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除了上學(xué)、放學(xué),還能有什么事?
這是最近看的一部韓影《我們的世界》中一位孩子的父親說的話,他的女兒在學(xué)校被孤立。在這部影片中講述了大人眼中不曾想象到的校園冷暴力現(xiàn)象。全程以孩童的角度看這個世界,講他們眼中的愛恨。我們的世界由韓語翻譯過來之后變得更加耐人尋味。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我們總認為世界上最純潔的是孩子,可是哪里知道他們也是有自己的復(fù)雜與丑陋;也有自己的不堪與殘忍。這就是他們的世界。
影片以一群四年級的小孩子在操場上玩躲避球為開篇,石頭剪刀布決定選人次序,看著身邊的小伙伴們一個給一個的被選走,善兒臉上露出了尷尬的笑容。她知道,每次自己都是被最后一個納入隊伍,身邊的小伙伴們明顯表現(xiàn)出不想和自己一隊。游戲過程中也總被各種理由第一個被淘汰。之后她只能手足無措的站在旁邊,孤獨又尷尬。也許每一個孩子都有過這樣一個童年,無論是被排擠的還是排擠的,我們都身處其中。遺憾的是這不是電視劇,沒有帥氣又多金的公子不顧別人或異樣或嫌棄的眼光帶你走出這片火海。我也曾是李善,當面對其他人的排斥的時候,幼小的我們最想的不是對立,而是融合,于是在那個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的尷尬場合,就只能帶著尷尬的微笑繼續(xù)站在那里,希望有一個人能夠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帶自己一起玩。
隨后,被欺負的善兒在替寶拉(女三)做衛(wèi)生的時候初見剛剛轉(zhuǎn)學(xué)過來的智雅(女二),她鼓起勇氣問了她的名字。也許緣分這種東西飄忽不定,但有的時候我們就是喜歡將幸運歸結(jié)于緣,再將最后的結(jié)果歸結(jié)于份。最后走到一起了,會感嘆人生多么其妙,從相識相遇一直到相守,都像是命中注定;然而最后沒有走到一起的話,我們大多會感嘆有緣無份,然后選擇放手。可是,其實每一份認命里都有一種無可奈何,每一份灑脫里都包含了懊悔。說的每一句“就這樣吧”,都不過是因為努力之后也無可挽回的凄涼,我們只能這么安慰自己,才會讓一切看以來沒有那么遺憾 。
你是否也有這么一個人,曾經(jīng)希望天天黏在一起,覺得簡直比親兄弟姐妹還要親密。你們會想要和他一起擁有共同的東西,會一起計劃未來好像很久很久才到來的事情。就如影片中善兒和智雅。友誼這種東西很奇怪,女生之間的友誼更是奇怪。
但是好景不長,家境比較好的智雅家庭關(guān)系不好;家庭美滿的善兒生活卻很拮據(jù)。于是兩人之間開始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尷尬存在。看到與媽媽撒嬌的善兒,智雅只能自動去回避那種溫馨的場面,然而心里已經(jīng)有了一絲絲的不悅,于是不再吃善兒遞過來的壽司,推脫不餓的她卻吃起了零食;玩著智雅手機的善兒也沒有辦法接受智雅的好意,貧窮與自尊之間永遠有著一股聯(lián)結(jié)。這又像極了處在各種感情中的我們,以前我們以為相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和誰玩耍也是兩個人的事情,我喜歡你就好,別的無所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雞毛蒜皮浮現(xiàn)出矛盾,當茶米油鹽被提上日頭,當曾經(jīng)相遇瞬間的激情磨為平淡,我們就會越來越懷疑身邊這個人,當初為什么選擇他。
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兩個,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紅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飯黏子,紅的確是心口的一顆朱砂。
張愛玲這篇形容愛情的文章也許用在這里也不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原因不過是因為一個朝夕,另一個朦朧。感嘆的不過是時間在這里面起的作用罷了。我們忽視了太多太多現(xiàn)實的問題,忘了想想最初的誓言能否經(jīng)住打磨。成人的世界如此,孩子亦然。只不過他們還沒有懂得個中緣由罷了。
冷戰(zhàn)了一段時間的兩人也許并不知道彼此疏遠的原因,也不對,可能聰明的智雅是在故意的疏遠,而善兒只是習(xí)慣了別人突如其來的冷漠,各位看官就各抒己見了。不過令我欣喜的是,兩人之間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只是一個微笑,就化解了之前的尷尬。孩子之間的情誼更是奇怪,這也是比成人之間的恩怨純潔的多的地方吧,他們不會記仇,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后來,圈子不同的智雅結(jié)識了其他的朋友,開始和大家一起疏遠被孤立的善兒。小時候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和我玩還是和他玩",兩個人之間的恩怨就是團體之間的恩怨,我喜歡的你要喜歡,我討厭的你也不能碰,這是好朋友的原則。其實現(xiàn)在的我們也是如此,不喜歡看到和自己好的人和別人親近,尤其是所謂的敵人。占有欲這種東西在友情里表現(xiàn)也許更甚。只是成人學(xué)會了克制、學(xué)會了假裝,學(xué)會了以貌似理智的態(tài)度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學(xué)會在表面上不去計較所謂的雞毛蒜皮。可孩子不會。所以害怕被其他人孤立的智雅選擇了跟隨大眾一起疏離善兒。開始以各種明里暗里逃離的態(tài)度對待善兒。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善兒對待誤會的態(tài)度我很欣賞,她直截了當?shù)哪弥斩Y物想要和好,并且詢問智雅她們之間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才可以想辦法解決。這種態(tài)度可以避免很多電視劇里瑪麗蘇的錯過橋段。只是還太善良的善兒不懂得比她成熟的智雅眼里的那種心照不宣,智雅有著大人目前相處模式里固有的冷戰(zhàn),并且彼此心照不宣的知道互相都不想要被打擾。
為了融入團體的智雅開始詆毀善兒。她將兩人之間的小秘密全部脫出,并且怪罪在善兒身上。好像分開之后一切都變得可笑。與成人世界相比,就是會夸大分開之后的人每一份缺點,而不會記得曾經(jīng)的溫暖。就像智雅故意忽略她與善兒在一起時的開心時光,而是放大了兩人之間因為金錢的矛盾。
孩子的世界很奇妙,上一秒和你好,下一秒你就什么都不是。成績被超過的寶拉又開始疏遠智雅,拉攏小團體一起孤立智雅。其實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一樣殘酷,傷害與嘲笑。只是成人慢慢有了抵抗這個世界的力量,可孩子沒有。他們跟著自己的心去做什么,他們那么率直,他們?nèi)绱顺舐?/p>
這一片段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在所有看官都覺得寶拉是個壞孩子的時候,突然從寶拉的角度看問題。智雅被孤立的原因還有善兒不經(jīng)意間與寶拉說的智雅偷東西的事情,智雅扔掉了善兒媽媽做的吃食的事情。我相信善兒不是故意的,她也許與寶拉說這件事情的時候還特意強調(diào)過我"只告訴你一個人哦。"只是現(xiàn)在的我們很清楚,即使每個人都只告訴一個人,一傳十,十傳百,秘密只要說出口,就不再是秘密。但是軟弱的善兒只能弱弱的質(zhì)問寶拉為什么告訴別人,這是典型的鴕鳥心態(tài)。不經(jīng)意間的動作也足以傷害另一個人。只是在大眾眼里,你膽小,你懦弱,你可憐,于是壞人就會換成別人。我想善兒被孤立的原因應(yīng)該還有這一部分因素。我曾也是這樣一個人,和別人有矛盾的時候永遠顯得和弱勢群體一樣,不過請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只是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tài)。只是長大后的我再后頭看曾經(jīng)的自己,真的讓人著急又討厭。相比較,我更喜歡大方,活潑并且為朋友不顧一切的智雅。
喜歡這種東西永遠深入心底。也許你抵觸,排斥,但也不能否認你曾經(jīng)那么熱切的擁有過,渴望過。被排擠的兩個人也許心底都有一種相惜的感覺吧,智雅也許也不曾真正想要拋棄善兒,從她還一直帶著兩人之間的信物可以看出來。于是想要重修于好而努力的善兒,因為之前自己剪斷了兩人之間的信物而又重新做了一個想要送給智雅,沒想到這一次竟然爆發(fā)了最嚴重的爭斗。智雅因為之前善兒的泄密詆毀而在黑板上公開善兒家的小秘密,這讓原本想要妥協(xié)的善兒爆發(fā)了,兩個人開始撕扯,開始打斗。你看,機緣巧合,每一份傷害之前可能本來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我們和智雅一樣沒有耐心,還沒有等到這份禮物的到來就毀掉了。
這是唯一一次從大人的視角看這部影片中的世界。在大人眼中,孩子之間應(yīng)該是單純的,簡單的。殊不知也有這么多的算計與計較。當我們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以為最為純真的地帶也存在著需要情商才能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是不是該反思以后對待孩子的方式?
影片的最后,兩個人仍舊是被孤立的個體。雖然向來懦弱的善兒在最后一刻有所改變,鼓起勇氣為了智雅向大家發(fā)言,但仍未改變兩人被淘汰的事實。只是這也許是一個好跡象吧,兩人明明心里都有了些觸動,彼此偷偷的望著對方,只是尷尬讓兩人都不知道要開口說些什么,在保持自己云淡風(fēng)輕的態(tài)度的時候卻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小希望,是不是也挺可愛?
我無法評判劇中人物的好壞,因為每人人都有自己的陰暗與光明。校園冷暴力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對孩童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友情這種東西呢,現(xiàn)實又玄幻。長大的我們已無法拋棄記憶中的每一份不合,裂過的友情再怎么想要彌補都還原不到曾經(jīng),也許彼此都會唏噓,但始終也跨不過心里那道墻,于是說無所謂,說不在乎,只是無能為力之后的無可奈何罷了,然后再給予自己一點點理所應(yīng)當?shù)睦碛伞?/p>
最后,想要送給大家善兒弟弟的一句話:如果他打我,我打他,他再打我,我再打他,那么我們什么時候玩呢?我只是想要玩而已。
愿每個人還能記得自己的初心,還能總有最初的那個人。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