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和顏悅色、敬老愛幼、急人之急、善解人意、感恩溫暖、疾惡如仇、睦鄰里親友朋、細聲細語、寡言少語、溫潤如玉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
我的媽媽十八歲嫁給我爸爸。媒人是我老媽的姐夫,是我老爸的小舅舅。因此,老爸老媽也算是親上加親。
自從老媽嫁給了爸爸,老媽就幾乎把一切家務活包攬了。自我有記憶起,奶奶的衣服鞋襪,奶奶房屋的木馬桶都是老媽洗刷的!洗菜燒飯喂豬種菜砍柴樣樣活都老媽自己做,從來沒有讓奶奶做過。奶奶愛穿白色和淡藍色的大襟衣服,總是被媽媽洗得干干凈凈!見過奶奶的人,對奶奶清清爽爽的樣子記憶猶新!奶奶負責帶我們小孩子,有客人時端茶遞水招呼客人!
平時家里殺雞煮豬肝湯等有啥好吃的,老媽總是第一碗盛給奶奶,然后給其他人,最終有剩余自己也吃一點,而常常說她吃有了,其實她并沒有吃到!
平時家里做啥吃的,又比較多時,她總要左鄰右舍送個遍,有更多時就讓我再帶些送給我的好朋友們!
媽媽年輕時,碰到親戚或鄰居家里辦大事,總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主動地盡心盡力地干著!老媽一輩子都與親族鄰里常相往來,賀喜吊喪、關心疾病、救濟危急。
媽媽和奶奶很有默契,從來不肯在外人面前說對方的一句不是。奶奶就只有老爸一個孩子,老媽嫁人之前外公外婆已經過世了!對于她們,彼此成為這世上最親的親人!她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風雨同舟、情同母女!老媽感恩奶奶共同撫育四個子女長大成人!老媽感嘆奶奶命苦,接連生了十二個孩子,其余十一個都夭折了!老媽同情奶奶三十幾歲爺爺就被抓去當壯丁,而客死他鄉,年紀輕輕就與才十二歲的老爸相依為命!……記憶里,冬天的晚上熄滅灶火后,總要弄個火籠給奶奶取暖。而第二天早上,奶奶還沒起床,新的火籠老媽又給奶奶準備好了!記憶里老媽那么細心,聽到奶奶眉飛色舞談起什么好吃,她就記在心里,她就想方設法弄來給奶奶吃。聰明的奶奶也從來不會下命令給媽媽做啥給她吃,而是用渴望的言語說某種東西好吃!記憶里,老媽會請村里會做大襟衣服的師傅來我家,幾天的做新衣給奶奶!記憶里,奶奶一感冒,媽媽就會幫忙梳頭洗腳!奶奶不是傳說中以我為大,河東獅吼的惡婆婆;媽媽也不是尖酸刻薄的兒媳婦!她們都細聲細語說話、互相信任、互相包容體貼!從來沒有見過她們紅過臉,拌過嘴!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高大上的話老媽沒有聽過,也不會說。老媽時常對我們說:“奶奶是客人,今年在,明年不一定在!”老媽自己也把奶奶當客人,從不重聲說話,對奶奶恭恭敬敬地!對奶奶孝順倍至!奶奶喜歡這家坐坐,那家玩玩。老媽快要做好飯時打發我們去找奶奶回家吃飯!常常老媽自己站在我們家門口,老媽扯開喉嚨,大聲叫喊:“娘————!回家吃飯了!”奶奶假如就在附近聽到了,就邁開小步回家吃飯!老媽一叫,叫了幾十年,直到奶奶近九十歲去世。群英說對我們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媽叫喚奶奶回家吃飯這一場景!
奶奶過世后,逢年過節,老媽都要燒出一桌奶奶愛吃的菜,泡一杯奶奶在世時愛喝的綠茶,請奶奶回家吃飯!給奶奶做五顏六色地紙彩衣裙子和鞋子!給奶奶燒許許多多的金元寶和紙錢,囑咐奶奶盡管用去!小孩子們假如在家,就跪下來,對著奶奶的照片,說:“太婆,太婆,多吃點!”好像奶奶不曾離開過我們!
老爸有兩個舅舅、一個姨媽、兩個姑姑、幾個叔叔。老媽對這些長輩也是恭恭敬敬,逢年過節都會念及他們!這些長輩口中常常稱贊老爸娶了一個賢惠的老婆,稱贊老媽克勤克儉持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老媽不善言語,更不會罵人!對我們家老老少少不友愛的人就敬而遠之!對給我們家老老少少關心和溫暖的人則常常感恩戴德!
老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雖然沒有建立驚天動魄地豐功偉績,但她是一個孝順的兒媳,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慈祥的母親,一個對孫兒們疼愛有加的奶奶和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