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思考質量的不同,導致了不同思考深度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我想在老師沒有提出“活在未來”這個說法之前,很多人都聽說過活在當下這個詞。特別是我喜歡聽身心靈成長方面的課,里面更是有很多教我們學會如何活在當下的一些意念和做法。而我也因此收獲到了喜悅和成長。
所以剛一接觸到老師提到的,活在未來這一概念,會覺得有點兒接受不了,但等到把整篇文章讀完,能非常認同老師的觀點。我認為,這兩個觀念并不矛盾,也并不沖突。關鍵要看我們怎么去理解。活在當下是一種心境,而活在未來是一種思維能力,思考方式。
一個不勤于思考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如何才能活在未來的。思考質量和深度的不同決定了生活層次的不同。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一個不愛動腦的人,為了避免思考可以做任何事。不管想到什么事,只要覺得有點費腦筋,就覺得頭疼,不愿意深想下去了。所以在我的世界里,我壓根沒想過我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以及我現在可以積累什么為未來所用?因為懶于思考,和思考質量極低,導致了我的生活裹足不前,總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就這么慵懶的走著,走到了今天。
但是我必須要做出改變了,如果想改變現狀,就要學會活在未來。就像老師在文章中說到的,如果你知道下一期的彩票是什么,你會不趕緊想著去買嗎?依據自己的優勢和能力,結合自己身處的行業和時代背景,做出適合自己發展的未來預測。以終為始,現在就按照自己未來將要成為的樣子,過每一天。這樣,就已經算是一部分活在未來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