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石頭和城》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那時的石頭,才剛脫離了村小學的泥桌泥凳,用上了木桌木椅。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呀,定然是萬萬尚未讀過《紅樓夢》地,卻一不小心當起了童版劉姥姥,處處新奇。且說這哥倆第一頓吃食堂的午飯,用上了糧票,敞開了肚孑,把那個肉包子,吃了個嘴油肚漲,撐了個人仰馬翻。下午散學后,跑了個十五里地到家,尚不覺餓。弟兄倆把一天的新鮮事和一頓肥肥好午餐,開心講與母親聽。換來了母親,又是疼這頓飯錢,又是辛酸的一把淚。另一直接后果是,自帶一周煎餅上學去。
話倒也得說,這石頭小時,也頗有一點小聰明,但卻也正是因了這小聰明,應了"小時了了,大末必佳"這句老話。三四年級,聰明異常,代表班級,四處競賽。一時間儼然仲永,綁到風箏上,明然己上了天。及至石頭五年級畢了業。這個夏天,尤其熱的不一般。其中尤其熱的一天,老母至今尚還記得,樹葉打了焉,狗兒懶得吠,忽一光腚伢兒,急跑至家連呼大奶奶,大奶奶,有人找石頭,俺媽聽其學名,估計是您家二少,讓俺帶路領至您家。
待石頭與母急迎出,客己至大門檐下。屋內電器,手電筒卻是有的,電扇是可沒有的。因此倒也不必迎入屋內了,就在大門檐,樹蔭下,幾張小凳,迎客坐下。卻說這來客是誰,卻是教其植物,生物的姜姓老師。當其時,其子己赴澳大利亞留學。教了石頭幾個月,自此打心眼里喜愛石頭這學生,想到石頭己畢業,放心不下,幾經打聽,找到了石頭尚離小城十多里的家。烈日下,樹蔭里,喝著一口口白開水,操著一句句普通話,囑咐著石頭的母親:石家長呀,此孩我打心里喜歡,一定別疼錢,好好教育他。最好能忍忍難,給他買臺錄音機和英語磁帶,假期早墊巴墊巴英語,此孩此后定能成大才。臨走還千囑萬咐才肯放心歸城。自姜姓老師離村之際,滿村人皆知也,石頭這娃,城里老師都如此看重。一時在村,風光無限。(自此后,姜姓老師常至石頭家,知初中開搗,聽高中稀松,及至大學無名,甚憾之且面有慍色。后幾年,跟兒子在澳生活了數載,回國后又至家中尋石頭,待得知石頭事業有了小成,己搬至城中新居,同吃飯時才面有了一絲喜色,這是后話)。且不知,石頭這娃,雖是辦了一紙城鎮假戶口,正榜考上了城初中,但下坡路己開始矣。要說從那能看出一條縫,此時己跟著人家城里娃,葉公好龍,集郵集火花,自卻不心知,你給人城里娃,玩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