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為一個讀書時是學設計的,國內的站酷網站以前經常上,于是站酷出了APP后,我當時就下載了一個,但是由于手機比較多APP,站酷那個APP放在手機一段時間直到最近才開始打開它體驗了一下。我先把市場上普通的APP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做社交的,另一類是做內容的。當然有社交偏內容,以及內容偏社交之類的。例如,貼吧。這次不說這個,我只想說的是,站酷那個APP在社交和內容兩大類里面它是屬于內容類的。作為一個提供資源內容的APP,在解決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我覺得在同樣的空間你要展示出更多的內容。什么意思呢?例如:新聞類,資訊類,資源類等等的APP,在同樣的界面上,我覺得是應該要呈現更多內容為主。拿站酷APP為例說一下,順便說說對它的體驗。
一、
? ? ? ? ? ? ? 打開站酷的引導頁,視覺上沒得說,畢竟我喜歡黃,挺酷的。圖1.
二、
? ? ? ? 劃完幾頁引導頁后就出現圖2這個界面。這個我還是覺得挺好看的,但是我同時又覺得作為一個內容類的APP,如果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說,我不希望它第一時間是要我登陸或者注冊。因為很多時候都是這種情況,當一個新用戶下載你的APP可能只是想看一下你們這個APP里面的東西是否適合我,如果覺得不適合就刪掉,適合就留著用。如果用這個注冊來留著用戶或者是想增加用戶注冊量,這個方法并不是上策。因為像我這種用戶,我覺得在未了解這個APP之前,要我注冊,成本有點大,就在這個界面上,我刪除過很多APP。不過現在很多不是必要性注冊的APP都采用圖2(標注1)那種方法。這種方法加個“隨便看看”可以令用戶快速了解你的產品。
三、
? ? ? ? ?圖3,原來站酷不是沒有“隨便看看”這個功能,而是放在了[登錄]頁面。這樣的話,我就要說說用戶使用場景了。當我(用戶)在上一級頁面時(圖二)看到這個應用要先登錄或者注冊才可以使用。然后用戶就在糾結是干脆的退出并刪掉它還是選擇妥協注冊一個賬號呢。假如我是一個有耐性的用戶,對這個應用也非常感興趣,那我就點[注冊],然后進入注冊頁面填完這個注冊流程完成注冊。但是,說回在上一級界面,假如我是這個應用的老用戶(已有賬號),因此,我選擇登錄,但是,進入[登錄]界面(圖3標注2),有個“隨便瀏覽”的功能,這個是”驚喜“?無論用戶在上一級是選擇了[注冊]還是[登錄],既然用戶選擇了,他就是有明確的目的。所以流程里不該有其他的干擾。即使你非要放那個”隨便瀏覽“在兩個的其中一個界面,那也是放在注冊那個界面上,而不是放在圖3的登錄界面。因為在上一級選擇[登錄]的用戶意味著他已有賬號,你還放個“隨便看看”引導用戶不登錄?而放在[注冊]界面上的原因是用戶看見注冊流程后嫌麻煩,可能會中途放棄,那”隨便瀏覽“就起到讓用戶先了解產品再決定是否值得注冊的作用。嗯,公司得請一個交互設計......
四、
1,圖4,看到首頁,第一反應就是又一個沒有對應文字標示的一級Tab。去掉文字大約就是因為第一,簡約好看。第二,省出空間顯示更多內容。但是,這種沒有文字的Tab對新用戶不友好,要用戶去猜是什么意思。還有就是,一個應用里面一級Tab使用頻率最高,對用戶那么重要,為什么它的展示沒有文字。不過現在很多應用都沒有加文字,我是不喜歡這種做法的,所以我認為現在很多應用都不友好。另外說一下的圖4.2的Tab也是沒有文字, 但是它的icon是很常見的。不加文字的情況下,至少要做到這個程度。
2,這是我這次最想說的,作為一個內容類的應用,要把內容展示最大化。而站酷首頁并沒最大化內容。在手機界面的空間非常有限情況下,站酷(圖4)那個應用的狀態欄和一級 Tab和二級Tab(紅線框著的區域)占了整個屏幕的三分之一。這樣我做感覺就是一個內容類的應用并沒有聚焦到內容上。這種首頁設計最舒服看到最爽就是圖4.3的設計,全屏。但,這種設計不好的是,沒有任何顯示,有時會令用戶迷失,不知道自己現在進入到了那個位置。站酷在首頁上如果保守點,可以參考4.1和4.2 ?的界面。當用戶向下滑動瀏覽時,頂部的Tab會自動隱藏起來。至于圖4.3和4.4,它是當滑動時全部隱藏,把內容最大化,而滑動停下來時,就會又自動顯示出Tab,我自己比較喜歡這種交互方式。
3,登錄后默認顯示是關注頁(圖4)。這個和產品定位有關,默認關注頁可能是產品想偏社交一點,讓用戶關注認識多點伙伴,也讓用戶自己多點被關注。但是,那些排序和推薦是按什么來推薦的。熱度?興趣?我認為上一個站酷是先看到資源,資源(作品)自己覺得好,是喜歡這種類型,然后才去關注作者本人。而不會因為這種一堆推薦去關注一個不認識又沒看過他的作品的人。所以我覺得打開應該是默認是首頁推薦(資源)。當然這并沒有什么好壞之分,只是產品定位不同,打開默認的頁面不一樣而已。
五、
1,圖5,這個界面該叫探索還是發現(嗯,沒文字對應就是有這種疑問)。這里稱為發現吧,這個”發現“的界面框架比較亂,還有就是交互方式也混亂。篩選項太多,圖5紅線框標注的都可以篩選,而且標注4的篩選項點進去之后,是跳進另外一個頁面進行操作,體驗很不好。
2,圖5.1,搜索,這個也是篩選項太多。我覺得應該先默認全部搜索,然后有必要的時候才再篩選。
六、
? ? ?上圖“更多”沒什么可以說的,站酷移動版!太多問題,可能是因為趕著上線沒有完善。非要湊點字數就說一個我想[返回]上一級時,旁邊還有個[關閉]。至于其他,讓站酷迭代后再說。
七、
1,進入”個人“之后,大部分用戶應該比較想看到的是自己的動態。個人的作品或者收藏的或者關注的等等(例如圖7.1)。而站酷沒有把這些顯示出來,而是隱藏在頭像下一級,路徑相對深了一點。
2,下一級”我“管理界面中的”原創““資料”和“收藏”以Tab的展示,但點擊后直接跳轉到另外一個層級的界面,超出了用戶的預期,建議優化一下。
其他層級不多說了。這是站酷的第一個版本,當然一個產品要經過不斷的更新迭代才能會慢慢成熟。
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個應用,定位為哪類型的產品,呈現方式就會不一樣,就像以內容為主的,我們就要聚焦到展示內容本身上,以社交為主的我們就以社交功能上。而不是每個應用都是頂部狀態欄底部Tab這樣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