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聽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田宏杰老師的微課,受益頗多不敢獨享,現整理出來希望可以對大家也有所幫助。
01
前些天這個陪孩子做作業急到心梗帖子在微信群傳的很火,戳中了很多家長的痛點。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有很好的自控力,但是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在課程之前先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孩子的哪個笑臉更讓你心動?
是做事后立刻得到滿足 or 堅持很久后終于成功的自豪2、在面對重要任務時,哪種要求讓孩子更容易堅持?
各個方面都多多克制 or 其他方面多多放松3、當孩子犯錯時,哪種管教更有效果?
指責他“不能這樣,在這樣就完啦!” or 諒解他“這樣的行為很正常,我們以后堅持就好了”
02
回答完三個問題后,我們來看三個自控力的心理實驗:
第一個實驗:棉花糖實驗
實驗者跟孩子玩游戲,故意讓孩子贏,贏得游戲可以得到一個棉花糖。然后告訴孩子自己有事要出去15分鐘:你可以現在吃,但如果你等到我回來再吃就能再多得到2個棉花糖。
第一種孩子:我想吃棉花糖,忍不住了現在就要吃。
第二種孩子:我好想一會兒能吃到三個棉花糖。但棉花糖好誘人啊,我就聞一聞舔一舔。。。一會兒棉花糖被舔沒了。
第三種孩子:好想吃啊,但我更想得到三個棉花糖!我先干點別的事兒吧,最終得到了三個棉花糖。
為了得到更長遠的利益,而延遲滿足暫時欲望的能力,我們叫延遲滿足的能力,這個能力是自控力的基礎。
孩子4歲時的延遲滿足能力可以預測他9歲學校交往的能力。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9歲時候能更好遵守規則,更好與老師和同學交往。到13歲的時候學校適應能力也會更好,會有更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動機。
第二個實驗:自我控制的巧克力餅干與蘿卜實驗
請一些孩子來到實驗室。面前擺著兩排東西,一排是香酥可口的餅干,一排是蘿卜。
把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告訴他們不能吃餅干只能吃蘿卜,我們叫克制組。
第二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吃什么,我們叫放松組。
在接下來的任務中,哪組能更好的堅持呢?接下來的任務是:無聊又無解的測試題。這種任務完全靠的是意志力來完成。
是自我克制組還是放松組更能堅持呢?
結果是在接下來的任務中,克制組遠遠低于放松組堅持的時間。就好像自控力的能力就是那么多,如果要是太多使用這個能力就用完了。我們稱作自控力的能量模型。
自控力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心有余力才能堅持,我們不要把自控力用的太多,只是在關鍵重要的任務中更多的去使用,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堅持。
第三個實驗:節食減肥甜甜圈實驗
給正在減肥的被試限定4分鐘吃下一個甜甜圈和一大杯飲料。
把被試分成兩組,一組為自責組
實驗者跟一組被試說:你平常節食的時候,也會經常這樣嗎?堅持一段時間就來這么一頓?你看你減肥失敗的原因就是這樣!甜甜圈的熱量你不但吸收了你還打開了身體的吸收功能,你后面吃什么都會吸收!你想節食減肥成功,那你以后絕對不能這樣啦,再這樣就完蛋啦!
另外一組為自我諒解組
實驗者跟另一組被試說:你平常節食的時候,也會經常這樣嗎?堅持一段時間就來這么一頓?甜甜圈的熱量需要走路40分鐘消耗掉。很多節食減肥成功的人也會常常來這么一頓,不過他們吃完會去鍛煉,跑一圈把熱量消耗掉。所以你想節食減肥成功,一定要堅持去跑步走路,把熱量消耗掉。
實驗的第二步,告訴被試要測試味覺,請嘗嘗下面每種東西的味覺感受,然后向實驗者報告。
一碗是花生醬
一碗是彩虹堂
一碗是約克薄餅
這步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看看哪一組會借著品嘗的機會吃更多的食物。結果發現:自我諒解組吃了28克,而自責組吃了70克!
這兩組指導語有什么區別?
自責組說的話能量是往下的,而自我諒解組的話能量是往上的。
自責組沒有給出方法,而自我諒解發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我們要去了解自控力的機制,看看真正影響自控力的原因,然后再研究用怎樣的方法培養和提升自控力。
看完這三個實驗的結果,你是否對上面提到的三個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03
那為什么孩子的自控力會比較差呢?
自控力受兩個因素影響:
1、意志功能
我們需要意志力來克制馬上吃甜甜圈,這種功能14歲左右才能形成。而興奮功能在早期就開始發展,所以孩子看到甜甜圈就會興奮起來馬上就想吃掉。
2、語言的調節提醒
我們需要不斷的用語言提醒自己:等等再吃,再堅持一會兒就能多得到2塊棉花糖!而孩子的語言發展還比較弱。
因為受到到意志力功能和語言功能的限制,孩子的自控力就會不足,那如何培養呢?
下一篇文章,我會分享田宏杰老師給出的科學專業的培養孩子自控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