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史鐵生的《命若琴弦》是在語文課本上,那時候,每天過得無憂無慮,不論做什么都由著自己性子來。那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給坐我旁邊的小伙子掏耳朵。語文課上看游戲攻略,英語課上看編程書。。。記憶中最荒唐的事情就是,有一次歷史考了一百分,那是個初冬周六的上午,陽光懶散的照在桌子上,歷史老師是一個中年婦女,雷厲風行的發下試卷就走了。我只記得那天我很困,快下課的時候拿過別人的試卷來抄,沒寫幾個空,歷史老師就從后面進來,掏出紅筆,給我打上了一個100分。。。這就是我荒唐而可笑的高中生活,那個時候的我也讀不懂《命若琴弦》這四個字的含義。只是為兩個瞎子難過,進而為 殘疾人傷心,感嘆命運的不公。
真的只是兩個賣場為生的瞎子才命若琴弦么?禪宗有云,一花一世界。萬千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活在輪回的痛苦之中。生命是沒有意義的。老瞎子爬山涉水,風餐露宿,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一千根琴弦用一張空白的藥方,揉進生活。
老瞎子彈斷一千根琴弦去藥店抓藥的描寫不多,只是說,別人告訴他所謂的藥方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他坐在臺階上幾個小時,原文說實際上的卻是足足幾天。再想想史先生自己。年輕時一腔熱血,卻毫無預兆的雙腿癱瘓,每日活動的空間被限制在小小的輪椅。生活起居都需要母親照顧,他瘋過發狂過,心里想不通,接受不了,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更或許看不到未來,也有過輕生的念頭,如那苦等多年卻只能對著一張白紙發呆的老瞎子。生活中只有背對著自己才敢偷偷抹眼淚的老母親。。。
命若琴弦,這四個字一字百斤。四百斤壓在我的嘴里,不敢隨意張嘴拋出來,更不能下咽。史先生最后從陰霾里走出來,我們看到步伐穩健,虎虎生風。
12年的時候,遇到過一個小孩子。那時候在青島打工,正值暑假,夏蟬在窗外吱吱亂叫,就像廠里剛來的一群高中生一樣。不懂規矩,還吵吵鬧鬧的,惹人煩燥。夏蟬只生活在溫熱季節的綠樹上,依靠楊柳樹鮮嫩的汁液生存。正如嘰嘰喳喳的高中生離不開父母的懷抱和校園的保溫棚。沒兩天就走了一半,不知應該高興還是失落的我,慢慢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回憶傷神,且時隔多年,現在能記住的只是一個不愛說話的小男孩,因為另一個同伴的離去而痛苦不已。那時候暑期過半,不安分的早已經都走了,所有人都有秩序的生活在一起。本來話不多的孩子沒多少人注意,可每天愁著個臉卻讓人心煩,同伴要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小男孩的情緒卻越來越不穩定。一有空就有人去開導他,沒有人能明白他為什么會鬧脾氣,可他反常的舉動卻越來越大。有一次我看他把切紙板用的刀片偷偷拿回去,第二天胳膊上隱約看到一條條傷疤。他自己只是說被拋棄的感覺而想不開。覺不出生活的意義。我不知道他最后的結局是什么,只記得暑假結束一起回家的時候,他望著樓下的向日葵發呆。
后來,有一段時間失眠,也算是有病亂投醫,認識了,抑郁癥的一個人,焦慮,鉆牛角尖,對單一問題沒法得出正確結論,無法客制自己情緒,輕微無法自控。對以前喜歡的一切都漠不關心,憂郁,容易悲傷,對未來沒有希望。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生活卻給他的心留下一個烙印。現在想想那孩子應該就是輕微抑郁癥。不知道他最后跟自己和解了沒有。人的生命啊真的太過脆弱,甚至命運開一個小小的玩笑就會把你打的丟盔棄甲。就像是,緊繃的琴弦。
“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