的書,他只是短期內看到這個孩子拿到了多少個證,但是往十年、二十年以后看,你會發現,給這些孩子內心所造成的傷害和他內驅力的損傷是無法計算的。第四個錯誤觀念就是 “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兇險得多,家長必須一直緊盯著孩子,才能確保他們不被傷害,也不至于讓孩子闖禍”?,F在的社會要比我們那會兒安全得多,整個犯罪率都在大幅地下降,城市里到處都是攝像頭,所以整個的安全性在不斷地提高,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的視覺窄化,我們看到那些新聞把我們嚇壞了,所以我們才會變成一個直升機父母,天天在孩子的頭頂盤旋。這是目前來講普遍在家長中存在的四個錯誤觀念。那這本書最核心、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下邊這一段,就是我們得了解我們的大腦。我們要知道孩子大腦中到底是什么部分在做決策,調節壓力、控制沖動的最重要的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前額皮質,前額皮質就是我們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的部分,這是我們發展出語言、邏輯、推理能力的一個部分,這個地方叫作領航員。就是如果你是用前額皮質在進行決策,用前額皮質在引領著你的生活的話,那么你是冷靜的、理智的,你是可以控制和約束自己的。這個地方有一個特點,就是壓力過大的時候它就掉線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跟別人吵架或者是生氣的時候,你會說不出話來,為什么說不出話來呢?壓力太大,掉線了,這就是前額皮質的特點。它是冷靜的、理智的領航員,但問題是壓力過大的時候它會掉線。那么如果它掉線誰接手呢?就是藏在腦子中間后邊這部分,叫作杏仁核。我們在不止一本書里邊提到過杏仁核。杏仁核像一個斗獅戰士一樣,它是我們大腦中最早長出來的部分,這一部分就是情緒化的。所以你會發現,當我們的孩子壓力過大的時候,如果他放棄了前額皮質的這部分的管控,他就變得易怒,他會大喊大叫或者躲避,一句話都不說,陷入沉默或暴力的狀態中。原因是什么?此刻掌控他大腦的是杏仁核,而如果他的壓力過大,就是持續長期地存在著這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就會分泌更多的壓力荷爾蒙。健康的壓力反應狀況是這樣:“壓力荷爾蒙迅速上升,隨后又能迅速恢復,這是比較健康的壓力狀況,一旦壓力荷爾蒙不能快速回落就會出問題。如果壓力持續存在,腎上腺就會進一步分泌皮質醇。皮質醇就像是身體為了長期作戰而引入的原菌,它的濃度在人體內慢慢上升,以幫助身體應對壓力。如果有只斑馬遭遇了獅子的襲擊,但有幸逃脫,沒有命喪獅口,他的皮質醇水平會在45分鐘之內恢復正常。相比之下,人類身上的高濃度皮質醇會一次保留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這就很容易導致問題。長期較高的皮質醇水平會弱化海馬體里的細胞并最終殺死它們,而海馬體是創造與儲存記憶的地方,這就是為什么在急性壓力下,學生會產生學習上的種種困難。”我那天讀書讀到這一段,我就立刻在它下面劃線,發在朋友圈里。原因是什么呢?我們經常不明白,這孩子怎么成績突然下滑得這么厲害?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向我咨詢,說:“我女兒怎么最近成績下滑得很厲害?”我說:“你們家是不是有人吵架?”他說:“對呀,我們家最近有點事,吵架。”為什么能這么準確地猜測呢?家里邊只要有人吵架,孩子的壓力水平就會陡增,孩子的壓力水平一高,皮質醇分泌得多,就會傷害海馬體,海馬體就是負責記憶和學習的地方。那我相信我講了這么多書,講了幾百本書下來,我的海馬體一定在變化,在長長。所以如果我們理解了我們的大腦是會受傷的,我們就知道天天在孩子身邊不停地指責和嘮叨,對孩子是多么大的傷害。就是很多家長對于自己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完全沒有感覺,就覺得很正常,我嘮叨你兩句怕什么,就是那種滿懷著愛意的嘮叨,不停地嘮叨。但是你只要反過來想一下,假如是你的領導天天在你身邊這樣嘮叨你,你試試看,這就會極其痛苦。那是一個慢性壓力,而這個慢性壓力會傷害到孩子的大腦,讓它產生皮質醇,然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這些壓力會使得它的前額皮質不發育,發展緩慢。所以你去觀察這個小孩子,從小孩子身上能夠看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能看得出他們家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大腦前額皮質的發展來自哪兒呢?你要讓他有掌控感,讓他有選擇權,讓他能對自己的很多事做出決定。在孩子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開始做這樣的事情了。三歲以前就能夠幫他把大腦前額皮質發展得很好。我們看到一個人冷靜、理智、成熟,看起來像個大人,就是因為他大腦前額皮質層增長了。但是假如你把他的這部分功能剝奪掉,你整天呵斥他,整天威脅他,動不動就說“我把你送人了”或者甚至把他推到門外,把門給他關上,孩子天天跟你在一起都緊張。緊張會怎么樣呢?就是大腦前額皮質停止工作,離線,不發育了,把所有的決策權全部交給杏仁核。杏仁核的辦法就是斗爭,要么斗爭,要么服軟。服軟就是有很多孩子會對家長諂媚,不斷地迎合家長,在家長面前裝得特別乖巧,實際上只是為了能夠平穩度過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這些都是損失了讓他前額皮質得到充分發育的可能性。所以你要想真的理解,怎么樣讓一個孩子能夠擁有自控力,就是要讓他的前額皮質得到足夠的發展。這個發展來自你給他足夠的選擇空間,讓他有掌控感?,F在青少年自殺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本書的作者說,青少年自殺非常令人痛心,但是你要知道,青少年自殺基本上都是來自掌控感缺失。就是這個孩子覺得在哪兒說的話都不算,在家我也沒什么用,到學校我更沒什么用。更多的自殺不是來自急性壓力,我們往往會把一個人的自殺歸咎為急性的壓力,發生了這么一個事,所以這個孩子自殺,不是。自殺更多的是來自慢性壓力,而不是急性的困難,這是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人不能沒有壓力。千萬不要聽了這個講法,說“那我讓我的孩子完全無壓地生活”,那也不對。壓力分三類,第一類壓力叫作正向壓力,就好像斑馬在跟獅子作斗爭的過程中,它沒有被獅子咬到,它鍛煉了能力,快速地上升皮質醇,快速地下降。那另外一種叫作可承受壓力,這個可承受壓力是一定的范疇,會有一點點的損害,但是它可以復原。比如把很多剛出生的小老鼠從媽媽身邊拿開,這個對于哺乳動物來講是很大的壓力。如果在十五分鐘之內,讓老鼠回到媽媽的身邊,你就會發現母鼠會舔小老鼠的皮毛,讓它舒服,實際上就是安慰它。然后這個小老鼠的行為就會慢慢地變得正常,會越來越好,這個叫作可承受的壓力。但是,如果這個小老鼠離開媽媽超過三個小時以后,你就會發現很多小老鼠就不理它的媽媽,就是斷了這個聯結了,它已經完全受到傷害了,這種壓力叫作毒性壓力。而青少年的大腦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過程當中,又是獲得毒性壓力可能性最大的時候。一方面來自學校課程的壓力,競爭的壓力,還有過度的對于競爭的渲染和描述,說“你必須得考上大學”“你必須得比他們強很多”“你只要考上大學了就一切都好了”。這個不是真相,但是我們很多家長和老師會用這個假象來威脅和恐嚇孩子,給孩子造成長期的毒性壓力,導致的結果就是他的大腦受到損傷,他的自控力喪失。那么一個小孩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壓力呢?這個作者總結了,叫作N.U.T.S.(堅果視角)。這個N就是新情況(novelty)。咱們看過一個電影叫作《頭腦特工隊》,這個小女孩搬家,搬到一個新的城市,融入一個新的冰球隊,這個叫作新情況的發生,這是帶來壓力的一種可能。第二種叫作沒想到的(unpredictability)。就是沒有預期到會發生這樣的問題。第三類就是可能被傷害(threat to the ego)。就是這個事情發生了以后他覺得有威脅,他覺得受到了恐嚇,這種情況下他也會有壓力。第四個叫難以把控的(sense of control)。就是他覺得這個東西超出了他的把控范圍,他的能力范圍之內無法承受。這四個東西是給青少年帶來壓力的最重要的來源。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了解了大腦的結構以后,知道壓力對孩子自控性的影響以后,我們來看看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這里邊有一句話,我覺得特別賺,讀這本書最賺就是讀到這句話,說你怎么做一個顧問型的父母,學會說這句話就好,叫作“我那么愛你,才不愿意跟你吵作業的事”。我們在家庭當中,很多人跟孩子天天吵架的最主要的來源就是作業的事——寫作業、交作業,有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甚至有沒有按照家長所規定的時間完成作業。孩子磨蹭到了第二天早上寫作業,家長就會很生氣,說你為什么昨天晚上不寫。我們經常會為各式各樣的作業的問題吵架。但你以后要知道,作業的事和愛他這件事比起來,哪個更重要?那一定是愛更重要。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來跟我抱怨他的孩子的時候,我就會問他們,我說:“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現在生病了,你會怎么想?假如你的孩子躺在病床上,你現在會怎么想?你會想他沒有交作業嗎?”他說:“那不會,我只希望他身體好?!睂?,那個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他身體好,他愛你,他跟你關系融洽,這個東西要比作業那樣的事重要得多。所以你也要學會說這句話,說“我那么愛你,我才不要跟你吵作業的事”。這個地方我需要大家反過來想一下。假如你今天下班,從辦公室一身疲憊,擠完地鐵回到家里,然后你兒子在家里坐著等你,說:“今天在單位里表現怎么樣?受到獎勵了嗎?掙了多少錢?有獎金嗎?比別人高還是低呀?”你試試看,你只要想一下這個場景就覺得很荒謬,就是你忙了一天回到家,你兒子這樣質問你。但我們每天對孩子做的就是這個事。不要為了作業的事情跟孩子吵架。因為你知道,孩子只是借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并不屬于你,孩子不是你的私人財產,不是你的東西,他只是從你的身體里邊出來而已。大家記得我們講過一本書叫作《不管教的勇氣》。《不管教的勇氣》里邊就講,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耐心。因為如果這個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你再強迫他學習都沒用,他學完就忘,學完就不喜歡學習,甚至他考上了大學以后不學習,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你只能有耐心地等待他有一天突然明白。反過來家長如果給他的壓力沒那么大,孩子都是好奇的、求知的,人本身就有了解這個世界的欲望。但是我們家長為什么不能做到淡定地迎來和平呢?因為我們家長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要么專制,第二個誤區就是要么縱容。就是你一說這個話家長就會講,那你讓我不管嗎?那他干什么我都不用管嗎?你看,我沒讓你縱容,就是在專制和縱容之間還有一個合適的位置,叫作權威型的管理。權威型的管理就是支持而非控制。父母不斷地介入是一個惡性循環,父母學會放手,學會不要那么專制,也不是完全地縱容,這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父母要做的事是什么呢?首先就是退一步。就是不用所有的事都按照父母的想法來辦。孩子過的是他的人生,他要為他的選擇負責,父母的責任是給他講清楚,你有這么多的選擇,這些選擇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不用威脅,不用夸大,講明白就好了,他有他決策的權利,所以退讓一步是第一步要做的事。第二個可以做的事就是無條件地愛孩子。曾經有人說:“我看過人家那個籃球教練就特別專制,很兇,但是他訓練出來的結果都很好?!笔紫饶阋闱宄切┤瞬皇歉改?,那些人是教練,教練是一個專業工作,他所做的事是教他這些技能,而父母的最重要的責任是給孩子愛。所以如果孩子在你這兒得到了足夠多的愛,哪怕他遇到了一個非常專制型的教練,他也能夠挺得過去,他也能夠有動力去應付。但是最怕的是教練也專制,父母也專制,這個孩子得不到愛就麻煩了。愛是排在第一位的東西,所以你可以借由社會力量來解決那部分學習的問題,但是你要首先保證的是給孩子足夠的無條件的愛,然后關注、支持,而不是不管。你要讓孩子知道,你很關心這件事情,但是你只能給他提供輔助作用,做決策的人是他自己。接下來第三件事能做的就是學會讓孩子做主。在你讓孩子做主的時候,要學會講三句話,而且這三句話很精確,第一句話是:“你特別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專家?!本褪钦l更懂這孩子呢,孩子更懂他自己,所以你要告訴孩子說“你更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專家”,這是第一句話,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對自己的責任。第二句話是:“你脖子上長著你自己的腦袋?!被蛘吣憧梢钥蓯垡稽c,說:“你脖子上長著你自己的小腦袋。”什么意思?你有自己獨立的判斷。第三句話:“你想要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條不紊?!蔽艺鏇]想到有這樣一句話,就這句話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很多家長覺得,如果我們把決定權交給了孩子,那就天下大亂了,肯定完蛋了,大鬧天宮了,因為他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萬一打游戲打24小時怎么辦?但事實上,孩子并不會這樣。因為孩子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切都井井有條,自己能夠好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這句話給了孩子非常強烈的心理暗示,你要讓孩子知道,他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到這樣。但是反過來你發現,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會瘋狂地打游戲呢?就是父母拼命地掌控他,結果有一天父母突然說“今天不管你了”,那他在這24小時里能一分一秒不差地打游戲。這就是我們說,當你真的要讓孩子做主的時候,這三句話一定要講。我希望大家把這三句話記?。耗闾貏e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專家。你的脖子上長著你自己的腦袋。你想要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條不紊。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自信心和責任感。這里邊還有幾句話要叮囑一下的就是“我不能因為愛你就放縱你的決定,因為你這個決定聽起來實在不大靠譜。”就是如果孩子出現了特別不靠譜的行為,自私的行為或者危險的行為,你是可以站出來阻止他的。設立邊界始終都是養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直在講“溫柔但是有邊界”,就是家長要幫孩子設立好足夠的邊界,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覺得父母是關注他,是愛他的,同時在這個邊界之內,他可以決定很多事情。這樣,他的前額皮質就會成長得越來越快,他自己會冷靜地判斷,會有理智。這里邊有六個理由,告訴我們讓孩子自己來定是多么的重要。第一個理由是腦科學的理由,這個我們不用多講了,前面講清楚了。第二個,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空心人。如果他什么事都沒有決定的權利,他就變成一個空心人。第三個叫從控制感到勝任力,這是唯一的法則。就你要讓這個孩子將來能夠有勝任力,能夠獨當一面地解決一些問題,他就必須得獲得控制感。沒有控制感就沒有勝任力。同時,沒有控制感會帶來大量的傷害,自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控制感。第四個就是你并不總了解怎樣是最好的。你作為一個家長,你哪兒來那么大的自信呢?你把你的生活搞得特別好嗎?你怎么就能夠認為,你對你的孩子所做的決定都是對的呢?這是來自于莫名其妙的自信心,所以你要謙虛一點,你并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對的。第五個原因就是,孩子們都很能干。當你放手讓孩子決策一些事情的時候,驚喜就會一個一個地冒出來。這里邊的核心是要調整你的眼光,你要拿眼睛更多地發現孩子的亮點。我們最怕的就是放手給孩子以后,站在旁邊使勁地挑毛病,因為毛病是挑不完的。最后一個原因,就是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情緒智能。就是我們說一個人情商很高,一個人能夠管控自己的情緒,這就是來自他從小就在這樣做,從小就有這樣的機會。孩子的焦慮有50%以上來自父母的傳染,都是來自家里焦慮的父母,這是一個糟糕的壞消息。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人體除了基因之外,還有一個東西叫作表觀基因。表觀基因就是由后天的、外在的環境開啟的。就是這個東西沒有寫在原始的代碼當中,但是外在的環境會使得表觀基因開啟。就比如曾經在校園暴力中受過傷的孩子,他的表觀基因中,恐懼、膽小會開啟,開啟了以后甚至會遺傳,這叫作表觀基因。孩子的世界沒有那么多的壓力。但是孩子的壓力往往是來自父母發脾氣,父母為什么發脾氣呢?父母可能因為錢不夠發脾氣,可能因為工作不順發脾氣,可能因為鄰里關系不好發脾氣,可能因為孩子作業沒寫好發脾氣,這都叫作二手壓力。這些二手壓力會傳導到孩子的身上。還包括挑剔、懷疑、控制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孩子開啟很多跟壓力有關的表觀基因。這個甚至可以遺傳。而如果父母總是挑剔、懷疑、控制,他的行為就是叛逆,就這么簡單。所以焦慮的父母特別容易帶來焦慮的孩子,這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什么呢?好消息是平靜也一樣可以傳染。不光是焦慮可以傳染,平靜也可以傳染。所以這里邊有一個詞特別好,叫作“非焦慮臨在”。非焦慮臨在是個學術性的詞匯,就是當你出現的時候,孩子就能夠感到安心,這種父母就叫作“非焦慮臨在”。所以我們應該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我們要成為我們孩子的“非焦慮臨在”,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見到我們的時候就覺得安心、高興,愿意撲在我們的懷里邊,愿意跟我們開心,而不是見到我們就緊張、躲避、出汗。那如何讓一個父母成為“非焦慮臨在”呢?讓家變成一個安全的地方。你看那個小孩子玩追逐游戲的時候,你跑回一個地方說“回家”,只要你回到那個地方,別人就不能抓你了,他們把那個地方叫作“家”。所以家就是孩子感到最安全的地方。怎么讓它變得更安全?第一件事,我們可以更多地欣賞。我們更多地表達對孩子的欣賞,這時候家會變得安全。第二個,不要懼怕未來。就是未來肯定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是你要記住一件事,你的焦慮和痛苦并沒有什么好處,所以當你坦然地面對未來,你就會發現這個家會變得更安全。你不要因為焦慮、恐懼而導致情緒爆發,生氣。第三個,管好你自己的事。就是你的情緒能夠管控得很好,然后你能夠花很大的力氣讓你自己變得更好。你在努力地學習,努力地進步,努力地讀書。我們都想培養孩子讀書習慣,不是買一堆繪本扔給他,而是你在他面前經常讀書。這不是假裝的,不是今天孩子出現了,我趕緊拿起書來讀,假裝都裝不出來。因為孩子依然會發現你經??词謾C,孩子的眼睛不會撒謊,他看得特別準,所以你得真的愛讀書,孩子才能夠慢慢地受你影響,這叫作管好你自己。然后還有一個就是學會接納現實。這個作者在這里邊專門提到了ACT心理療法(接受與實現療法)。我們講過兩本關于ACT的書,我都非常推薦,一本書叫《幸福的陷阱》,一本書叫《跳出頭腦融入生活》。就是我們得學會接受、選擇、行動,用ACT的方法來改善我們自身的生活。你可以成為一個“非焦慮臨在”,讓孩子見到你就覺得安心,出了什么事,只要見到爸爸媽媽,他就會覺得很安全,這就是我們能夠給孩子營造的一個安全的氛圍。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怎么來培養孩子的內驅力?一個人在一生中,有三個基本需求:自主需求、勝任需求、歸屬需求。我曾經遇到一個老師跟我講:“樊老師你說的那些我覺得特別好,我女兒別的事我都不管她,但是只有一件事我不能放過?!蔽艺f:“什么事?”“彈鋼琴這件事我必須盯死她?!蔽艺f:“為什么呢?”他說:“我覺得彈鋼琴代表著毅力,如果她放棄彈鋼琴,代表了她沒有毅力,她將來做別的事也會一事無成,所以她必須堅持彈鋼琴?!边@個爸爸特別得意地跟我分享他的這個教學理念,我相信這樣的家長太多了。在這本書里邊,作者解釋說,凡是這些因為彈鋼琴、吹笛子,什么學奧數這樣的事,去跟孩子較勁的人,都是只知道勝任需求。就是覺得你能夠克服這個困難,把它學會,這個能力很重要,這只是勝任需求。還有另外兩個更基礎、更重要的需求,就是自主需求和歸屬需求。你因為追求這個勝任需求,同時破壞了自主需求和歸屬需求。歸屬需求就是“我爸爸不愛我,我媽媽不愛我,這個家里沒有溫暖”,這叫歸屬需求。自主需求就是“我說的話不算,我說不想練,不喜歡彈鋼琴,不行,非得讓我彈”,就這樣。這就是我們說不能夠只看到勝任需求這一項,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他的自主需求和歸屬需求。你們如果聽過我講《心流》那本書你會知道,當一個人做一個事做得很投入,進到心流狀態以后,他的頭腦當中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他就會愿意堅持,愿意做這樣的事,他的大腦的自驅力就會提高。而我們在生活當中發現常見的問題有哪幾種呢?第一種問題叫作破壞者類型。如果你想了解什么叫破壞者,一定要去看一個電影,是馬特·達蒙在年輕的時候拍的,叫作《心靈捕手》。《心靈捕手》那個電影就是講這么一個叛逆的天才孩子,最后是怎么一步一步地被引導成為一個正常人的。破壞者的特點是多巴胺缺乏癥。就是他做這些東西都沒意思,故意地讓自己從事一些危險的工作,讓自己不合群,變得很暴力,這是第一種破壞者。那要想解決破壞者的問題,就是需要有一個導師一樣的人幫他去發現正向的力量,在他做對事的時候,給他足夠的肯定,讓他知道自己內在的生命力有多么的旺盛,讓他意識到自身的價值。然后第二個叫愛好者。愛好者的特點是除了學習之外別的事都行。就是只要你不讓我學習,你讓我干別的事我都特別來勁,特別有精神。那這個作者建議特別有意思,他說:“如果他完全沒有去上學的動機,那就要進行學習障礙、抑郁癥、焦慮癥或者注意缺陷障礙的評估。倘若事態沒那么嚴重,那么請尊重孩子,同時也要幫他建立一種更好地去認識真實世界的認知模型。如果你真的好好跟孩子說話,那你就會驚訝地發現,真的有很多孩子能聽取你的建議。支持孩子去追求與學業無關的興趣,這沒問題,相應的,要是將這些興趣視為一種懲罰的原因,那問題可就大了?!笔裁唇凶饕暈閼土P的原因?就是“如果你不寫作業,我就把你的魔方沒收了”,這就叫作視作懲罰的原因?!昂芏嗉议L會克扣孩子體育活動與課外活動的時間,一天就那么多時間,如果你家的高中生因為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找不到時間做功課或者累得根本學不進去,那你在向他傳達一種什么信息呢?難道不會讓他認為課外活動要比學習更優先嗎?”就是假如你拼命地非得把他帶回到這個學習的這個道路上,用你的方法嚴格地要求他,甚至去管控那些課外活動的時間,導致的結果就是他會更加珍惜那個課外活動,他會更加上癮,因為稀缺性帶來珍貴。所以對于愛好者來講,你可以放松一點,尊重一點孩子的要求,讓他去體會一下,放松了說不定就會把注意力轉回到學習這件事上來。我們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到了初三、高三就沒法放松,說:“這開玩笑,怎么可能!高三了還能這樣做?”但是我告訴你有一種教育方式叫Gap Year(空檔年),Gap Year就是該上大學了,不上了,休息一年,甚至有人Gap Year休息兩年,干嗎呢,去環游世界,去出去打工,了解一下這個社會,這也是學習的過程。然后第三種人叫作無力者。無力者的孩子的特點是對什么都沒興趣,什么東西都覺得沒意思,看起來乖乖的,但是你讓他做什么提不起勁來。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冷靜對待,然后要跟孩子多交流,多問問他的想法,啟發他多說話,然后告訴他你的想法。告訴他你的什么想法呢?正確的想法,就是你是怎么看待生活和學習這件事,而不是那個虛假的口號,說“這個社會可是很拼命的,如果你考不上大學,你將來就沒戲了”,這是假的。你需要認真地告訴他你對于學習這個事的看法,學習是我們的一個權利,學習是給我們帶來樂趣的東西,我們作為人,我們有學習的大腦,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就是這樣。同時我要尊重你,你有什么樣的興趣,你有什么樣的節奏。然后第四個辦法,就是要多帶他運動。因為這些孩子可能體內分泌的多巴胺不足,所以要帶他去運動,他就能夠開心,開心以后才會產生動力,這是第三種。第四種孩子叫完美者。每次一到考試就緊張,動不動就想提前學習,特別緊張,壓力很大。這些孩子其實他并不是靠內驅力在進行,他是靠外在的壓力,他覺得我必須能夠表現得好。那么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告訴他真相。什么是真相?真相就是沒有哪門課的成績能夠保證你這一輩子一定過得好,沒有哪個大學的文憑能夠保證你這輩子一定是一帆風順的。人生是一個綜合力的表現,所以你今后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放松一點,做盡量地做到好就行了,不需要那么跟自己較勁,不需要咬牙切齒。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喜歡探索,才是我們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力量的來源。把這個真相告訴他。這是我們幫助孩子培養自驅力的一些要做的動作。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動作很容易被忽略,但是作者也提出來了,就是要跟孩子安排徹底停工期。什么叫徹底停工期?大腦需要暫停。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基礎運算,就是基本上你大腦什么都不想的情況下,坐在這兒不說話,什么也不想,它依然耗能。那個耗能就是它的基礎的能量代謝。作者在這里邊用了一整章的內容介紹,讓孩子要保持足夠的睡眠,至少8小時以上的睡眠。很多孩子是假性睡眠,就是很多小孩臨睡覺之前跟你說“我睡覺了”,門一關,拿起手機開始玩了。所以你必須得保證你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不會玩手機,不會看電視,他真的能夠睡夠8個小時。連續一周睡眠不足的人,和一個頭一天晚上熬了夜的人,一塊兒來做記憶力和理解力的測試,兩個人的成績一樣差。長期睡眠不足和熬夜對大腦產生的損害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記憶力、理解力提升,需要有足夠的睡眠,這就是我們培養孩子內驅力最重要要做的事情。然后如果你在家里邊能夠實現這些東西,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把控制感帶到學校。這個很難,因為學校里進行的是標準化的考試,標準化考試帶來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呢?把學生之間的關系變成競爭關系。所以很多標準化考試的佼佼者后來在社會上并沒有成為佼佼者,原因是在社會上成為佼佼者靠的是合作,在考試當中成為佼佼者靠的是不合作,是獨立,最好是你考得好,別人考得糟糕更好,所以這是一對矛盾。還有就是不要只用成績來評價孩子。降低對于成績的要求,也別老盯著家庭作業,你也不需要為此變得太過焦慮,因為孩子將來長大了,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是說不準的。這個社會變化很大,不是一個簡單的工業化模型的社會,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工作,沒有那么簡單,所以讓這個孩子,健康、陽光、愛學習、有內驅力,這才是真正做教育的本質。還有一章是所有人都很關注的話題,就是技術野獸。技術野獸是什么呢,就是現在的孩子都是跟著屏幕長大的,從小看電視、看手機,玩游戲。技術野獸我們用十六個字來評價,首先它“威力巨大,不用不行”。你敢說你的孩子不用手機,不用電腦?你也不敢,所以孩子一定會要用手機用電腦,這叫威力巨大,不用不行。然后接下來一句話叫作“傷害明顯,不管不行”。它對于孩子大腦傷害也確實很明顯。所以我們的辦法是什么?我們不能夠把這個手機、游戲徹底拿走,我們要做的事是馴服。你想想看,假如你馴服了一頭獅子,這個獅子跟著你,多威風,它有它的功能,能夠給你帶來保護,但是它不會傷害你。那馴服這個機器的過程,作者做了這么幾個建議。第一件方法是作為一個家長,管好自己。你看又來了,就是你別整天刷手機,孩子一回家看到你就拿個手機在那兒玩,一家人幾口坐那兒全都低著頭在那兒看,第一步管好自己,讓自己有很多無手機時間。第二個方法,你要對孩子用手機表示理解,甚至你可以關注地跟他一塊兒看看那個游戲。就是你要對他表示出對游戲的理解,對于手機時代的理解。第三個方法,回歸自然。大量的孩子在森林中,在沙漠里,在海邊玩過以后,他會想不起來手機那件事。很多孩子都說“要用手機干嗎,我想不出來有什么事要用手機”,他就對手機開始疏遠,所以要給孩子創造接觸自然的機會。還有一個方法叫作“告知而非說教”。說教沒有用,前面講了那么多了,說教、恐嚇、搶手機、把手機摔爛,又蠢又沒有用。我們要做的是告知,就你告訴他玩手機對大腦的傷害怎么產生的,沒有自控力這個人會怎么樣,眼睛看壞了這個人會怎么樣,告訴他,他自己選,眼睛真看壞了,讓他自己承受這樣的后果。作為家長你說你沒辦法,你以為你管了就有辦法嗎?也沒辦法,所以那是他自己要做的事。然后跟他一塊兒制定合作計劃,一塊兒商量怎么解決手機的問題,定出一個計劃來。然后孩子肯定會做錯,就是他制定了計劃又打破了,沒關系,再制定就好了,千萬不要覺得“你說話不算數,你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媽媽以后再也不相信你了”。誰能夠自己設定的計劃就一次做到?哪個人不是設定計劃沒做到,再來一次,這樣才能夠學得會。但是我們對于別人犯的這樣的錯誤,尤其對于孩子這樣的小小的失誤,我們就會上綱上線,說你辜負了媽媽對你的信任什么這樣的話。其實這就是學習的過程,所以要跟他一次一次地制定計劃。很重要的一點,這個作者說要有底線。什么叫底線呢?就是我需要知道你手機的賬號,我要能夠經常性地檢查你的手機,為什么?因為你還沒有成年,我要保證你不能夠看太過暴力、血腥、黃色的、賭博的這些東西,這是底線。我見過有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孩子會偷偷地拿手機去支付,花幾千塊錢買游戲里的裝備,這個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你怎么判斷一個孩子玩游戲已經上癮了?這里邊有一些標準。玩游戲上癮的特征,第一個“在花了多長時間玩游戲這件事情上說謊”。第二個“為了獲得興奮感,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第三個“玩的時間減少時會煩躁或不安”,第四個“通過游戲來逃避其他問題”,第五個“為了能玩游戲,不再做日常工作,也不完成作業”,第六個“偷錢買游戲里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代表著這個孩子可能是真的上癮了,所以你需要幫助他一起來馴服這個機器怪獸。以上就是我們說怎么能夠幫助孩子逐漸地形成自驅型人格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最后一章要告訴大家的就是我們要學會訓練孩子的大腦,也可以學會訓練我們自己的大腦。訓練大腦有這么幾個方法,第一招,就是要列出目標,找到障礙,找到克服的方法,這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所以可以鼓勵和引導我們的孩子把他的目標寫下來。你注意,寫下來這個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人在寫下來或者念出來或者說出來的時候,他的頭腦里邊就演示了一次。所以當他寫下一個目標的時候,他會更加認真地對待這個目標,所以鼓勵孩子寫下來。寫下來之后討論障礙是什么,會遇到什么困難,那么我們怎么解決,這是最基本的一個讓大腦去演練的方法,這是第一招。第二個就是我們要學會注意大腦的信號,比如說你疲倦了、憤怒了、生氣了,在很多家庭看來這些東西沒什么信號,就覺得“你怎么又生氣了”,但實際上假如你能夠給孩子講一些腦科學知識,比如這樣一個拳頭就像一個大腦的形狀一樣,中間的這個東西是什么,這就是杏仁核,杏仁核被大腦皮層這么包裹著,藏在里邊,所以當孩子憤怒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你看什么地方起作用了,現在是杏仁核在起作用,你的大腦皮層停下來了。只要告訴他這件事情,他就會冷靜。所以讓孩子多了解大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讓他知道這里邊的原理怎么發生的。第三個就是學會備選計劃思維。你特別想上這個中學,你也在努力上這個中學,那么爸爸要問問你,如果上不了這個中學咱們怎么辦?這個叫作備選思維。我們這次要買一個東西,想想看,萬一買不到或者如果太貴,咱們家承受不了,怎么辦?幫助孩子增加各種思考的彈性,讓他自己能夠做出這個選擇和決定,在去之前就想好有備選的這種可能性。第四個叫作幫助孩子建立對自己的同情心。就是不要總是自責,自己批評自己,一個人總是喜歡自責,其實是因為家里邊有一個人總是批評他,他慢慢地養成了學習父母批評自己的這種習慣。自我同情說我知道這次沒有做好,但是我會努力的,我知道這次沒有做好,但是我依然是一個有自律能力的人,你看,你能夠知道自己的價值,并且知道自己要做對一件事也是不容易的,這個叫作建立自我的同情心。還有就是要練習重構問題。怎么重構問題呢?你在這個車廂里邊看到幾個孩子調皮搗蛋,鬧得一塌糊涂,他的爸爸坐那兒無動于衷,你會怎么想?其實我們頭腦會想說:“這什么爸爸,一點兒教養都沒有,都不管!”這是一種想法,但是假如你去跟那個爸爸說的時候,你說:“你管一下你的孩子?!边@個爸爸說:“對不起,他們的媽媽剛去世,孩子和我都有點無所適從?!闭垎柲銜趺聪耄磕泐^腦當中的故事立刻就變了,這就叫作重構問題。所以有時候,你給別人發了一個微信,結果別人總是不回,然后你發現他還發朋友圈,我們最恨的就是一邊發朋友圈,一邊不回你微信的人。有沒有想過有別的可能呢?有沒有可能重構一下這個問題呢?是不是存在一種可能性,你的信息被淹沒了,沒有在那里邊,或者你的信息對他來講很難以回答,所以他非常地糾結,不敢回,都有可能。但是我們腦海當中只有一種狀態,結果就是你容易被情緒調動,容易憤怒,你的大腦缺乏彈性,而這種思維重構的練習就是不斷地鍛煉我們的大腦皮層,讓它能夠知道有這種可能性,有那種可能性。然后最后一個建議就是動起來,讓孩子更多地玩耍,讓孩子更多地走出戶外,跟小朋友們互動,到處去瘋,去玩,去跑。有一個小小的章節我沒有展開講,就是關于自閉癥和學習障礙的孩子。這個作者的觀點是說,這些孩子也要給他足夠的自控的空間,也要努力地讓他去做一些自控的動作和行為,這樣對他的病情緩解,和他能夠在未來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都會帶來幫助。然后幫助孩子尋找各種各樣的替代路線,就是各種事都有達成的不同的可能性,有各種各樣的渠道都能到達你最后想要的那個方向。只有增加了我們大腦的彈性,我們的選擇權才會變得更多。選擇權往往不是來自我們的能力、金錢,而是來自我們大腦的彈性,所以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加驚喜的世界。孩子考得好,你很高興;孩子考得不好,你也依然很淡定。這就是我們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幫助孩子去關心這個世界,而不僅僅是關心他一個人。當你整天盯著這個孩子說你的成績、排名、入學這些問題的時候,你是把孩子引導到一個自私的方向,就是他只會盯著這一點點事,但如果你能夠讓孩子看到整個世界,看到有那么多不同的職業為這個世界所做的各種各樣的貢獻,孩子的世界也會變得更大,同樣我們也不會那么焦慮。所以最后希望大家能夠幫助我們的孩子掌握自控力,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發自內心地熱愛,愿意自己成長,成為自己的主人,希望大家都能夠喜歡和閱讀這本書。謝謝大家,我們下周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36評論 6 535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44評論 3 421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879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8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2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84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3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8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92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6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23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35評論 0 27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90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00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84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