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韻格律學堂】第五課(絕句的時間處理技巧)

主講/ 邊義

遼陽邊義老師


上節課給大家講寫景的七種方式及著色,這節講一下絕句的時間處理技巧。

絕句中時空的處理非常重要,因為詩的素材,不外乎"時空情理"四個字。中國詩的理是一種別趣,而情則往往高度地、復雜地縱橫貫穿在時間空間中,借自然時空的推移而若隱若現。人與自然時空奇妙的融合,情感與哲理也和諧地交融,與時空景象我們摹景、寄情、說理,每每透過時空實象的交互映射予以形象化。

1、時間的逐蹙:

例1、賀知章《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例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首絕句,各句中所代表的時間,很少有平行而等長的。為了與情感波動的配合,往往采用一種變率。有時一句代表數千年,有時一句代表數秒鐘。這種變率,由時間的冗長而漸愈到詩的結尾,愈短愈促,在情感上會引起意猶未盡,嘎然而收的別趣。

《稚存歸索家書》黃景仁

只有平安字,因君一語傳。

馬頭無歷日,好記雁來天。

在作者吐出平安二字的剎那,繼而展延成絮絮叮囑的片刻,再展延到馬背上奔波的日子,最后展延到整個雁來的季節,時間剛好和前面講的相反。全詩由兩人的對話片刻勾勒出奔波不停的歲月,其時間的處理,是一句長于一句,感慨也就一句長于一句了。

例《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結論】一首詩的各句代表的時間長度不一樣,起句時很急促,繼而略緩,愈到詩的結尾時間愈發漫長。由一段有限的時間,逐漸趨向時間的悠長,乃至時間的無限。但就詩的時間內涵來說,由于時間的拉長,在讀者的情緒上也便引一種悠然不盡的遠韻。

2、時間的速率:

例1《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般來說,快速動作能表現緊張或奔放,容易造成喜劇性,緩慢動作能表現沉思或遺恨,容易造成悲劇性。

下面大家順便注意看看這首詩中點\線\面,在作者筆下是如何體現:

早發白帝城采用了快速鏡頭,彩云間的白帝城,只是一個點,由白帝城到江陵,這二個點之間,由長江劃成一條千里的線。由于兩岸的猿聲使線的兩側增加了兩個面,在兩岸之外又安排了萬重山,這便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立體空間。一葉輕舟在那條線上迅速地劃過去。

箭也似地瞬息千里,萬重山一座接一座得向后掠過去,看也看不清得往后消失,只有猿聲像活波的音響一樣大聲地伴奏。這快速的鏡頭與不停變換的場景,產生了一種驚心動魄的快感。說兩岸猿聲啼不住,就是在快速的鏡頭過程中略做減速,把時間頻率給調節了下,產生了一種驚心動魄的快感。

速率,指的是景物移動時間的速率。

例2《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怨情》則和(早發白帝城)所寫的速率相反,"深坐"兩字使詩的律動緩慢下來,蹙蛾眉、淚痕濕都是用相對靜態的畫面,緩慢的速率,使人覺得冗長而難過。全詩自始自終,只用單一的場景,比較靜止的視點,這些都能與緩慢的氣氛相調和,用以寫怨情,藝術效果奇佳。

【結論】所謂速率,指的是景物移動時間的速率,有點現代電影中快鏡頭慢鏡頭的意思,時間速率不同,抒情效果不同。

3、時間的改造:

詩中的時間,與實際的時間是不同的。詩人受情緒的影響,所感受到的時間,是隨著心情的變化而變化的,有時感到度日如年,有時感到歲月如梭。這些完全根據心理的,將真實世界的實質性的時間改造成抽象的詩的時間。

例1、陸游逍遙詩(摘錄)

州如斗大真無事,

日抵年長未易消。

例2、下面看把時間改造得很短暫

《子夜變歌》之二 [唐] 陸龜蒙

歲月如流邁,春盡秋已至。

熒熒條上花,零落何乃駛。

看這首絕句,春盡秋已至,在春與秋的時序間,根本忽視了夏的存在,把他省略。這種故意的跳脫,使歲月如流一句得到電光般的閃爍即逝證明,下面兩句說枝條上的花兒,像奔馳一般,急速的成長與凋謝。這種將原來是靜態而緩慢的花開花謝,改造成動態而快速的花開花謝,與上句的時序的跳脫,有著動人的配合。

4、時間的壓縮:

時間的壓縮,我們從兩方面來理解。

一是把敘述時間所需要冗長的實質性時間,展現到短暫的詩中,當然需要時間壓縮的技巧。
二是在詩中僅屬一剎那間的感受或想象,卻被嵌入一個幾百及千年的歷史回顧,也可以說是時間的擴張壓縮與擴張,是一體的兩面。

例1《楊柳枝》劉禹錫

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在春江柳岸畔,作者走上了板橋,就在走上板橋的剎那間,他想到曾和一位美麗的姑娘在橋上。在詩中就將這剎那回想的時間擴張開來,嵌入到回憶中的有二十年那樣漫長的時間里,重現與美麗姑娘分必然的場景。然后再回到今朝的板橋上,從板橋的鏡頭開始,到重復板橋鏡頭結束,實際的時間只有靈光一閃似的,卻把二十年杳無有消息的歲月壓縮在回憶的片刻之中。

例2《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一個唐代的邊城戍守者,望見塞上的明月與邊關,忽然想到明月照過秦代照過漢代,現在照著唐代.這邊城啊,守放過秦代的強胡,漢代的強胡、直防到唐代的胡敵,把綿延幾百年的歷史,用互文的筆法壓縮到一句詩中。

而秦時、漢時長征的兒均都未見回還家鄉,而唐代長征守防強胡的人又能有幾個生還呢?這種歸納式的復雜情感,包含了廣大的時空,又被壓縮到第二句詩中。這古今一樣的關月,但卻有不同的戍守者,命運卻是一樣的,除非是漢代的飛將軍在這里,胡馬才不敢來度陰山。

這種感觸,在當時的戍守者腦海里只是剎那間的浮光掠影,卻擴張成幾個朝代。所以古今評家對這詩的高評,實質是由于時空的壓縮,是詩的強度與密度,達到了頂峰的境界。

詩的空間設計

1、空間的擴張:

我們寫詩會發現景物的描寫由近到遠,先寫小景物,再描寫大景物,畫面的視野會愈來愈廣闊,詩中的空間也就越來越擴大。在空間設計中,小大景物的比例懸殊越大,越能感人。

例1、盧綸.《塞下曲》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詩的一開始,是讓一支“金仆姑”(弓箭的翎羽)占滿了整個畫面的,然后接著描寫弓箭尾旁邊有飄帶的帥旗,接著寫帥旗旁邊的發號施令的將軍,最后將鏡頭拉到很遠的千軍萬馬的昂揚氣勢上。短短的四句話,從一支極其微小的弓箭擴張到千軍萬馬的營帳,以及莊嚴的軍容上。 這種從小景物寫起,最后到大景物,它們的大小的懸殊比例,更能展現出巧妙的空間設計的手段高明。

例2、黃景仁.《新安灘》

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

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這首詩在空間設置上,采用了自高而下的懸殊比例,自浙江桐廬往安徽屯溪去,沿著新安江上溯,有許多水淺灘,小船要靠竹篙和纜繩才能劃上去。一灘一灘,十丈一灘,階梯式的層層高上去,經過數百次的加高,新安好像在天上了。

詩中的空間擴張有序,用仰視的角度,一灘一轉,越轉越上,從水面直轉到天上去,這空間高下的比例,水流的湍急、航路的艱難就不言而喻了。

例3、劉方平.《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全詩的景物是按著:紗窗--金屋--空庭--大門,描寫的空間由內向外擴展的。

2、空間的凝聚:

正好與空間的擴張相反,先寫大景物,而后縮小到小景物,把筆墨盡注在上面,給予特寫。

例:盧綸《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月黑雁飛高”是整個立體空間,月、雁構成高低層次,畫面的立體感強烈。

“單于夜遁逃”,它將視覺拉到地面,平面上的大地,一逃一追,一遠一近。兩個點,在夜色中構成一種廣袤的迷茫遼闊感。我們細讀這首詩,由第一句立體轉入地面時,會覺得空間感已經縮小了許多。“欲將輕騎逐”,寫近處的追逐者,由地面上遠處的逃者到追著,視野又比廣袤的迷茫遼闊的視覺小了許多。到詩的結尾“大雪滿弓刀”,將視覺凝聚在追者的大刀上的雪花上,整首詩也就停滯在這個凝聚的小景物上。

3、空間的轉向:

詩中的取景,不外乎遠觀、近觀、仰視、俯察、前瞻、后顧等方法。詩人在攝取景物時,有時是從一個角度去攝取,有時則將攝取點前移或者后退,有時則左右遠近仰俯轉向,這個和我們攝影技巧相通。

例:查慎行《青溪口號》

來船桅桿高,去船櫓聲好。

上水厭灘多,下水惜灘少。

本詩的取景角度并不是固定不移的,而是在移動中取景(視點移動)將各個角度所把握到行舟的特性,綜合在一首詩的畫面上。上水的船先看到桅桿,下水的船響起了輕快地櫓聲。

上劃的船嫌水灘太多,劃下去時嫌水灘太少。詩人從兩種反方向的角度去取景,形成了對比,產生趣味。

4、空間的深度:

一首成功的詩,在空間設計上其取景,必須仰仗景物的遠近大小布置.光線晦明的映襯,來強化空間的深度。

例1、用動態方向的改變來顯示空間的深度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這首詩,原是一連串的慢動作,顯示佇立癡望,因為庭階露重,便放下了水晶簾,但人兒依然在這里癡望。就空間而言,人物并不曾移動,就動作而言,首尾只是一味的癡望,但在這幽靜的詩句里,卻包含了四個動詞:

從下面【生】起白露,到從外面【侵】了羅襪
從上面【下】水晶簾,到里面【望】秋月

各種不同的方向改變,感覺上有許多層次不同的空間,尤其是一二句寫寒露侵來,三四兩句寫癡人望出去。這種無意間內外移動的描寫,表現出空間的深度。

再則由白露、羅襪、水晶簾、秋月都帶著絲絲發亮的性質,使全詩字面的組合統一而和諧.房內玲瓏的簾光,臺階上晶瑩的露光,天上皎潔的月光.雖然都是半晦不明的東西,卻遠近有致的點出了空間的深度。

例2、用景物之遠近的布置來顯示空間的深度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一句取的是天邊的遠景

“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一句取的是船側的近景

一句寫天,一句寫水,三四句遠近景物的配置。遠處有姑蘇城外寒山寺,近處有夜泊的客船。這些或遠或近的景物,表現出四面八方或晦或明相互配置的輪廓。又仗著鐘聲,使空間由了明確的深度,反過來說,正是空間有了深度,所以夜半的鐘聲聽來也有了特殊的味道.。

5、空間的改造:

詩中的空間,可以是現實世界空間的再現,同時也可以根據是人的情感,將其改造。

例1、劉禹錫 《和令狐相公別牡丹》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這首詩作于公元808年2月,當時令狐楚已經被命為兵部尚書\東都守令,3月才從長安出發到東都洛陽去,所以說花道開時不到家,東都洛陽離長安并不遠。但詩人為了夸張這離別的情緒,說一踏出長安的東門(春明門就像是天涯之隔了,更可況是遠道洛陽)身在春明門外,已經與在天涯相似,那能在關切故園的牡丹開與謝?

這樣分析,詩人所改造的空間(春明門外即天涯,雖然和現實世界的空間不相符合,但就詩境而言,卻是很愜意的。

例2、劉禹錫《題壽安甘棠館》

門前洛陽道,門里桃花路。

塵土與煙霞,其間十馀步。

壽安城在洛陽西南七十里,舊時稱甘棠縣,這甘棠館的大門正面臨著通往洛陽的大道,車馬馳馳,紅塵滾滾,甘棠館的大門內,則是桃花灼灼,清幽絕俗,門里門外,只有十來步,就分明割成兩個俗雅懸殊的世界。依現實的眼光看,門外的車聲飛塵如何不能傳進門內來呢?門內的花光霞影又如何能不透露到門外去?但在詩人的主觀感覺下,一道門就間隔著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十幾步外,就有塵土和煙霞的不同,紅塵與仙境的殊異。

6、空間的簡化:

詩的字數有限,所以我們在取景時,萬不可把看到的所有景物都一一的填充到詩中去,把詩寫成景點介紹說明書之類。所以在空間取景時,選取要對面前的景物進行簡化,選取一兩件景物,細致的去配置、描寫,使詩的空間趨于單純化、固定化。

例1、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全首屬于問答式結構,用親切的口吻,談故鄉,但故鄉一詞喚起的概念是十分籠統的,他代表著一個龐大的空間,也很抽象空泛。故鄉可寫的事情很多,景物也很多,但本詩,作者在三四句,將故鄉許多景物給予簡化。只選擇綺窗和梅花兩個很具體的景物,布置出一個精美的小空間,以綺窗作底,襯托寒梅,這寒梅是空間簡化處理后獨存的景物。在詩的空間中,十分耀眼,詩的趣味也隨著空間的簡化充分的表達出來。

例2、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第一句寫宦情羈思,全屬于抒情;第二句寫春意轉迷,半情半景;但這兩句十分抽象空洞,到三四句全部寫景,山城過雨百花盡,一句所描寫的空間很大,意象不是很鮮明。到榕葉滿庭鶯亂啼句,實寫出作者眼前的實在景物。一個只有庭院大小的空間,積滿榕葉,鶯聲亂啼,空間縮小了,景物也有聊過濾性的選擇,以榕葉關合著詩題,以鶯亂啼的亂字,這就是在空間取景時,選取要對面前的景物。是對眼前景物進行簡化,選取一兩件景物,細致的去配置、描寫感人的魅力所在。


最后發幾首作品和大家共勉

21【七絕】雪蓮

文/邊義(遼陽)

花開峭壁冷香侵, 玉質冰清別樣心。

摘取家中留客賞, 書齋自雅伴琴音。

22【七絕】酒醉歸家

文/邊義(遼陽)

宴罷歸來酒意沉, 身歪影倒苦家尋。

牧童曲奏梅花落, 無力回還臥樹林。

23【七絕】荷塘夜色

文/邊義(遼陽)

朗月清風不夜天,螢燈起舞趣無眠。

芙蓉碧葉藏蛙鼓,岸柳絲絲隱翼蟬。

24【七絕】荷塘夜色

文/邊義(遼陽)

昨日繁花今日無,暑風夜靜過平湖。

芙蓉粉面嬌羞色,蛙鼓聲聲酒一壺。

25【五律】思鄉

文/邊義(遼陽)

千里夢思鄉,無言寂寞長。

鳥鳴悲岸柳,蟬語噪斜陽。

吹竹聲聲亂,彈絲曲曲傷。

花開阡陌處,淚落兩行行。

26 【七絕】隱者

文/邊義(遼陽)

竹影斑斑碧玉墻,潺潺流水送花香。

山居遠去凡塵事,一片癡心宋韻藏。

27【七絕】晚情

文/邊義(遼陽)

愛慕清幽枕浪潮,垂綸碧水棄無聊。

風吹古渡人煙盡,醉臥扁舟待日消。

28【七絕】自嘲

文/邊義(遼陽)

久病身殘志更堅, 行文弄墨諷蒼天。

鯤鵬展翼沖霄起, 扯得浮云做素箋。

29【七絕】童年

文/邊義(遼陽)

家貧少小慕新裝, 吮指低眉俏臉藏。

慈母無言回轉去, 天明不見嫁衣裳。

30【五絕】童趣

文/邊義(遼陽)

稚子多童趣,三春撲蝶忙。

花叢無意過,空惹滿襟香。

31【七絕】念

文/邊義(遼陽)

綠綺輕彈細語柔, 玉人何故蹙眉頭。

清音曲道思君遠, 鴻雁幾時過小樓。

32【五絕】雜吟

文/邊義(遼陽)

千里相思久, 三春寂寞煎。

薄衾隨我意, 夜夜伴君眠。

33【五律】聽琴

文/邊義(遼陽)

綠綺佳人抱,遼陽夜色深。

風清揮素手,月朗調弦音。

曲曲思君意,聲聲醉我心。

經年分別久,相對淚沾襟。

34【七絕】夜

文/邊義(遼陽)

忽有春光似舊時, 可憐雀鳥別登枝。

相思滿腹無從寄, 一地霜華一地詩。

35【七絕】燕子

文/邊義(遼陽)

曉來何處草茵茵, 剪柳穿林覓舊親。

滿眼高樓巣不見, 呢喃幾語轉回身。

36【七絕】雜吟

文/邊義(遼陽)

掃盡塵埃一念空, 眾賢詩論落囊中。

讀書不為揚名顯, 墨韻存心其樂融。

37【七絕】牡丹

文/邊義(遼陽)

傲骨羞為武媚嬌。 天香國色自妖嬈。

花開五月逢春暮, 一笑傾城競折腰。

38【七絕】夜雨抒懷

文/邊義(遼陽)

軒窗翹首自多情, 夜雨凄凄室冷清。

只恐明朝花落盡, 殘紅滿院暗香盈。

39【七絕】偶成

文/邊義(遼陽)

夢里常思老父肩, 醒時四顧淚漣漣。

今朝我已悲華發, 侄子初成可頂天。

40【七絕】雜吟

文/邊義(遼陽)

窗外鶯啼翠柳叢, 霞光入戶伴和風。

詩書暫放披衣起, 一宿無眠滿眼紅。


2017-07-4? 舞蝶整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11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860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128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9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02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421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77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6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7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70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15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71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82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96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57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