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我就暑假賣冰棍;寒假干什么呢?對于20多年前的我,負責仼地說是一個課題。那個步月,全國還沒下崗工人這一說;農民的兒子只有不斷地尋思著打工才能念好致富經。窮則思變是通往人生價值取向的唯一途徑。
記得上初二的時候,在一次放學途中我被一個操京腔口音的年輕人在村機耕路口攔了下來。向我打聽我村一個機械配件生產個體戶的家庭方位,正好是找我一個堂叔。我二話沒說讓他坐上了我自行車后面的書法架上。90多斤的我,腳載著足足有150斤的他,在機耕路半途下坡時,力小手把不穩導致剎車不靈,倆人雙雙栽倒在路邊水田,一輛自行車支零破碎。遠方的客人不摔不知道,一摔嚇一跳,他肚腰周圍全綁著锃亮的10元大鈔。我扶我的車,他捋他的紗。上路后,我們邊推車邊聊,他歉意向我表達可以明天到街上買一輛新自行車給我。15歲的我直接告訴他:車子我自己晚上修好,明早我還要上學;直把他帶到我叔家門口我才又推著壞掉的自行車回家。
如今上千萬身價的叔叔,每毎在一起總要談起這件我學雷鋒的事,因為據他講,那天那個人送錢上門與他訂4萬元的機油泵產品;也就是北方人上門訂貨讓他看到了產品的前景。用堂叔現在的話說,我是為他做了一件好事。但他每次想起來說后,我總會告訴他:就是那次我學會了修理自行車。
面對撞壞的自行車,在父母面前我是不敢多說話的。因為那時一輛自行車算是家里的一件大家什。于是我跑向鄰居家借來工具自己搗鼓著補胎和調輪胎鋼圈。一個多小時我自學成才完壁歸趙,撐腳一踢靠墻放列。就是那個晚上我為寒假修車的決定而充滿憧憬,如同現在的畢業生找到工作激動一樣。
修車是辛苦的,特別是寒假時間修車,因為是天寒地凍的時刻。為了查找胎漏的地方,雙手要浸泡在水中;為把一顆銹跡斑斑的螺絲擰下,雙手肯定是白皮紅肉凹凸成型。當時我修自行車是不大換配件的,凡是能修復的一定修復,不僅為客戶節省修車費,更為自己掙客戶。到現在,我都覺得站在客戶角度,用好的服務是贏得企業永續發展的基本功。做生意就是一對質量不虧心、二對成本不虧本。
歲月蹉跎的腳步總在催人奮進,過往經歷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燈。
初心不變生活終究會給予我們想要的一切!用能力換取金錢,用思想促成我們的成長!
還記得小時候賣冰棒的小木箱么?里面塞著棉被保溫,赤豆的、奶油的,馱在自行車上沿街、走村串巷地叫賣,赤豆一毛、奶油雪糕二角五,便宜又好吃!
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車上馱著一個小木箱,烈日炎炎的中午,奔波在大街小巷叫賣冰棍。如今這樣的身影很難再現。對于今天來說,這賣的不是冰棍,是回憶。
27年前,十四歲的我正在就讀初中。那年夏天,父親不知在那里弄回一個賣冰棍的木頭箱子回家,母親拿出一條小棉絮被幫我鋪好在箱子里,父親再把箱子左綁右綁好在我那輛長征牌的自行車上。就這樣算是父母給我了"創業硬件"的提供。
賣冰棍最大的好處有兩點:一是不用害羞地吆喝著賣,只要有人的地方使勁地用小木塊敲打著箱子發出"梆梆梆"的響聲,就可吸引著一個個小小的"饞貨"來的;第二個好處是從此不用再向父母伸手要錢買冰棍吃了,不管當自己賣的時候,反而是舍不得吃的。其實也有吃的時候,那就是賣不完的時候,把融化掉的冰棍一起倒到茶缸中,吃起來心里好涼爽,但心里更是冰涼,因為吃的是票票。
當然賣冰棍也是要講究生意經的。當時周邊幾個村,村上哪家哪戶有小孩,我是摸的準準的。因為賣了幾天后,我總結出我的客戶群百分之八十是小孩。所以哪家有小孩我就使勁地敲箱子,敲到大人帶著小孩出來買為止。有時也有聽到午休的孩子被"梆梆聲"吵醒后在家又哭又鬧的,十有八九是大人舍不得的,不過百分之百最終大人還是妥協地會向我走來。賣冰棍最大的弱點是遇上雷陣雨,那樣由于木箱保溫時間不宜長,所以我會在天公表情嚴肅時,迅速趕到一些廠子里,批發價處理給那里大哥大姐的。如今一年又一年,冰棍的品種越來越多,冰箱也早已走進百姓家。許多和我一樣賣冰棍的人也早已慢慢淡出歷史的舞臺。
一年也就夏天才可以冰棍的,季節很短,但正好是在暑假。一季可賺上千兒八百的,在當時這算一筆好收入了。現在每每想起,賣冰棍的情景我會情不自禁地感謝那樣的一段快樂時光。
流水賬式的記憶,在這個夏天希望給同齡人帶來一絲兒時的快樂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