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中的遼寧艦·列車行記
作者:薛志鵬
古往今來,知識的傳播離不開言傳身教,孩子是一張白紙,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和探索接觸到的一切,孩子在七歲之前學到的知識決定了他一生的性格,古語云:“三歲見大,七歲看老”。孩子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所以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2017年7月1日,筆者作為中國關公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研究院副院長,受中國關公文化藝術總會會長鄧仁全老師的邀請,于海濱城市青島遠赴晉都太原出席會議。
呼嘯的火車,夾雜著隆隆的囂叫,在沉沉的暮色中穿行,像個負重蝸行而倔強的奔馬,雖然喘著粗氣,卻堅定地馳行,試圖沖破暗夜的牢籠,奔向黎明。
正值盛夏季節,結束了大考的大、中、小學生們把一節節車廂塞得滿滿當當,一席難求,空氣中渲染著喧鬧和浮躁,平時靜謐的臥鋪車廂,突然變成了暑期火車校區。
在這相對狹窄的臥鋪車廂里,一群又一群小朋友,興奮得像一只只小猴子,爬上去、又爬下來,你推他一下,她拉你一下,大呼小叫,倒是蠻熱鬧。
孩子們天生好動,很難停下來,不過對于筆者這種日夜耕耘文字的人來說,貌似隱居深山之人從云涯跌落市井,雖然身處祥和之中,但滿腦子糨糊,一片空白,茫然失措。
火車鳴著悠長的汽笛,在茫茫夜色中疾馳,筆者尋得自己的鋪位安頓好隨身行李,在靠窗一側的小茶幾邊坐下,拉開窗簾,望著窗外一閃即逝的城市與萬家燈火出神,強迫自己沉靜,漸漸地、漸漸地把心思從車廂里抽出來,逃離喧囂的籠子,讓思緒在黑洞洞的夜空中隨著鼓噪前行的列車飛翔。
“寶貝兒!吃一塊西瓜好不好?”
突然,筆者的空靈狀態插進了一句話。
“我就不給你吃,就不吃...”
一個童聲稚氣的小女孩兒回應道。
筆者收回神游天外的思緒,回過頭。
對話的是一對母女,母親大概有三十多歲的樣子,打扮時尚而有品味,一頭飄逸的青絲長發,一襲海藍色連衣裙,一枚青白玉墜子明晃晃掛在胸前,以筆者曾經接觸此行業的經驗判斷,此玉貌似和田古玉,光澤圓潤,玲瓏剔透,紋理清晰,渾然天成,成色極佳,頗為貴重。稚嫩聲音的女孩兒,有五六歲的樣子,渾身價值不菲的休閑裝束,彰顯一個富二代小女皇風范,雖然童音未褪,但霸氣十足。
媽媽:
“寶貝兒,吃東西才能長漂亮,長大了才能做明星呀!”
小女孩兒:
“現在我就是明星呀!”
媽媽:
“寶貝兒,你現在還不是明星,先吃東西嘛!”
小女孩兒:
“現在我就是明星啦!”
媽媽:
“明星都要很多人崇拜的嘛!”
小女孩兒:
“你和爸爸,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我的粉絲,我就是明星嘛!”
媽媽:
“那也不算,你是我們的寶貝兒,所以都崇拜你,你還不算明星!”
“小朋友,你還小,要吃東西,長大了做明星也很好,但是要慢慢長大是吧!”
筆者與這對母女近在咫尺,忍不住插了一句。
“我就是明星,我還沒到奶奶家,爺爺奶奶和小姨早就給我準備了好吃的、好玩的,還要給我接風,我不就是明星嘛!”
小女孩兒一口氣說了一大串,筆者和其媽媽一時語塞。
小女孩兒話音未落,起身順著小梯子向本是筆者的中鋪上爬,媽媽趕緊站起來說:
“寶貝兒,不能穿鞋子上去,要脫了鞋子...”
小女孩兒停在梯子半空,把一只腳伸到媽媽眼前,媽媽趕緊上前,小心翼翼地給女孩兒的運動鞋脫下來,擺在地板上,小女孩子爬到上面玩耍,而媽媽則目不轉睛地盯著女兒在上面的一舉一動。過了一會兒看到筆者的包在那個鋪位上,才知道這個中鋪是筆者的位置。
媽媽:
“小孩子麻煩點,占了你的位置,你看...”
“沒關系!沒關系!反正我也不上去睡,讓孩子玩嘛!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樣才能把孩子的智力開發出來...”
筆者笑著說。
媽媽:
“我女兒確實很好動,我家就這一個寶貝兒,都順著她...”
筆者:
“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這位媽媽似乎有些意外,收回緊盯著女兒的目光,有些詫異地問:
“你想說什么?”
筆者:
“我有個想法,但我們萍水相逢,不知道說出來,您會不會不高興?”
媽媽:
“呵呵!你這人好怪喲!要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賣關子干嘛?”
這位媽媽的口氣,似乎已經有點不高興,應該是筆者的話,打擾了她盯著孩子的注意力。
筆者:
“那我可說了?”
媽媽:
“快說吧!”
這位媽媽明顯有些不耐煩。
筆者:
“您的女兒看著就聰明伶俐,看來有五六歲了吧???”
媽媽:
“你是干嘛的?查戶口的嗎?你管我孩子幾歲干嘛?”
媽媽的口氣更加不爽。
筆者:
“我沒別的意思,我在中國蒙臺梭利教育做一些工作,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們生活都可以自理,我感覺您的女兒到了不必需要母親給穿鞋子的年齡,您這樣照顧孩子我很理解!但是這樣顯然會讓孩子失去在生活中學習的機會...”
媽媽:
“你這人到底干嘛的?吃自己飯管別人閑事,吃飽了撐壞了吧?”
筆者:
“我參與教育,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您這樣做,對您的孩子成長不利,所以多說了一句,您別誤解......”
媽媽:
“我沒誤解,我是很不喜歡別人說我的女兒不好,我的孩子不能被別人說三道四...”
突然,小女孩兒搶著說:
“叔叔,叔叔,你是遼寧艦的叔叔嗎?”
小女孩兒在筆者和媽媽對話的時候,應該是注意到筆者身上穿的遼寧艦標志的帽子和T恤。
筆者:
“小朋友,你怎么知道遼寧艦呢?”
“我當然知道了,遼寧艦是大航母,好大好大的,還有飛機呢...”
小女孩兒瞪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認真地說。
筆者:
“那你知道遼寧艦在哪里嗎?”
小女孩兒:
“我知道呀!”
“那你說說!”
筆者接著說。
媽媽:
“寶貝兒,下來吧!別和陌生人說話...”
小女孩兒:
“他不是陌生人,是遼寧艦叔叔...”
媽媽:
“是陌生人,我們和他不認識...”
筆者笑了笑接著說:
“小朋友,你說說遼寧艦在哪里?”
小女孩兒:
“遼寧艦在大海上...”
筆者:
“那遼寧艦是做什么的,你知道嗎?”
媽媽:
“你這人話真多,我女兒不知道你這些問題...”
小女孩兒:
“媽媽!我知道!遼寧艦是保護我們的...”
這時候,火車緩緩地停進了站臺,廣播里播放著播音員溫柔的聲音:
“各位旅客,濰坊車站到了,有在濰坊下車的旅客請收拾好隨身物品,在本站下車......”
筆者:
“現在火車到了濰坊,遼寧艦就是一位移民香港的濰坊民族英雄為中國買回來的,小朋友!你想不想知道這位為中國海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濰坊人是誰嗎?”
小女孩兒:
“我!我不知道呀!叔叔你知道嗎?”
筆者:
“叔叔當然知道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誰啦!他就是......”
筆者的話還沒說完,媽媽突然站起來,伸過胳膊把小女孩兒從筆者的中鋪上抱下來,放在下鋪自己的位置,回身對筆者說:
“你別說這些好不好,我女兒還小,不想知道你心里的英雄,和我們有關系嗎?”
筆者:
“您和您的女兒也是中國人,我們都在受到國家的保護,別說孩子應該知道是誰保護了我們,我覺得您也應該知道這些!”
媽媽: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和我們沒有關系的什么人,英雄是你的想法,和我們沒一毛錢關系,你別說了!”
筆者:
“這位女士!你想聽我要說,你不想聽我也要說!你的女兒就在你的面前,你不讓她知道我們的民族英雄是誰,是對孩子的犯罪,一個只知道追星而失去對本民族英雄崇拜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對您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我很遺憾!
媽媽:
“我有錢,不用誰保護,不需要什么英雄,看你的穿戴,也不過是個窮當兵的而已,在這吹什么牛...”
筆者:
“我希望您能夠明白,您有今天安逸而富足的生活,是國家穩定,社會和諧的結果,假如您失去這些大環境,您還可能悠閑地帶著寶貝女兒游玩嗎?您還敢說自己是有錢人嗎?”
媽媽:
“我、我不想知道這些,我只知道有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關別人的事,別人也不干我的事,國家安全不安全,和不和諧,和我有什么關系?”
筆者:
“恕我直言,您這是扭曲的價值觀,很危險!假如沒有國家的保護,您就算有金山銀山,早晚是一個亡國奴,您有錢也罷、沒錢也罷,都逃不掉悲催的命運。作為國家的一員,您有責任愛自己的國家,作為您所謂的有錢人,更有一份義務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她從小懂得熱愛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您說的‘不想知道、和自己沒關系、有錢什么都有...’”
媽媽:
“你!你!”
媽媽面紅耳赤,結結巴巴說不出話。
小女孩兒:
“叔叔,我想知道買遼寧艦的英雄是誰,是不是好厲害呀?”
筆者剛要回答的這時候才發現,在自己和女孩媽媽爭論的時候,旁邊聚集了二三十個孩子,一張張稚嫩的臉龐緊緊盯著筆者和女孩兒的媽媽。
一個看著是那群孩子老師模樣的女士,插嘴說:
“這位先生,我是這些孩子的老師,孩子剛才一直在聽你們說話,我和孩子們都想知道您說的這位英雄到底是誰!”
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兒搶著說:
“遼寧艦叔叔,一上車就看到你穿的遼寧艦衣服,我報告老師了,快告訴我們,那個英雄是誰?我想知道.....”
筆者正了正帽子,整理一下衣服,不僅眼眶有些濕潤,低頭擦了擦眼睛,清清嗓子、頓了頓,正身抬頭,開口道:
“老師們!小朋友們,各位旅客朋友們!我負責任地告訴各位,這位散盡家財,不顧個人安危,先后歷經16年,負債累累,將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自費購買,獻給他的祖國,改變了整個世界格局,結束了中國幾萬里海疆沒有海防歷史的英雄就是:移民香港的濰坊人,全國政協委員徐增平先生,他為了......”
車廂鋪位里、過道上、乘務室、成群的小朋友們頓時一片沸騰,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在車廂里久久地回蕩......
小女孩兒:
“媽媽!媽媽!我知道遼寧艦的英雄是誰啦!”
一群小朋友歡呼雀躍,七嘴八舌地說:
“我知道遼寧艦的英雄是誰啦!”
那位有錢的媽媽,此刻已一言不發,埋頭坐在鋪位里,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好了好了,你們的故事總算講完了,熄燈的時間到了,都回自己的鋪位睡覺啦......”
乘務員擠過來,吆喝著乘客,大家紛紛回到自己的鋪位,只剩下嘁嘁喳喳的小聲議論,筆者聽到的幾乎都是“遼寧艦、徐增平,遼寧艦叔叔!”
筆者重新坐回小茶幾邊,摩挲著自己映在車窗玻璃上的遼寧艦帽子和T恤的身影,仰起頭凝望著蒼穹上的點點星光,又陷入深深的思索。
試想,一個民族怎么可以失去對英雄的敬仰與崇拜呢?
但問,一個民族怎么會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自己的英雄是誰呢?
假如,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英雄,有多可怕呢?
暗嘆,一個民族,輕易拋棄保護自己人,那這個民族還有希望嗎?
叩問,一個民族,不肯尊敬犧牲個人利益和奉獻熱血給這個民族的人,有多悲哀?
一連串的問題,在筆者腦海里碰撞,但筆者的答案也極其簡單:忘記和拋棄英雄的民族,是失去靈魂和價值的民族;對英雄都不屑一顧的民族,注定是沒有希望和未來的民族!
——中國將軍書畫藝術協會特邀文學顧問兼副秘書長薛志鵬;
——書于青島香港四季百貨生活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