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集 夾門關戰役

《撩開夾門關的面紗》第四篇:滾滾鐵流的風采


第四章? ?夾門關戰役


第一節

夾門關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1935年10月8日至10月20日實施《綏丹崇懋戰役計劃》,在綏靖、崇化、丹巴、撫邊、達維和懋功擊潰楊森、劉文輝6個旅,俘獲殲敵3000余人,占領懋功、丹巴兩城,及懋功所管轄的綏靖、崇化、撫邊、三屯、達維、日隆關等要地之后,乘敵人吃了敗仗正倉皇調整戰略部署兵力的時機,希望打下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廣大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打開通向成都平原的道路,在1935年10月24日至11月25日期間,實施《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計劃》的一部分。

夾門關戰役的戰場,擺在以夾門關為中心的邛崍、蒲江、名山、蘆山、雅安、大邑這個長30多千米,寬10多千米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地形,像一個巨人的右腳印窩。邛崍的臨邛鎮一帶是“腳跟”,名山的百丈關一帶是“拇指”,名山的月兒山一帶是“二指”,邛崍的夾門關鼓兒山一帶是“中指”,邛崍夾門關的啄子山一帶是“無名指”,邛崍的三角堰、天車坡一帶是“小指”,其余地區是“腳背”,成都是“膝蓋”。在這個“巨人的右腳印窩”里,國民黨軍和紅軍所進行的大小戰斗,相比而言,百丈關一帶的戰斗死亡人數最多。以總指揮徐向前的話來說,“是紅軍南下以來打得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場惡戰”。因此,人們把這場夾門關戰役稱之為“百丈關大戰”,或“百丈關戰役”。總指揮徐向前把這場大戰稱之為“百丈決戰”。我們把這場國共兩黨共投入100多個團的戰斗,稱之為“夾門關戰役”,是基于如下三點理由。

一、這場戰斗的戰場中心在夾門關。

從地理位置上講,夾門關處于邛崍、蒲江、名山、蘆山、雅安、大邑的中心位置。從整個戰場的面積上來看,這場“拇指”、“二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共“五指”間的戰役,夾門關就占了“中指”和“無名指”兩指,即占了整個戰場面積的五分之二。如果按戰爭當年的轄域概念,三角堰、天車坡、鎮西山以及月兒山,也是夾門關的轄地。這樣,夾門關就占了“五指”中的“二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四個指頭,即占了整個戰場面積的五分之四。因此,我們說這場戰斗是以夾門關為中心的戰役,理應以夾門關命名為“夾門關戰役”、或“百團大戰夾門關”、或“夾門關百團大戰”。

二、這場戰役國共兩黨的主要兵力在夾門關。

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投入的兵力共有35個旅、85個團、4個獨立營、4個直屬總隊、2個特務營,計20萬人。而投入到夾門關的就有10萬余人,占國民黨投入總兵力的百分之五十。在這場戰役中,進入邛崍縣境的紅軍共約3萬余人,而投入到夾門關的就有17個團,2 萬余人,占共產黨投入總兵力的88.23%。這個數字比例來自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百丈決戰,敵我雙方,都打到了筋疲力盡的地步》一文,他說:“中縱隊全部及右縱隊四軍的兵力,計十五個團……”都經過和駐扎在夾門關。因此,我們說這場以夾門關為中心的戰役,理應以夾門關命名為“夾門關戰役”、或“百團大戰夾門關”、或“夾門關百團大戰”。

三、這場戰斗紅軍的首腦機關和首腦人物在夾門關。

紅軍的首腦機關,即紅軍的政治部、軍事指揮部、野戰醫院、“紅大”學校、蘇維埃政府在夾門關;紅軍首腦人物,即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兼中縱隊司令員王樹聲、中縱隊政委兼30軍政委李先念,及詹才芳、 王維舟、李聚奎、程世才、黃鶴顯等,都在夾門關。并且,在這場戰役中所建立起來的跨縣、跨地區的邛名邊蘇維埃政府也設在夾門關。因此,我們說這場戰役,理應以命名為“夾門關戰役”、或“百團大戰夾門關”、或“夾門關百團大戰”。

1935年11月6日(農歷10月11日),紅四方面軍南下的4軍、30軍、31軍93師、9軍25師等部,分別以德成、永炎、漳樹、拔起、提高、抽權、崇安、道州、經理、抗義、西山等政治部為代號,分三路相繼進入邛大特區蘇維埃政府轄域、和川康邊中國工農紅軍游擊大隊活動的鎮鄉境內。一路紅軍由蘆山的大川出發,占領南寶山,越木梯垴,11月6日至13日,進駐邛崍的南寶、油榨、水口,先頭部隊直抵距邛崍3千米處的白鶴山;二路紅軍由蘆山的太平場和寶興的青龍出發,翻越邛西鎮西山,11月6日至12日,進駐邛崍的高興、何家、沙壩、天臺、火井、銀杏等鄉;三路紅軍由雅安的天全出發經五家口(雅安市上里鎮),11月6日至12日,進駐邛崍的天臺、太和、夾門關、道佐、平樂等鄉。進入邛崍縣境的紅軍有10個師團,共約3萬多人。

為了迎接紅四方面軍的到來,川康邊中國工農紅軍游擊大隊除了在邛崍城內外、石頭、道佐、平樂等地張貼標語、口號、布告、傳單、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外,還派人在石頭、道佐、平樂等地迎接紅軍。


第二節

參加百團大戰夾門關的共產黨軍隊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紅四方面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由1927年黃麻起義后成立的紅七軍、黃麻起義失敗后由余部發展成的紅11軍31師、六霍起義和商南起義中誕生的紅32師和紅33師改編成的紅1軍、1930年的紅15軍、1931年的紅4軍和紅25軍合并而成。1931年在黃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總指揮為徐向前,政委為陳昌浩,政治部主任為劉少奇。

紅四方面軍下轄4軍、25軍。4軍軍長為徐向前(兼),政委為陳昌浩(兼);25軍軍長曠繼勛,政委為王平章,總兵力3萬余人。紅四方面軍成立后,先后取得了黃安、商(城)潢(川)、蘇家埠、光(山)四大戰役的勝利,殲敵六萬余人。

此后,紅四方面軍又擴充為4軍、9軍、25軍共三個軍6個師。同年12月轉移至四川、陜西邊界地區,建立了川陜革命根據地。1933年打破田頌堯發動的三路圍攻,殲敵二萬四千余人。隨后部隊擴編成四個軍四萬余人,王樹聲此時升為副總指揮。四方面軍隨即發動了儀南、宣達、營渠三次進攻戰役,殲敵二萬余人,并與王維舟領導的川東游擊軍會合,擴編成4(軍長王宏坤,政委周純全)、9(軍長何畏,政委詹才芳)、30(軍長余天云,政委李先念)、31(軍長王樹聲,政委張廣才)、33(軍長王維舟,政委楊克明)等5個軍,總兵力達8萬余人。此時,紅四方面軍的番號如下:

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第4軍:第10師,第11師,第12師;

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第9軍:第25師,第26師,第27師;

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第30軍:第84師,第88師,第89師;

紅四方面軍第8軍團第31軍:第90師,第91師,第92師;

紅四方面軍第8軍團第33軍:第93師,第94師,第96師;

紅四方面軍第8軍團第34軍:第97師,第98師,第99師;

紅四方面軍第10軍團第24軍:第79師,第81師,第82師;

紅四方面軍第10軍團第29軍:中央獨立1師,中央獨立2師,博生模范師;

紅四方面軍第10軍團第36軍:教導第1師,教導第2師,巴興歸教導師。

在1933至1934年的反六路圍攻中打敗了全四川軍閥20多萬大軍的瘋狂圍剿,取得了殲敵八萬余人的輝煌戰果。爾后,又取得了廣(元)、昭(化)、陜南、強渡嘉陵江等戰役的勝利。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退出川陜革命根據地,接應中央紅軍北上并開始長征。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地區一、四方面軍勝利會師。8月,一、四方面軍為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9月,領導左路軍的張國燾違抗中共中央北上的決定,強行率領第四方面軍南下,并在卓木碉成立偽中央,分裂黨,分裂紅軍。此后,第四方面軍經半年苦戰,雖取得了攻占丹巴、寶興、天全、盧山等戰役的勝利,但在百丈關戰役中未能取得勝利,南下宣告失敗。

1936年2月向甘孜地區退卻并接應2、6軍團北上。6月,與2、6軍團會合。張國燾在黨中央以及朱德、任弼時、賀龍、徐向前、陳昌浩等人的勸說幫助下被迫取消偽中央,同二方面軍北上。10月,一、二、四方面軍會師于甘肅會寧地區,為打通國際路線,在中央命令下第四方面軍一部渡黃河西進,因種種困難西路軍雖取得殲敵二萬余人的戰果,但終于在1937年3月遭到失敗。未渡河的紅4軍、紅31軍等部,在抗日戰爭開始后編為八路軍第129師。

紅四方面軍在土地革命時期,從一支70余人的游擊隊發展到全盛時期的8萬大軍,共殲敵36萬余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第三節

參加夾門關戰役的國民黨軍隊是國民黨中央軍和川軍,領導川軍的總司令是四川省主席劉湘。川軍將領有劉湘、鄧錫侯、田頌堯、李家鈺、羅澤州、唐式遵、潘文華、范紹增、王纘緒、孫震、楊森等。椐《圍追堵截紅軍長征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1935年1月整編前的各路川軍編制如下:

第20軍,軍長楊森,轄6個混成旅共18個團。另一憲兵大隊,一精練司令,一機炮指揮,一手槍大隊,共6個團。

第21軍,軍長劉湘,轄9個師,5個獨立旅,四路邊防司令,三路警衛司令,兩路警備司令,一城防警備司令,一獨立支隊,共125個團。另有:一憲兵大隊,一機槍司令,一炮兵司令,一警衛大隊,一稅警總隊;一航空司令,飛機10架;一川江公安艦隊,炮艦2艘;一戰車大隊。

第23軍,軍長劉邦俊(原為劉存厚),轄1個師,6個團。另一特務大隊。

第24軍,軍長劉文輝,轄4個師,一屯殖司令,共27個團。

第28軍,軍長鄧錫候,轄5個師,一特科司令,一警衛司令,共42個團。另一憲兵司令。

新6師,師長李家鈺,轄7個旅,共19個團。另一特科司令。

新23師,師長羅澤洲,轄4個旅,共12個團。另有特科三大隊。

以上新6、新23師及24軍獨立,其他統歸劉湘指揮。共有兵力約340個團。

1935年3月,整編后的川軍編制序列如下:第20軍,軍長楊森,編為第133、134、135三個師,計6個旅14個團。

第21軍,分編為21、23、44三個軍,以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分任軍長,統歸劉湘直轄。共計83個團。

第24軍,軍長劉文輝,編為136、137、138三個師,16個團。第28軍,改45軍,鄧錫候為軍長,編為125、126、127、128、131五個師,共24個團。

第29軍,改為41軍,軍長孫震,編為122、123、124師,共19個團。

新6師,改為104師,李家鈺任師長,編為3個旅9個團,另一獨立團。

整編后,川軍縮編為不到170個團。

抗日戰爭爆發后,川軍積極參加抗日。“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吁請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1937年8月7日,劉湘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慷慨陳辭近兩小時:“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可供壯丁500萬,可供糧食若干萬石!”1937年10月,劉湘被任命為第7戰區司令長官,兼任第23集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川軍各部組成第二路預備軍,以劉湘為總司令、鄧錫侯為副總司令,下轄兩個縱隊。從9月7日起,分別從川北和川東開赴抗日前線。到1938年6月,出川抗戰的川軍共四十萬人,經過整編,共擴建為6個集團軍,即第22、第23、第27、第29、第30、第36集團軍,另加43、88兩個軍和獨立35旅。劉湘帶病出征,在前線吐血病發,紙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1938年1月,劉湘去世,終年48歲。死前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很長一段時間里,前線川軍每天升旗時,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劉湘這一遺囑。

八年抗戰期間,川軍先后參加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等18次重大戰役。川軍犧牲的將領有122師師長王銘章、145師師長饒國華、第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150師師長許國璋、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倨統計,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十分之二,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余人(轉自央視論壇)。至今還有500余份已塵封60多年的《陣亡通知書》,還封存于都江堰市清江東路280號的市檔案館。

第四節

為了實現《天蘆名雅邛大戰役計劃》, 紅四方面軍分為左、中、右三個縱隊和左、右兩個支隊,向夾金山以南的天全、蘆山、雅安、大邑、邛崍等地,向靠近成都敵人統治力量較強的地區進攻。

左縱隊,由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4軍、第32軍組成,由倪志亮任司令員。紅四方面軍第8軍團的第31軍一部分協同許世友的第4軍,由丹巴經金湯攻取天全、名山、蒲江,直到邛崍的回龍;羅炳輝的32軍主攻漢源、滎經。

中縱隊,由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30軍、紅四方面軍第8軍團的第31軍第92師和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9軍第25師組成,由王樹聲任司令員,李先念任政委。先攻占寶興、蘆山,而后向名山、雅安及其東北地區進攻,直到邛崍的南河坎。

右縱隊,由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9軍第27師主力組成,由陳海松任司令員。向灌縣、邛崍、大邑出擊。

以5軍團為右支隊,鞏固丹巴地區,東進蘆山大川、邛崍白鶴山、大邑。

以33軍為左支隊,留駐馬塘、兩河口,相機威脅理縣、占領威州。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和政委陳昌浩隨中縱隊行動。

夾門關戰役時,紅四方面軍將總部設在天全縣仁義鄉程家窩(現仁義鄉程家村四組)的兩個四合院內。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兵分五路出擊,其中三路直接進攻夾門關。其各路軍的進攻路線如下:

第一路紅軍,即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30軍第90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名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兵進鎮西山北上,打通高何、油榨、火井的道路,與右支隊紅5軍回合,解放邛崍西路各鄉鎮。沿天車坡山脈而下到三和(今銀杏)一帶,然后從鳳凰場一帶迂回到三樂橋一帶,與五家口來的紅軍一道合圍天臺、太和之敵,與敵軍展開戰斗。

第二路紅軍,即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30軍第89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名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從蘆山的青龍場、團溪出發,踏著中寶山下的羊腸小道,翻天臺山到太和場的龍腦河、天臺山的肖家灣和天車坡正面,與五家口來的第30軍第88師、第9軍第25師,以及從鳳凰場一帶迂回到三樂橋一帶的右支隊(紅5軍)一道,對三角堰、太和場之敵形成包抄合圍之勢,與敵軍展開戰斗。

第三路紅軍,即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30軍第88師和第9軍第25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名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從蘆山的興隆場翻越天臺山的黃狼坪、古佛頂,經雅安的五家口(今上里鎮)到雅安的石碑崗、邛崍太和場的土溪溝、四包山,與紅四方面軍第7軍團的第30軍第90師、第30軍第89師一道對天臺三角堰、天車坡、三和、鳳凰場、三樂橋一帶的川軍李家鈺部形成“口袋”展開戰斗。

第四路紅軍,即紅四方面軍第8軍團的第31軍第92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名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從蘆山的興隆場翻越天臺山的黃狼坪,經雅安的五家口(今上里鎮)到雅安的石碑崗、名山的中峰場、名山中峰場的牛碾坪、邛崍夾門關的韓坪、名山廖場的一顆印、名山百丈的大坡頂一帶,與敵軍展開戰斗。

第五路紅軍,即其他紅軍,從雅安多營鄉到雅安的中里場(今中里鎮),經蓮花山、蒙頂山一帶,向名山的建山、新店(今新店鎮)、紅星、合江和蒲江縣的大興、成佳、霖雨,以及邛崍回龍的敵軍展開戰斗。

從各路紅軍的戰術上看,紅5軍和92軍主要是防守,紅30軍、31軍、4軍主要是進攻。其目的是在邊打邊進中鞏固戰斗成果,建立以夾門關為中心(包括五綿山、總崗山等地區)的紅色政權和革命根據地。

參加百夾門關戰役的紅軍部隊有:第7軍團軍第9軍第25師師長王海青、政委盛修鐸率領的第 73、第74和第75三個團 ,第7軍團軍第4軍第10師師長陳錫聯、政委葉道志率領的第 28、第 29和第30三個團 ,第7軍團軍第30軍第88師師長熊厚發、政委鄭維山率領的第262、第263和第264三個團 ,第7軍團軍第30軍第89師師長鄒烈坤、政委曾廣泰率領的第265、第266和第267三個團 ,第8軍團軍第31軍第90師的第268和第270兩個團 ,第8軍團軍第31軍92師師長陳友壽、政委葉成煥率領的第274、第275和第276三個團, 計17個團,2 萬余人。

參加夾門關戰役的紅軍,軍以上的指揮員有: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兼中縱隊司令員、第31軍軍長王樹聲 ,中縱隊政委兼第30軍政委李先念,第31軍政委詹才芳, 第31軍參謀長王維舟、李聚奎(副),第30軍代軍長程世才、參謀長黃鶴顯。

第五節

綏丹崇懋戰役后,劉文輝守綏靖、崇化、丹巴、蘆定的6個團被紅軍擊潰,殘部逃向西康,但他仍有8個團駐守在西康的金湯、蘆定、漢源、滎繹、雅州、西昌、會理一帶;楊森守懋功、撫邊、兩河口的8個團被紅軍擊潰,殘部向夾金山、兩河口潰退,其余約10個團仍駐守蘆山、天全、寶興一帶;鄧錫侯部以14個完備守邛崍、大邑、雙河場、巴郎山地區,其余在彭縣、崇慶一帶;李家鈺部仍守威州、茂州、松潘之線;孫震部守綿陽、江油、平武、松潘線。劉湘調了他的模范師郭勛祺(綽號郭莽子)、教導師楊國楨部和第一師加強天全、蘆山、名山、雅安地區守備。李抱水的53師仍布防于滬定、康定、雅江。

始終堅信“得四川就可控中國,穩巴蜀就可平天下”的蔣介石,在重慶無論如何也坐不住了,他唯恐如果紅軍進入川西平原后,成都難保,急忙飛到成都親自督陣。劉湘以及四川各地軍閥頭子和整個川西地主階級,特別是紅軍威脅了劉湘的政治心臟成都,使他十分緊張。劉湘恐懼極了,親臨邛崍前線設立“行營”,急謀集中優勢兵力與紅軍一拼,以換取蔣介石對他的暫時支援。并號召其他各路軍閥協力擊走紅軍,以鞏固各自的反動統治地位。調集李家鈺的 4 個混成旅,12個團;郭勛祺的3個旅,7個團;范紹增的3個旅,6個團;饒國華師的彭煥章旅2個團;暫編 2師周重生旅的3個團;張竭誠的獨立 1 旅,2個團;石照益的獨 立 2 旅 ,3 個團 ;章平安和梁國華旅,各 2 個團 ,共39個團及一些獨立營,近10萬人迎戰。

川軍為了配合中央軍阻止紅軍南下,在夾門關地區(包括高興、高何、油榨、火井、銀杏、天臺、太和、朱場、秦場、牛碾坪、百丈、黑竹、廖場、王店等場鎮)組織保安團、民團、山防團等反動武裝;大勢搶丁拉夫,在夾門關地區的大小山頭上,廣修戰壕、地堡、掩體和工事;在夾門關地區設立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即天臺山天車坡防線。這里海拔800米,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從肖家灣起自銀臺山這10公里的山地防線,西、南邊是懸崖峭壁,要攀蹬是“難于上青天”;東、北邊是一片緩坡,是防守的理想之地。這道防線肩負著阻止紅軍斬斷“巨人右腳”的“小指”和“無名指”,從而威脅“中指”夾門關的重任。川軍剿總司令李家鈺把這防守的重任,交給他認為最精銳的部隊,第一混成旅李青廷的戴松如團。

第二道防線,即啄子山防線。從雅安地區的石蝦子起到道佐鄉的寨溝以下,這是一座高高的蛇形山脈,是天然的屏障。在多年來的“紅黑爭奪戰”中,你修我補,你防我守,山上已經構筑好了數百千米長的形如長城狀的戰壕,大大小小的山頭上已經構筑好了地堡、掩體和工事。整條蛇形山脈,中間只有夾門關的觀音崖有一個斷口,而這斷口如同一扇門,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這道防線南可以監視和有效地阻擊來自名山縣中峰鄉的秦場、朱場、趙營、甘溪溝……的紅軍,來自邛崍夾門關的倪坪、任壩、漁壩、楊灣、香嚴寺、夾門關場、放生崗、何山、高溝、郭溝、草池、王店……的紅軍;北可以監視和有效地阻擊來自邛崍太和的土溪溝、馮壩……的紅軍;來自邛崍天臺的三樂橋、鳳樂……的紅軍;來自邛崍銀杏的鳳凰場、三和場……的紅軍。這道防線由劉湘的川軍模范師即144師郭勛祺防守。郭勛祺將師指揮部設在啄子山下夾門關倪坪的韓家大院,即今韓玉鵬家的兩個大四合院里。

第三道防線,即名山縣中峰鄉的牛碾坪至邛崍夾門關的小鼓兒山防線。這道防線與第二道防線即啄子山防線,只有一江之隔(東西上段,一條清江分東西;東西下段,一條白沫江隔南北),直線距離不過2公里,可以遙相互應。這道防線的東西上段,東南面是一望小山丘和冬水田,之后是川藏線復線。川藏復線上坐落著名山縣的中峰鄉、百丈鎮、黑竹、大塘……。這道防線東西上段的西面是一條大溝壑,溝壑中流淌一條河,這河的名字就叫清江,溝壑中的地名有名山縣中峰鄉的秦場、朱場、趙營、甘溪溝……。這道防線的東西下段,南面是綿延起伏小山丘和一汪又一汪的冬水田,山丘和冬水田的那邊是一條名叫百丈河的河流,隨著河流彎曲的是川藏線,川藏線上坐落著百丈鎮、治安場、黑竹關、以及大坡頂、關斗山、燕子溝、矛河、月兒山……。這道防線東西下段的南面是一條大溝壑,溝壑中流淌的河名字叫白沫江,溝壑中的地名有邛崍夾門關的倪坪、任壩、漁壩、楊灣、香嚴寺、夾門關場……。這道防線由川軍主力教導師(即147師)楊國楨鎮守。楊國楨將指揮部、電臺設在夾門關南大街熊家大院,即今熊育兵家。

?第四道防線,即名山縣的萬古鄉至百丈鎮的陰陽山防線。這道防線以川藏復線為中心,以高臺地貌為特征,全程約10千米,最寬約3千米,最窄約2千米,與第二道防線緊緊相連,全是凹凹凸凸的大小山丘、樹叢、深溝和冬水田,整體成斜坡、臺狀地帶。這里是名山縣的萬古鄉、新店鎮、治安場,以及陰陽山、觀音場、邛崍夾門關的韓坪、一顆印、黃桶坡……。這道防線由川軍暫編 2 師周重生鎮守。周重生將指揮部設在觀音場。

第五道防線,即邛崍夾門關的小鼓兒山至邛崍的臨濟鎮防線,又叫東防線。這道防線與第三道防線首尾緊相連。該防線1935年11月14日被紅軍攻破后,發生了紅軍與國民黨軍的爭奪戰和拉鋸戰。該防線的南面是凹凹凸凸的大小山丘、樹叢、深溝和冬水田,其間流淌著一條名叫臨濟河又叫石頭河的河流,再往南走一段凹凹凸凸的大小山丘、樹叢、深溝和冬水田之后就是川藏線。這一片的地名有邛崍的臨濟、石頭,名山縣的廖場、黃桶坡(廖場鄉南面,觀音場與陶河壩之間的平臺山丘之地)、棲霞寺、曹公廟、挖斷山、熊店子、胥沖頭、鱔魚橋、黑竹關、大塘埔(今大塘鎮)……。該防線的北面是白沫江以及邛崍夾門關的高溝、郭溝、草池、王店、王營、鄭灣、邛崍道佐鄉的汪溝、皮壩……。這道防線由川軍鄧錫侯部的劉乃鑄師鎮守。劉乃鑄將指揮部設在邛崍臨濟鄭灣的鄭一之家;范紹增(范傻兒)師住魏扁,師部設在魏子丹家的3個大四合院內;潘文華軍住大塘,軍部設在今大塘鎮。

夾門關戰役打響后,國民黨軍隊被動從四面八方調動到名山、邛崍、大邑、蒲江、洪雅等縣堵擊紅軍的國民黨軍隊有:21軍、23軍、41軍、44軍、45軍等部隊,及四川善后督辦公署直轄部隊,即劉湘直屬部隊的35個旅,計85個團、7個獨立營、兩個特務營,共20萬

參加夾門關戰役的國民黨高級軍官有:軍政大員顧祝同,中央軍薛岳,中央軍第53師師長李抱冰;川軍總司令劉湘,軍長王瓚緒、唐式遵、潘文華,師長郭勛祺、楊國楨、范紹增,旅長李青廷、鄧錫侯、劉乃鑄、廖澤、唐明昭、周紹軒、彭煥章、廖敬安,團長戴松如、李克源、吳長林、凌諫涵、謝浚。

第六節

1935年10月20日,紅軍在取得綏丹崇懋戰役的勝利后,時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的張國燾,在他的《關于中國蘇維埃運動發展的前途和目前緊急任務決議大綱》中說:從“相當的意義上說,南下反攻的形勢是勝利的,達到預定的目的。”但是,“主力紅軍如果比較長久停留在現在的川、康區域內是不利的”,“糧食的缺乏,使我們在現有地區少數民族中工作增加困難。因此我們目前的革命戰略方針是在奪取西北地區,創立西北廣大地區的抗日根據地”。“建立西北抗日根據地,有吸引陜北紅軍采取配合行動的可能;中國的西北部毗連蘇聯與外蒙人民共和國,奪取西北,可直接得到國際無產階級的幫助”。從紅軍已經取得綏丹崇懋戰役勝利的勢頭來看,總指揮徐向前也估計“我軍乘勢南攻,打擊川敵,奪取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地區,有較大把握”,于是,便制訂了《天蘆名雅邛大戰役計劃》。計劃要求紅四方面軍在“占領綏 〈靖〉、崇〈化〉、丹〈巴〉、懋〈功〉后 ,以主力乘勝迅速向天〈全〉、蘆〈山〉、名〈山〉出動 , 徹底消滅楊(森)、劉(文輝),并迎擊主要敵人劉湘、鄧錫侯部,取得天全、蘆山、名山、雅州、邛州、大邑廣大的根據地為目的。”1935年10月20日,朱德、張國燾批準并發布了這個作戰計劃。

夾門關戰役是紅軍自9月中旬從草地南返后,兩個月來的第二次大的作戰行動。廣大指戰員經歷了種種艱苦,克服了重重困難,以英勇頑強的精神,雖然取得了許多戰斗的勝利。但是,紅軍戰死戰傷近萬人。這是紅四方面軍南下后,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御的一個轉折點。戰后紅軍指揮員寫了文章,認真總結教訓。徐向前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軍百丈決戰失利,教訓何在呢?

第一,對川軍死保川西平原的決心和作戰能力,估計不足,口張得太大。川軍是我們的老對手,被紅軍打怕了的,歷次作戰中往往一觸即潰,望風而逃。但這次卻不同,經過整編,蔣介石向各部隊都派了政工人員,多數軍官又經過峨嵋軍官訓練團的訓練,敵軍的戰斗力有較大的加強。為確保成都平原,劉湘親自坐鎮,不惜代價,揮軍與我死打硬拼。加上敵人兵力眾多,運輸方便,地形熟悉,堡壘密布,炮火強大諸條件,便成了難啃的硬骨頭。戰役過程中,薛岳部又壓了上來。對于這些情況,我們戰前缺乏足夠估計,想一口吞掉敵人,打到川西平原去。這是導致決戰失利的主要原因。

“第二,與此相聯系,我軍高度集中兵力不夠。劉湘在這帶集中的兵力,達八十個團以上。縱深配備,左右呼應,憑碉堅守。我軍只集中了十五個團的兵力進擊,一旦遇到敵人的拼死頑抗和反撲,深感兵力不足,捉襟見肘。部隊兩次過草地,體力消耗很大,乍到新區,人地生疏,群眾還沒有發動起來,無法積極配合紅軍作戰。這樣,就難以取得戰役戰斗中的優勢地位。

“第三,戰場的選擇失當。百丈一帶,地勢開闊,部隊的集結、隱蔽、攻防受很大的限制,極易遭受敵機襲擊與炮火殺傷。當敵發起反攻時,我軍處在十余里的長弧形陣地上,三面受敵,相當被動。另外,部隊習慣于山地戰、隘路戰,而對平地、水田、村落戰斗,則缺乏經驗。有些干部到了平川地帶,連東南西北都辨別不清;敵機來了,無法對付;部隊撒出去作戰,抓不住,收不攏,影響了指揮信心。仗打得比較亂,有的部隊‘放了羊’;有的部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協同配合不好;有的部隊不講戰術,增大了傷亡。如此種種,都與我們在戰役指導思想上的急躁和輕敵有關。廣大指戰員的浴血奮戰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第七節

1935年11月5日,紅軍打開了蘆山大川,進入邛崍縣境的重要隘口——瓦廠崗和木梯垴。11月10日,順利地拿下了三和、天臺、夾門關三鄉接壤的制高點——香爐山,和大邑、蘆山兩縣交界的高山隘口——橫山崗,先后占領了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邊廣大地區,給國民黨川軍以重大打擊。張國燾復電中央紅軍,通報了紅四方面軍占領天全、蘆山的情況后說:“這一勝利打開了川西門戶,奠定了建立川康蘇區勝利的基礎,……達到了配合長江一帶的蘇區紅軍發展的戰略任務。”

??國民黨為阻止紅軍攻勢,屏障川西平原,急忙飛符遣將,調集李家鈺的4 個混成旅,12個團;郭勛祺的3個旅,7個團;范紹增的3個旅,6個團;饒國華師的彭煥章旅2個團;暫編 2 師周重生旅 ,3 個團;張竭誠的獨立 1 旅,2個團;石照益的獨立2 旅,3 個團 ;章平安和梁國華旅 , 各 2 個團 , 近10 萬人與紅軍迎戰。

1935年11月12日,中央紅軍致電張國燾,通報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合的消息,并指示四方面軍:“你們目前應堅決向天全、蘆山、邛崍、大邑、雅安發展,消滅劉、鄧、楊部隊,求得四方面軍的壯大,鉗制川敵主力殘部,川、陜、甘、晉、綏、寧西北五省局面的大發展。”

1935年11月12日夜第一路紅軍,即紅30軍90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從蘆山縣的寶盛場出發到邛崍的高何、油榨、火井,與紅5軍回合,解放邛崍西路各鄉鎮。沿天車坡山脈而下到三和(今銀杏)一帶,然后從鳳凰場一帶迂回到三樂橋一帶,與五家口(今上里)來的紅軍一道合圍天臺、太和之敵,與敵軍展開戰斗。第二路紅軍,即紅30軍89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從蘆山的青龍場、團溪出發,沿著中寶山下的羊腸小道,翻越天臺山到太和的龍腦河、天臺山的肖家灣和天車坡正面,與五家口來的紅軍和從鳳凰場一帶迂回到三樂橋一帶的紅軍一道,對三角堰、太和場之敵形成包抄合圍之勢。此時,防守從天車坡、三角堰(今天臺山鎮)到夾門關這一線長達10公里的川軍,是李家鈺第1混成旅李青廷部戴松如、李克源團和第5混成旅的吳長林團。該旅以戴松如團防守三角堰,李克源團防守夾門關,吳長林團為預備隊。戴松如團以1個營防守天車坡,1個營防守三角堰,1個營為預備隊。 第三路紅軍,即紅30軍88師和紅9軍25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從蘆山的興隆場翻越天臺山的黃狼坪、古佛頂,經雅安的五家口(今上里鎮)到雅安的石碑崗、邛崍太和場的土溪溝、四包山,與紅30軍90師、紅30軍89師一道對天臺三角堰、天車坡、三和場、鳳凰場、三樂橋一帶的川軍李家鈺部形成“口袋”。

由于第三路紅軍(即第30軍第88師和第9軍第25師)迂回路線太遠,對地形又不熟悉,未能按照預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因此,這一丈紅軍沒有得到全殲敵軍的目的。只是沖破了敵人的第一、第二道防線,切下巨人腳的“小指”和“無名指”,打垮、殲滅了國民黨川軍李家鈺部的第一混成旅,打垮、殲滅了國民黨川軍李青廷部和戴松如團,使李家鈺的第五混成旅吳長林團逃跑了。紅軍取得了夾門關戰役的第一丈勝利。

??13日凌晨,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紅軍回合,攻打駐守夾門關的李克源團。這天,四川“剿匪”第三路總指揮李家鈺部,正率四個混成旅共12個團去西昌駐防,在此遇阻后也參加對紅軍的防守。這時,國民黨投入的部隊有5個軍(21軍、23軍、41軍、44軍、45軍)、35個旅、85個團、4個獨立營、4個直屬總隊、2個特務營,計20萬人。紅軍投入的部隊有紅四方面軍第9軍25師師長王海青、政委盛修鐸率領的 3 個團 , 紅四方面軍第4軍10師師長陳錫聯、政委葉道志率領的 3 個團 , 紅四方面軍第30軍88師師長熊厚發、政委鄭維山率領的 3 個團 , 紅四方面軍89師師長鄒烈坤、政委曾廣泰率領的 3 個團 , 紅四方面軍90師的 2 個團 , 紅四方面軍第31軍93師師長陳友壽、政委葉成煥率領的 3 個團 , 計17個團,2 萬余人。

在10比1的敵我力量對比中,當紅軍占領夾門關啄子山主峰(桌子山)時,國民黨向紅軍發動了最為瘋狂的進攻。這一天,敵人向夾門關出動了8架×6次飛機,在夾門關啄子山上投鄭了200多枚炸彈和10多枚燃燒彈,將夾門關啄子山主峰(桌子山)周圍的山峰燒成一片焦土,炸得“地表如犁”。據目睹了這次戰役的老人們講:當時,啄子山上到處都在燃燒,到處都是煙騰騰的。被飛機炸斷的樹子成了樹樁,樹樁燃起來就像遍山都有人在舉著火把。炸彈的威力太大了,啄子山上的樹木全部炸成樹樁,一棵幾個人才能合圍的大樹被炸成“響雞刷”。夾門關街上也挨了不少炸彈,炸彈炸毀了許多民房,街沿坎上的石條都炸來飛到了屋檐口上。

紅軍打仗不怕死,不怕敵人的飛機、大炮和燃燒彈,分成兩個人一組,或三個人一組,冒著槍林彈雨不停地沖。上山時,只見紅軍像在平路上跑一樣,坡坡坎坎的,幾個箭步就飛上去了;下山時,只見紅軍抱著槍直往山下滾,浪費了敵人不少的炮彈和子彈。紅軍沖破了敵人的第三道防線,殲滅了國民黨川軍戴松如團的一個營,打垮了國民黨川軍的精銳部隊——號稱模范師的郭勛祺部的144師;擊潰了邛崍夾門關附近的國民黨川軍鄧錫侯部的劉乃鑄師、劉湘部楊國禎的147師、劉湘部的獨立四旅。

??13日晚,殲滅敵人1個營,擊潰1個營、打死打傷和俘虜敵人800人左右,繳獲步槍30多支、機槍2挺。李家鈺為保存實力,趕緊從邛崍西面逃跑。紅軍切下巨人腳的“中指”,解放了夾門關、太和場、天臺山鎮,在國民黨軍原來的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上加固工事,利用國軍遺下的防御體系,組織防衛,特別在扼要之處,如何山、五龍臺等地進行了嚴密的布防。迎接敵人的反撲。果然,劉湘急調部隊反攻,但反攻兩次均告失敗。

第四路紅軍,即紅31軍93師,在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員(原抗捐軍戰士)的向導下,從蘆山的興隆場翻越天臺山的黃狼坪,經雅安的五家口(今上里鎮)到雅安的石碑崗、名山的中峰場、名山中峰場的牛碾坪、邛崍夾門關的韓坪、名山廖場的一顆印、名山百丈的大坡頂一帶,與左路9軍27師和中路30軍一道,將駐守這一帶的川軍李家玉部12個團被打得暈頭轉向,四散潰退,紅軍占領名山縣城和百丈鎮,直接威脅設在邛崍縣城內的劉湘“剿匪”總部。劉湘心情極為緊張,他急電催促廖敬安旅長趕赴桑園鎮布防,又對四川省府秘書長鄧漢祥說:“軍事情況緊急,我手邊部隊已經用光,你趕快回去組織力量守成都。”徐向前得知占領百丈鎮的消息,非常高興,紅軍即將進入富饒的川西平原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963評論 6 54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348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083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06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442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02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795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98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42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87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48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30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10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1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12評論 1 294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24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462評論 2 378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撩開夾門關的面紗》第四篇:滾滾鐵流的風采 第五章 夾門關十二次重要的戰斗 第一節 太和八步石攻堅戰 1935年1...
    水寨茶鄉夾門關閱讀 916評論 0 0
  • 《撩開夾門關的面紗》第一篇:古銅色的皮膚 第二章 洞上軍鎮筰門關 第一節 大禹、大費、鱉靈、李冰等人治水,鑿開觀音...
    水寨茶鄉夾門關閱讀 678評論 0 0
  • 《撩開夾門關的面紗》第四篇:滾滾鐵流的風采 第六章紅軍機構 第一節 中縱隊指揮部 1935年11月13日,紅軍進駐...
    水寨茶鄉夾門關閱讀 1,252評論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紛飛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歡樂有人憂愁,有人驚喜有人失落,有的覺得收獲滿滿有...
    陌忘宇閱讀 8,582評論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失敗、遺憾、錯過,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覺得自己做不成,別人做不...
    吳氵晃閱讀 6,214評論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