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為這本書的高名氣和高引用率才越過我的其他閱讀計劃早早找來插隊閱讀的,也因為他們都說這本書里有滿滿的夢想。我覺得現在正是需要夢想激勵一下的時候,便好奇地翻開,想一探究竟。
伊始,我覺得作者敘述的手法和語言不太人人滿意,所有的詞語都在繞圈圈,遲遲未提到充滿夢想的主人公到底是誰,也許是我太過心急了吧。
慢慢的,故事開始展開,不為人所理解的天才斯特里克蘭的故事。我看著看著,除了迷惑,更多的是震驚與一點點的恐慌。
迷惑是因為我跟“我”一樣渴望揭開斯特里克蘭身上的謎,但是又生生只看到一團迷霧;震驚與恐慌則是因為我發覺自己在曾經的某些時刻有過跟斯特里克蘭相似的念頭!我曾想過拋下所有一意孤行去找尋那個屬于自己的地方,曾經想過冷酷、無情地離開去追逐美好。這種看起來大逆不道的念頭我的的確確曾經有過。
我被自己嚇到了。我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也隱藏有那樣不顧一切、逃離一切的沖動,這讓我害怕,我不得不努力往下讀,試圖從字里行間的蛛絲馬跡中把自己的這種念頭看得更清楚一些。
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我的心情,我一路往下,越看心里的震懾越大。我好像有那么一點懂斯特里克蘭,可是每當我想更進一步順藤摸瓜時,這點星光又消失在迷霧外圍。
我預感到斯特里克蘭身上有致命的誘惑力,當施特勒夫的夫人表現出莫大的排斥時,我的心里就朦朦朧朧感知到了什么。果然,她愛上了他。可是他對她如此無情又讓我五味雜陳。
也許自己內心純潔有過的念頭沒有他的那么強烈吧,所以也就不會那么無情。這或許是自己曾壓制下它的緣由吧,到底是好是壞呢,我自嘲地想。
不過即便有相似的念頭加持,我腦海中的迷霧仍舊不能變得更淡。每當我覺得有感觸有共鳴的時候,一伸手,他反而遁入迷霧更深處,讓我覺得自己的那一點點共鳴是否是錯覺。我只感覺越來越不了解斯特里克蘭了。
后來,我不再妄圖把他從迷霧里揪出來,而是安靜地邊讀邊想象。看著他一步一步,直至找到人生歸宿,找到那個海島,完成畫作,安詳離世。腦海里的那團迷霧,好像也終于消失不見,仿佛從未出現過。
其實,斯特里克蘭就是這樣一個人吧,就是一個被夢想詛咒了的人吧。每個人心里都有一輪明月,只是有的人從未抬頭,而有的人不肯低頭罷了。
詛咒來得太急太洶涌,斯特里克蘭從公司小職業里跳脫出來,不顧一切追逐著月亮,終于得償所愿,皈依于屬于自己的家園里。
這就是夢想的魔力吧!可惜大多數人都不敢抬頭過自己的人生,而在六便士面前低下了頭;可惜天才太少,海島難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回家。更可惜的是,我們中的很多人,縱然有那么一瞬間仰望過、渴望過,卻難敵月亮的遙遠,跨不出第一步,終究只能乖乖低頭,交由時間安撫胸中難平意。
可是,那些被夢想詛咒了的人們啊,不一定非要像斯特里克蘭像曾經的自己那樣偏激。勇敢地仰望月亮英勇向前固然無比正確,可是有時候,我們可以稍微放緩腳步,低頭看一眼地上,六便士與月亮是可以一同前行的,一如書中的布呂諾船長和亞伯拉罕。
我想作者提到這兩個人,就是為了印證夢想與現實的共存關系吧。很多人追求自己的夢想或許并不用像斯特里克蘭一樣瘋狂而無情,你只需要看清自己的月亮在哪,只需要比之前的你付出多一點勇敢就足矣。
月亮離不開六便士,哪怕決絕如斯特里克蘭也要為紙張顏料攬活兒,更不要說狠不下心的蕓蕓眾生了。只是我們要很清楚的知道,我們要六便士、我們低頭,是為了我們的月亮,我們的夢想。如果沒有月亮,六便士就只是六便士,而有了月亮,六便士是通往月亮的階梯。我希望,所有被月亮詛咒了的人,都能踏著六便士朝著夢想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