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流金歲月》中,生活講究的蔣奶奶,光芒幾乎蓋過了女主角。一身合體的旗袍,優雅的披肩,一絲不茍的綰發,高貴優雅,舉手投足都散發著十足魅力。雖是耄耋老人,即使生活困境,依然干凈利落。
她在教育晚輩時說:“過一天日子,就要有過日子的樣子。”
如此優雅熱愛生活的老人,讓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有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人氣作者祁十一的《假如我們都是普通人》中,講述了12個故事,也是12位普通人的生活。
這些故事都很平凡,沒有高大上的光芒,也沒有低入塵埃的落魄,有的只是普通人身上發生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事,讓我們讀出了別樣的人生風景。
1.反省的人生,更值得過
戈婭是一位編輯部的主管,30歲以前的她,生活的四平八穩。
光鮮的職位,還算豐厚的收入,都讓戈婭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可隨著兒子火娃得了自閉癥后,戈婭的生活偏離了軌道。
老公和她離了婚,她要撫養有病的兒子。為了工作,戈婭只能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即使這樣,每次送孩子時,戈婭都會心碎一地。
但戈婭無奈,她要工作,為了業績,她要陪客戶吃飯,她要養活自己和兒子。每次想起這些,戈婭的心情都糟糕透了。
直到有一天,送火娃上學,火娃激烈的反應,讓戈婭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孩子的情況會更糟。
戈婭瞬間清醒,她不能陷入惡性循環中。
反思后的戈婭,火速打理好工作,帶上火娃奔向大理。
有這樣一句話:“人需要反省,反省自己為什么不幸,需要知道什么叫幸福。”
戈婭意識到是自己的思想出了問題。工作的目的是讓家人幸福,而自己的行為卻與幸福背離。
反省讓戈婭重新審視自己,糾正錯誤,讓生活步入正軌。
繁雜的環境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而及時反省,讓我們擁有了生活美好的能力。
2.人間清醒,是對生命的負責
祁十一說:“我們畢生努力,要完成的,不過是成為一個優秀的普通人。”
優秀的普通人,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與躺平無關。
簡輝,40幾歲,至今單身。她來大理已經10幾年了。
簡輝定居大理,純屬偶然。她在北京有一間足夠自己居住的小窩,還有養活自己的薪水。
即使這樣,簡輝還是感覺生活沒了方向,好像哪里都不對。在嘈雜的環境里,她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有人說她矯情。確實,按照她的條件,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足夠讓人羨慕。
但簡輝就是心神不寧。于是,有一天,她收拾行裝選擇旅行。
她去了很多地方,當她走到大理時,被滿山的茶園吸引。
簡輝太喜歡這個地方了。于是,她招呼兩個小伙伴和她一起開茶園。就這樣簡輝在大理扎下了根。
但歲月遷移,兩個伙伴陸續回到北京結婚、生子。簡輝也回去過,但習慣了大理的安靜、質樸,她怎么也無法融入嘈雜的都市生活。
無奈,簡輝又回到大理,繼續經營茶園,她割舍不下這片熱土。
普通人的生活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恬淡、樸實。但就是這些樸實,足以魂牽夢繞,無法舍棄。
簡輝用清醒換回了安寧。誰又能說這不是人間幸福,最好的活法?
我們不能說他們躺平,他們只喜歡追求內心的寧靜,在寧靜中活好自己,如此而已。
李銀河說:“心靈深處的寧靜和快樂正是我想得到的,只可惜,理想主義的喪失成為我獲得這種寧靜和快樂付出的代價。”
我們被物欲裹挾,忘記了心心念念的純真,但就有這樣一群普通人,卻做到了,實現了我們無法實現的理想。
3.生命的意義,活在當下
很喜歡這句話:“活在當下,所遇皆是美好。”
阿迪,是一位香港學校退休的老校長。2017年來到大理,開始在一家咖啡館做義工。
他每天總是笑呵呵的,穿著圍裙,給客人端茶倒水。如果不是他自己說,沒人知道,他曾是學校的校長。
他拖著行李箱,穿梭在世界各地,感受風土民情。
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放下所有擔心焦慮,那些都是沒用的。”
埃克哈特.托利說:“我們的頭腦常被雜念占據,多是一無事處的噪聲,卻擾得我們錯失當下的自在,喜悅。”
咖啡館里,阿迪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他會和客人說笑話,拿著不多的薪水。
但他享受這樣的生活,他認為,自己當下就是最好的狀態。
噪聲,無處不在,干擾了我們內心的平靜,更讓我們陷入茫然,不再關注當下的自己。自己的情緒,自己的身體。
弗蘭.克爾說:“人類最后的自由在已給定環境下選擇態度的自由,環境可能無法改變,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心態。”
我們不能選擇成為普通人,卻可以選擇普通人面對生活的心態,知道作為普通人應該怎樣讓自己生活的美好。
寫在最后:
媒體人傅踢踢說:“與其因為泯然眾人而惶恐不已,不如在眾生中泯得自我,學會接受最普通的生活。”
他們知道反省,活得人間清醒,懂得如何活在當下。這讓他們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懂生活。
他們知道幸福的意義,無關乎金錢、地位,繁華。他們只在平凡中追求自我,這也是很多普通人向往的生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