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把大腦里的想法和雜事轉化為下一步行動和情境清單,以及日程表,就必須經過這3個問題:要不要做?我要達到的結果是什么?我的下一步行動是什么?每一件事都需要問這3個問句!這樣我們要做事才是值得我們去做的
原文
在上一講中我們講到了“連接想法與行動的3個問句”。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在我們的大腦里每天都會冒出很多想法。
如果我們不能用一個優秀的腦外系統來管理自己的想法,那么很多事情就會被遺忘,因為我們的大腦是記不住事情的。
而當我們的事情沒有被完成時,我們的大腦就會感到非常焦慮。
我們把存在于大腦里的事稱為“雜事”。
如果大家學會了清空大腦的技巧,學會把所有的雜事放到腦外系統,例如我們推薦的軟件:Omnifocus,當然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自己喜歡的記錄軟件,例如:備忘錄或者紙筆記事本......都可以。
當我們把自己很多的想法與待辦事項從大腦里移除,把它們移記到軟件或者紙上時,我們就能進行更清晰的評估,進而把重要有意義的事都由想法轉化為“下一步行動”。
在上一講中我們提到了“體檢”的例子,其實體檢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可能影響并不大,但是如果沒完成,我們就會焦慮它,或者忘記它,沒計劃地猛然想起,我們也無法立刻就解決掉它。
所以像“體檢”這一類的雜事,我們只有先把它記下來,我們才能安心地繼續做手里正在進行的工作,它就不會引發我們的焦慮和關注。
而等到我們有空的時候,打開自己的收件箱,看到這眾多的雜事,我們就可以批量評估,并轉化自己的下一步行動。
見到每一件自己記錄下來的雜事,我們都問自己3句話:要不要做?我要達到的結果是什么?我的下一步行動是什么?
例如:把“體檢”轉化為“我要打電話給招商銀行預約去體檢”。
我們要把收件箱清空,把每件雜事都轉化成:我+動詞+關鍵人+事情。
這時候我們的雜事和想法就沒有了,有的都是下一步行動。
我+動詞+關鍵人+事情,這個句式里面有動詞,有動詞我們就能很容易地進行相應的行動,并且把類似的行動組合在一起批量地做。
比如:打電話、電腦處理、在家、外出、委托他人......根據性質與情境,我們可以批量地行動處理。
其實這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情境清單”。
當我們情境清單上的事情設定了明確日期時,我們就要把它移放到日程表上去。
所以,要把大腦里的事情和想法付諸于行動,我們首先就要把它們收集到腦外的記錄系統,例如你認可的軟件或者紙筆。
為了進一步去實施,從而讓我們取得結果,我們還需要把收集下來的雜事轉化成下一步行動,然后我們就會擁有相應的情境清單和日程表。
情境清單和日程表,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分類,情境清單很靈活,日程表很嚴謹。
要把大腦里的想法和雜事轉化為下一步行動和情境清單,以及日程表,就必須經過這3個問題:要不要做?我要達到的結果是什么?我的下一步行動是什么?
每一件事都需要問這3個問句!
剛開始大家會覺得特別困難、特別麻煩和特別不習慣,因為你的事情非常多,你要一次性把所有的事情按照這個標準重新篩選,工作量會非常大。
所以這就要求大家要抽出專門的時間來做這個行動。
一旦做完了這個事,你的雜事收件箱一旦被清空,所有的行動都被放入情境清單和日程表,接下來你就會輕松很多。
而當下次再有新的事情進來,要處理的數量也是少的,你再進行評估和轉化就會很容易。
所以,經常地使用易效能系統,你才能全面地掌控自己的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