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在大家的普遍認知里是天真無邪,純潔無暇的代名詞,可孩子的世界真的那么純潔嗎?
現在流行“學霸的世界你不懂~”“有錢人的世界你不懂”等調侃式的論調,可想一下孩子的世界你真的懂嗎?
電影《我們的世界》主要圍繞在學校被孤立的李善,中途轉學來的韓智雅,孤立李善的群體代表寶拉三個人展開。四年級的李善長相一般,成績一般,家境一般,在這些愛美,成績好,家庭條件好的同學中毫不起眼。電影從孩子們玩游戲的鏡頭開始,李善和大家一起玩游戲的小開心,李善的小心翼翼,李善的莫名出局,李善的隱忍,讓鏡頭前的我莫名心疼。李善像個冷卻劑,所到之處,教室里本來歡聲笑語的同學們四下散去,她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每一個人,想融入同學們的圈子而不得,永遠是孤孤單單一個人。
這一切從四年級的那個暑假有了一絲改變。剛剛轉學來的韓智雅與李善放假的最后一天偶然相遇,兩人一見如故。家庭的貧富差距起碼在開始沒有成為他們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反而生活環境的不同讓她們彼此都覺得很新鮮,見識了不同的生活,就這樣,整個暑假幾乎形影不離。本以為后面的劇情會上演“七月與安生”式的姐妹情深戲碼,可這一切在智雅上補習班認識寶拉后發生了改變。智雅通過寶拉知道了李善是班上被孤立的對象,在之前學校同樣被孤立過的智雅選擇了和李善保持距離。不再去找李善一起玩,刻意地疏遠李善,刻意地回避李善,刻意地諷刺李善,刻意地躲避李善的主動示好。有人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想可能是感受至深,害怕再一次被孤立吧。
開學第一天,老師把作為轉校生的韓智雅介紹給同學們,李善在在座位上興奮地向智雅做招手的小動作,可智雅回應的只有漠然地表情,卻和旁邊的寶拉激動地打招呼。事后李善小心翼翼地問智雅,智雅心虛地回答說沒看到。
或許是為了在大部隊站穩腳跟,智雅和寶拉說李善總是玩她的手機玩到沒電,借自己的彩筆一直沒有還(實際是智雅偷來送李善的,這個偷屬于小孩子惡作劇的性質),所以李善被寶拉團體諷刺,質問并強烈要求還給了智雅。智雅沒想過真的要李善歸還彩筆,只是想和大家一起說李善壞話以融入新環境而已。新學期,李善還是那個被孤立的個體。然而智雅和寶拉的友誼也沒有持續多久就被一場考試輕而易舉地撕開了裂縫,班級的第一名不再是寶拉,而成了韓智雅。寶拉感到了來自智雅的威脅的那一刻起,孤立疏遠智雅的念頭就有了。
李善的成績這次很不理想,之前因為想和智雅一起去補習班還央求過媽媽,可迫于家庭條件媽媽沒有同意。這次看到成績媽媽終于狠下心讓李善去上補習班,可李善卻死活不愿意去了。因為現在補習班里不僅有智雅還有寶拉,她不愿意在置身于一個被孤立的環境。終于還是拗不過媽媽,去向補習班的老師了解課程。媽媽說女兒的朋友智雅也在補習班,老師說智雅學習成績很棒,問李善那你肯定也認識寶拉了吧?李善尷尬的表情我不知道媽媽有沒有注意到,和老師說寶拉和我們善兒從上學就在一個班,一直都是好朋友。李善尋了個由頭出去了,碰巧遇到了躲在教室哭泣的寶拉,出于善意,也許是為了安慰成績不如智雅的寶拉,李善向寶拉說了彩筆的真相并讓寶拉保證不說出去,而這善意卻成了寶拉攻擊智雅的利器。
第二天,教室,大家默契地疏遠了智雅,這時的李善是內疚的,猶豫地。后來大家又說智雅欺負李善,嫌棄李善媽媽帶給她的飯團,把飯團丟在地上(暑假時見智雅愛吃,學校組織出游李善媽媽特意讓李善帶了和智雅分著吃)。兩人撕逼最嚴重的時候是,智雅在黑板上寫李善爸爸是酒鬼,每天爛醉。李善無法抑制心中的憤怒說智雅其實從來沒有出過國,父母離婚,在原來的學校就是被孤立的對象。李善說得是事實,這是善雅奶奶親口說得。你打我,我反擊,你再打我,我再反擊……兩個人都把對方推得離自己越來越遠~對了,現在他們兩個都是被孤立的,他們的撕逼掙好成了寶拉團體和吃瓜群眾的笑料。
在那個朋友比媽媽重要的年紀,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喜歡著對方,同時他們也都經歷了對方的背叛。李善的家庭條件不好但溫馨,可再溫馨的家庭也會被生活的重擔消磨。最開始和智雅成為朋友的李善幸福地向媽媽訴說新朋友,而話才說一句,工作了一天的媽媽就已沉沉地睡去。李善,智雅友誼的變化媽媽是沒有什么察覺的。只是有段時間感受到了女兒的不開心,情緒不定,可女兒到底在煩惱什么她并不知道。她不問,李善也不說,她問了,李善也沒有說,然后就這么不了了之了。爸媽離婚跟隨奶奶生活的智雅苦悶的內心更是沒有人能夠了解,智雅奶奶認為智雅和李善一直一直都是好朋友,去李善家還說善兒怎么最近都不去家里玩兒,李善的尷尬她同樣沒有注意到。
影片從游戲開始,以游戲結束,李善受到弟弟的啟發在游戲中為韓智雅發聲,說她沒有踩線,也許只有她能深刻體會這種痛,因為她被這樣“污蔑”而被迫出局的次數已經數不清了。影片在李善和智雅猶豫和試探的對視中結束,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到底她們是重修于好還是相忘于江湖了呢?
在他們的世界自己永遠是主角,在大人眼里再小的一件事在他們心中就是大事。孤立與被孤立,不能說誰對誰錯,每個人都是為了保護自己,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在保護自己的時候傷害到了別人。每個人的敏感地帶都不容別人觸碰,在李善和智雅友誼最純真的階段也不例外。李善和媽媽的撒嬌,和媽媽的溫馨日常一直都觸碰著智雅的敏感神經,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她嫉妒。所以在后面她冷嘲熱諷李善用她的手機。讓她自己買手機,報補習班時刻提醒著李善你和我不一樣,你們家沒有錢。這也在一點一點侵蝕李善的內心。而寶拉更是父母高壓下長歪了的孩子,她所做的只是用自己以為最好的方式保護自己而已。孤立,更冷漠的一種校園欺凌。
簡單的道理從稚嫩的李允嘴里說出來也是莫大的諷刺吧。
李善:阿允你為什么一直只和然浩玩?他天天害你受傷啊,我說,每次都傷害你,打你玩笑有時候也開得太過。
李允:這次我也打他了。
李善:是嗎?
李允:嗯。
李允:然浩打了我,然后我也啪地打了然浩一下。
李善:然后呢?
李允:然后然浩又猛地打了我一下。
李善:然后呢?
李允:然后我們一起玩了。
李善:你說你們一起玩兒了?
李允:我們一起去出去玩兒了。
李善:喂!李允你是傻子嗎?都這樣了怎么還能一起玩呢!
李允:那能怎么辦呢?
李善:你得繼續再打他啊!
李允:又打嗎?
李善:是啊。你不是說他又打你了嗎!你得打回去啊!
李允:那什么時候玩呢?
李善:什么?
李允:然浩打我,我再打他,然浩再打我什么時候玩兒呢?我只想玩兒。
是啊,其實我們最想的是一起玩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