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您們再等我五年,我們就回家鄉發展了。慈母聽了兒子的話語,心中由衷地欣慰,因為再過五年,兒子就在自己的身邊了。
然而可能這可能是一種謊言,因為五年之后還會有五年,這種五年不知道何時是個頭。這其實也是現階段大部分在外務工人士的現狀,為了全家人的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如果在自己的家鄉可能沒有那么多機會,只有選擇沿海一些城市,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不得不存在:遠離父母和親人,背井離鄉。
每逢中秋、春節一些重大節日而不能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時刻,那種孤寂的心情油然而生,然而卻很無奈。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這樣。
記得2011年冬天我還在河北唐山從事珠寶行業的銷售管理工作,那年春節我沒有回家,我想回家但是回不了家。對于珠寶這種消費品行業,只有大家放假休息的時候,才會迎來客流的高峰期,春節是最佳消費的時期,因為送親人送朋友,消費者購買珠寶的愿望極為強烈。對于珠寶銷售管理者,必須在現場蹲守,確保銷售任務的完成,同時要有重大突破,我自然是不能回家,只有一顆寂寞的心和家人一起慶祝濃濃的春節。
其實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群,比如一些農民工,為了城市的建設,他們放棄了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日子;一些環衛工人,為了這座城市的整潔美麗,他們即便是一些重大節日,依然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給他人帶去了一份新鮮空氣,自己卻落下了孤寂。
據中國藍皮書顯示:自2010年開始中國每年回家過春節的人越來越少,不是對春節和傳統文化遵從的人越來越少,而是那種氛圍在慢慢退化。就像之前每年大年三十,大家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晚八點鎖定中央一套看《春節聯歡晚會》,更為關注的是看東北小品王趙本山的小品,趙大叔可是春晚的招牌。
而如今,春晚不再是之前那樣的紅火,并不是因為趙本山不上春晚,而是人民對春晚的關注程度不如從前。更多人更為關注的是如何多掙錢,買車買房,給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然而這一切都需要“馬玲”(money錢的諧音)作支撐。然而剛好逢年過節也是賺錢的最好時機,當老板的可以利用節假日大賺一把,打工一族的可以利用國家法定假日多賺兩三倍的工資。
聽起來似乎有點心酸,然而這又是不爭的事實,回家成了歷史上最遙遠的距離。錢,確實是個好東西,給我們帶來了開心和快樂,同時也給大伙帶來了很多煩惱。
錢少的嫌錢賺的不夠多,錢多的嫌賺錢的速度不夠快,錢賺的比較快的嫌錢花的又太猛……總有一些理由在為賺錢的理由找借口。正因為張嘴閉嘴都是錢的原因導致影響了回家的路,其實逢年過節,在家盼望的父母不是期望你能給他們帶回多少錢孝敬他們,這是其中的一方面,他們內心深處最為迫切的是希望回家團聚比什么都好。
之前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短篇:一位單身父親獨自將兒子拉扯大,兒子比較爭氣,考上了985,211重點大學。當兒子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單身父親既悲又喜,悲傷的是高昂的學費,喜悅的是兒子考上了大學,等待的是輝煌的人生,兒子不需要像自己一樣一年四季耕作在田間。
為了給兒子湊齊學費,單身父親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借了個遍,等到兒子大學畢業時,兒子創業需要啟動資金,單身父親又將自己所有的積蓄給了兒子,雖然不多。由于剛從大學出來,缺乏經驗和人生閱歷,初次創業以失敗而告終。
當父親挑著農副產品來城里看兒子的時候,其實父親打電話就在十米內的距離,而兒子卻啃著饅頭吹著牛逼說在和某某老總一起吃飯。當幾米開外看到父親挑著擔子來看自己的時候,兒子臉刷的一下通紅,并流下了熱淚。
父親言語不多,只說了幾句話:“年輕人創業難免不會失敗,只要堅持一定會勝利,這是我半年來賣菜賺來的錢,你拿去周轉吧”,說完就走了。
兒子接過有菜腥味的一疊人民幣,朝著父親的方向跪了下來,淚水打濕了人民幣。三年之后,這位年輕人的公司起死回生,并且規模越來越大,并且公司加入了另外一位合伙人,年輕人自任總經理。
三年的時間讓公司做大做強,而這三年年輕人卻沒有回過一次家。單身父親每逢過節都會打來一次電話:“兒,回家過節嗎”?
兒子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個:“爸呀,公司最近太忙,又接了一個新項目,我就不回去了,現在忙,我先掛了啊”。
電話一端的父親只有呆呆地慢慢掛斷電話,額上的白發又增添了不少。第三年中秋的時候,公司員工都放假了,并且依依回家和父母親人團聚。年輕人的父親依然給年輕人打通了電話,而年輕人的回答始終是一樣的。
公司合伙人走進了年輕人的辦公室,問年輕人:“今年中秋又不回家和老爺子一起過節嗎”?
“不回去了,公司剛剛接了個幾百萬的單,有方案需要做”,年輕人回答道。
“工作是做不完的,而和親人團聚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有三年沒有回家了吧,一個不懂得孝順的人不見得在事業上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合伙人氣沖沖地說完,并且將年輕人桌上他和父親的合照摔到了地上,摔門而去。
年輕人看著摔在地上的照片,回憶以前父親的種種,再一次流下了熱淚。立馬提著一盒父親喜歡吃的月餅,啟動汽車,連夜回到了家鄉。
當他看到父親獨自一人坐在自家小院吃著殘羹剩飯,年輕人立刻跪倒在父親的面前,嘴里不停地說道:“爸爸,對不起,中秋快樂,讓您受苦了”。
單身父親立馬扶起兒子,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說道:“回家就好,回家就好”。
父母永遠是最好打發的,他們不會要求太多,只需要多一點陪伴,多一個電話的問候,他們無論我們在外面混的是好是壞,家里的那扇大門始終是開著的。
常年辛苦在外的朋友,逢年過節,給家里多去一個電話,多一個問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牽掛,如果能時常多回去看看更好。不求一輩子大富大貴,但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盡孝要盡早,始終給家人一點溫馨,無比關愛比什么都重要。
——END——
點贊是最好的喜歡,關注是最大的支持,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