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經理是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最主要負責人,主要的工作包括:用戶需求與市場分析,提出差異化的需求解決方案,傳遞用戶價值的市場渠道分析,成本和收入以及盈虧平衡點分析,需求分析與管理和產品交互設計,根據用戶的反饋和數據分析不斷迭代調優產品,做好競爭壁壘分析,進行強有力的團隊管理。產品經理的工作主要為八個步驟:
1.用戶需求與市場分析:
我們要時刻考慮目標用戶是誰,用戶有沒有需求,用戶的哪些痛點沒有被很好地滿足,有著類似需求的用戶多還是少。只有時刻提醒自己不忘記這幾點,所做的產品才不會偏離軌道。
2.提出差異化解決方案:
基于上一步用戶需求分析得出的用戶需求,我們要針對這些需求提出差異化解決方案并提煉出帶給用戶的價值。
3.傳遞用戶價值的市場渠道分析:
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研發出一款產品,然后拿到市場上試水,接著根據用戶反饋不斷學習并調整到最佳模式,最后進行規模化市場擴張。思考產品的價值如何傳遞給用戶,用戶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這種產品,用戶在哪里,是怎么來使用產品的。
4.盈虧平衡分析:
先進行成本分析:對于成本較高的盡量找到它的替代品;然后估算客流量,再乘以人均客單價。與成本相比較算出是否虧損。
5.需求管理與產品交互設計:
根據需求調研,對產品需求文檔進行撰寫,同時進行交互設計與視覺設計。
6.基于數據分析的產品迭代與調優:
產品上線后,需要不斷收集用戶反饋,并進行優化修改,不斷完善產品
7.建立競爭壁壘
8.強有力的團隊管理
產品經理是產品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最主要負責人,主要的工作包括:用戶需求與市場分析,提出差異化的需求解決方案,傳遞用戶價值的市場渠道分析,成本和收入以及盈虧平衡點分析,需求分析與管理和產品交互設計,根據用戶的反饋和數據分析不斷迭代調優產品,做好競爭壁壘分析,進行強有力的團隊管理。
同時,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一名產品經理不可缺少的技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換位思考。如果我是某個產品的負責人,我將怎么做以及如何優化它?多問為什么,切忌將假設當成結論,堅持這樣的思維訓練,產品智商就會逐步提升。要經常思考:你認為你們的產品應該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如果你的職位比現在高兩級,要解決這個問題,你首先會做什么?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要學會與用戶交朋友,挖掘用戶真實需求,模擬用戶一天的生活場景和行為軌跡,觀察用戶的情緒、態度、觀點等,捕捉用戶的心理,最終洞察出用戶真實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用戶喜愛的產品。產品經理應該具備辨別和鑒賞能力,有品位,有內涵,有魅力。產品是內在氣質的完美體現。往往優秀的產品經理,經常會將自己獨特的氣質賦予產品,使得產品也有了內在的獨特氣質。要成為有品位的產品經理,主要有提升人文修養,提高審美能力和修養獨特魅力三個途徑。產品經理是產品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產品職位的面試題,關鍵在于洞察出題者的動機,這跟做產品時要洞察用戶的動機和核心需求如出一轍。出題者考察的重點在于產品定位,一句話表達清楚產品;用戶的核心需求,解決用戶什么問題和帶來什么價值;需求該不該做,需求優先級排序和溝通方面的能力;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傳感器。同時,作為產品經理,要深刻理解產品的5個要素:內涵、形式、外延、理念和終端。這是我們研究分析產品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產品如人,產品具有生命力和靈魂。產品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東西,而是一個有溫度有感情的有機體。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賦予產品溫度、情感和靈魂才是產品產生魔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用戶真心想要的產品或服務與他們實際購買或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之間,總是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越過鴻溝代表超出預期(需求、產品、技術)。
人性設計,極簡設計,直至人心,視覺沖擊力,藝術美的爆發力,像設計藝術品一樣,不斷超越,打磨成為精品中的精品(信息架構、交互設計、視覺設計)。
用戶從來不會注意不起眼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卻能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體驗到輕松、便捷、實惠、靈活、有趣和情感。衡量用戶與產品之間的情感深度,不在于用戶使用產品后登到頂峰時的高度,而是當用戶跌倒低谷時使用產品后得到的巨大反彈力(產品運營)。
產品定位需要解決六個方面的問題:
①什么行業什么類型的產品?
②面向哪類目標用戶群?
③解決用戶什么問題?
④給用戶帶來什么價值?
⑤跟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在哪?
⑥如何匹配和強化產品與用戶心智模型的連接,使用什么樣的形象比喻?
清晰的產品定位有利于一句話表達清楚產品,也有利于評估一個功能是否該做,還有利于我們預測一個產品能否存活下去。
關于產品的借鑒,可以從戰略規劃、產品功能、產品內容、用戶體驗、產品運營、盈利模式等方面進行借鑒。
產品的借鑒,借鑒的是產品的本質和精髓,是被借鑒對象對用戶核心需求和人性的把控精準度及其對應的產品解決方案,切忌什么火就做什么,盲目跟風和抄襲。多思考和質疑,多做對比分析,需要遵循“拉遠”原則。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要想做出一款成功的產品,至少要深刻分析、鑒賞和品味過100個以上的優秀產品。
產品戰略規劃經常用到的方法是十步法,其內容主要包括:有沒有機會?機會大不大?機會好不好?如果是個好機會,憑什么能抓住這個機會?抓住機會后的愿景是什么?有什么樣的目標?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是什么?怎么樣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實現目標,投入和產出分別是什么?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風險?采取什么樣的對策?需要什么樣的資源支持?具體的行動計劃如何制定?戰略規劃是一套系統的思維方法和方法論,不能說掌握這種思維方法之后就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切記不要走向不干和盲干兩個極端。需要重視產品戰略規劃,方向錯了,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得多。
產品戰略規劃是一種藝術,極具復雜性,涉及方方面面,對產品經理的復合能力要求比較高。常用的戰略規劃工具有戰略地圖、差距分析、SWOT分析、PEST分析、發展驅動力分析、波特五力分析、BCG矩陣分析、麥肯錫三層面法、價值鏈分析和基本競爭戰略等。在產品實踐中,要靈活使用上述戰略規劃工具,往往不僅僅是使用其中的一種工具,有可能是綜合使用其中好幾種或者全部工具。天時地利人和瞬時變化萬千,產品戰略規劃要進行適當的動態調整。戰略離開了執行,什么都不是。
市場分析是做產品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旨在說明目標用戶群貫穿戰略規劃、需求分析、用戶體驗設計和產品運營等產品生命周期關鍵環節。作為產品經理,應時不時反省一下,這是目標用戶群想要的東西嗎?這樣做有沒有偏離既定的目標用戶群?產品脫離了目標用戶群,就好像火車偏離軌道出軌一樣,后果不堪設想。我們應學會用馬斯洛需要層次方法挖掘出用戶需求痛點。采用漏斗法估算出產品的市場容量。第一步的重中之重是準確挖掘出用戶需求的痛點。
掌握從目標用戶群和解決的問題兩個維度來確定競爭對手是誰。主要競爭對手指的是目標用戶群和解決的問題都相同,或者目標用戶群相同,而解決的問題是競爭對手的子集。學會從功能、內容、戰略規劃、商業模式、用戶體驗、產品運營及相關數據等維度進行分析,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分析之后提供總結以及可供借鑒之處,最后提出自己對產品的發展建議。學會利用差距分析、SWOT分析和基本競爭戰略等工具進行戰略選擇并取得競爭優勢,重點掌握SWOT分析得出不同組合的四種戰略。
學會使用戰略地圖、PEST分析、價值鏈分析、SWOT分析、基本競爭戰略、差距分析、BCG矩陣等戰略規劃工具推導出產品的戰略方向,僅僅掌握工具是不夠的,關鍵在于對產品所處行業的深刻理解和洞悉。戰略方向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產品的愿景指的是未來要做成什么樣的產品,一般比較宏偉、霸氣。制定目標要遵循SMART原則。學會利用差距分析法、歷史數據分析法、預測類數據挖掘模型、修正系數法和精益嘗試法科學合理地制定目標,目標一般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具體目標一般分為保底值、達標值和挑戰值三個層次,切忌拍腦門決策目標值。關鍵成功要素是達成目標的必要條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分析有誤或者有偏差,就如同走岔了道,會導致做很多的無用功。學會利用發展驅動力分析、矩陣分析、倒推法、用戶生命周期法推導出產品的關鍵成功要素。使用相關方法論的同時,一定要對產品所屬的行業理解非常深刻。關鍵成功要素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是動態變化的,需要及時分析和調整。
對關鍵成功要素進行優先級排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求有節奏感。選擇和制定策略講究謀略和智慧。從讓競爭對手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到讓對手們學不會、攔不住、趕不上,一切都是因為產品一直在練“內功”。財務分析是影響老板決策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基于設定的目標值,要有嚴謹的數據測算過程,越細致越好,這樣做可使自己和老板心里都有數。這也是產品規劃能力的一種具體表現。測算成本的時候,我們一般按照最大的數值進行,這樣留給自己的空間稍微大一些,即使老板打個“折扣”,影響程度也會較低;如果按照最小的數值測算,結果老板批準之后,預算就那么點,一旦有特殊事件發生,自己就會比較被動。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風險發生并不可怕,需要提前做好風險應對計劃,包括識別風險的種類,學會從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兩大維度利用矩陣分析得出風險等級,最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應對之策。應對方案主要有規避、轉移、緩解和接受。
資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資源支撐的對象主要有上級或同級部門。資源估算時要考慮需要什么樣的資源、需要多少、什么時候需要、誰有權決策。做資源規劃最重要的目的是未雨綢繆,可以使用RACI表,讓資源提供部門提前計劃和協調資源以配合你的工作,發揮協同效應。
制定具體的產品和運營規劃要求對行業特別熟悉,而且對產品的經驗也要求較高。產品規劃主要從核心功能點、產品的架構、主要功能規劃、產品路線圖和產品原型入手;而運營規劃重在平均每開發一個付費用戶成本的測算,這樣用目標值乘以每開發一個付費用戶的成本就可以得出預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