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覺得自己的記憶不過7秒,學習東西,就像一腳踩在香蕉皮上,知識滑的無影無蹤,只留下了一堆感受擁在心頭,卻無法言說。非常的想了解記憶是怎么回事?我為什么記不住呢?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我記得更久?我們一起聽聽科學家是怎么說的。
記憶的工作原理
人類主要依靠腦的額葉結構產生和提取記憶,顳葉結構永久儲存這些記憶。當信息呼嘯而來,記憶是怎么工作的呢?
這里必須要提到巴德利的工作記憶理論,它是短時記憶理論的迭代。工作記憶是一個中樞執行系統控制著的一系列的伺服系統。 目前認為的伺服系統,除了之前的語音回路系統、視覺空間畫板系統外,新增了一個情境緩沖器。
記憶的影響因素
從兩個方面給大家講講影響記憶的影響因素,一是時間,另一個是干擾。
時間影響記憶
時間越長,越記不得。遺忘的消退理論就是指記憶痕跡強度隨著時間而消退。1975年的時候,Wickelgren的單詞再認實驗,發現了績效的度量值是延遲時間的冪函數。
干擾影響記憶
大腦喜新厭舊。學習了這個對象的新知識,就容易忘掉有關這個對象的舊知識。
就想盒子里的物品越多,找到這個物品就越慢。與一個概念想關事實越多,提取其中的任何一個事實的速度越慢,即會產生扇面效應。
往事在我們的腦中留下了痕跡,想把過去的事講給朋友聽,想把學習到的知識與人分享,卻發現,我們的記憶還像出了偏差。不只是由于那些干擾我們記憶的因素,因為記憶還有提取這個過程。在提取的過程中,我們喜歡去判斷什么是真的,我們還喜歡去推斷那些我們沒有學過的內容,在不同的外部環境中,我們的表現也不一樣,如果學習狀態與內在狀態和測驗一致的時候,我們好像狀態更好。
記憶特點的應用
面對記憶的這些影響因素與提取特點,我們該怎么做呢?
1、刻意練習、復習,來應對時間流逝帶來的遺忘。當記憶得到練習的時候,它的痕跡強度以冪函數增加,也叫學習的冪定律。
2、用冗余來防止干擾。增細加工就是創建與需要記憶的事物有關并且對它有所補充和擴展的額外信息。Anderson&Bouer在1973年的“醫生恨律師”實驗、B.S.Stein&Bransford在1979年的“胖子讀提示牌”實驗證實了增細加工的作用。
將這些特點運用的學習方式——“PQ4R學習法”強烈給大家推薦。在教材與部分非虛構類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這種學習方法。
P(preview):預習;
Q(question):提問;
R(read):閱讀;
R(reflect):思索;
R(recite):復述;
R(review)復習。
總結來說,就是讀書前,進行預習、提問;閱讀后進行思索復述;最后針對問題進行復習。其核心特征是提出和解答問題。我們為什么要提出和解答問題呢?因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對課本材料等進行了深層與精細的加工。
后記:
《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這本書,對于長久沒有接觸教科書、看快餐書的我來說,看的比較艱難,雖然只看了記憶部分,但是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