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 邊義
上節(jié)課講了詩中時間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節(jié)講一下煉字、煉句和煉意的關(guān)系。
要正確處理好煉字、煉句與煉意的關(guān)系:
1、煉句:在寫作時斟酌語句,使簡潔優(yōu)美:同時要寫好詩文,還須煉字。
2、煉字:寫作時推敲用字。
1、力求“語意兩工”
一首好的詩歌,“意”要好,“語”也要好。寫詩當然先要強調(diào)“立意”,但同時也要有好的語言:“有意無詞,錦襖子上披蓑衣矣(吳喬《圍爐詩話》)”。有人認為只要詩歌的立意好,語言上可以不加修飾,就像古代齊國的女子無鹽一樣。無鹽雖然丑陋但德行高尚,仍受到人們的尊敬。
唐代的皎然在《詩式》中反駁了這種說法:“或云:詩不假修飾,任其丑樸,但風韻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無鹽闕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
這里說的好的語言,并非一定是刻意修飾、精美華麗的語言,而是要與“意”相協(xié)調(diào)。一首詩,既有好的立意,又有精準的語言將此好的立意表達出來,這才是“語意兩工”。
李商隱的詩歌尤其是“無題”詩,立意上深情綿邈,語言上富艷精工。
諸如:
“身無彩風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都成為情濃意真、字雕句琢的名句范例甚至座右銘。
但像李紳的《憫農(nóng)二首》、孟浩然的《春曉》,語言樸實、明白如話,也是家喻戶曉,乃至成為童子的必誦詩篇。
2、煉字、煉句要服從煉意:
我們追求“語意兩工”,這是說煉字、煉句和煉意都很重要,但并非平行關(guān)系,煉句、煉字要服從煉意,即詩歌的形式要服從內(nèi)容的需要。注意處理局部與整體的關(guān)系,就文章的字詞錘煉而言,是很重要的。清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云:“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此語道出了煉字之本質(zhì)。
杜甫詩《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中,“坼”“浮”兩字別具神采,歷來為人稱道。洞庭湖作為吳楚分野,將方圓千里之地分裂為二。這兩句詩是形容洞庭湖水浩淼無際,波濤洶涌,日夜不停地把天地日月浮動在水面上。簡短的十個字,融進詩人豐富的想象,寫出洞庭湖開闊的視野,雄渾的氣象,壯闊的氣勢。
詩人寫這首詩時,正羈旅他鄉(xiāng),窮困潦倒,既老且病,寄身孤舟,為什么要把洞庭湖寫得如此雄闊?又為什么能把洞庭湖寫得如此壯觀?結(jié)合全詩可以看出,個人的落寞凄涼沒有影響詩人對湖光水色美景的欣賞,更沒有阻隔詩人對萬里關(guān)山烽火硝煙的關(guān)注。憂國傷時是杜甫執(zhí)著一生的情懷,正是這種偉大的襟抱,才成就了如此雄偉的意境;如此意境必須要如此精當貼切的語言方可擔當。與此相反,如果只講求煉字、煉句,而忽視立意,是不可能寫出一流詩篇的。
再如賈島的《送無可上人》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其中“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兩句,鍛煉得確實十分精妙。他將同道者送別后的孤獨和思念描述得真切感人。賈島自己對這兩句也很自負,說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若不賞,歸隱故山丘”(賈島《題詩后》)。但如細酌,就會感到讀起來很吃力,不夠圓融自然流走,是費勁心機雕琢而成。特別是與詩中的其它詩句相比,兩者的水準差距很大。
沒有能夠圍繞詩旨挽合在一起,做到渾通圓融,顯得詩味不濃,給人的感覺是為鍛句而鍛句。這種只講求煉字、煉句,而忽視立意的毛病在賈島其它詩作中也有表現(xiàn),即使所煉之字為淺顯常見,仍然會給人一種雕琢之感,如“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全句無一生僻之字,然整體看來卻又顯得雕琢過度,拼湊之痕明顯,給人生澀硬僻之感。
因此,他雖曾得到韓愈的指點,但終于無法成為韓愈那樣的一流詩人。
3、在煉字和煉句的過程中注意含蘊煉意:
劉熙載云:“煉篇、煉章、煉句、煉字,總之所貴于煉者,是往活處煉,非往死處煉也。夫活,亦在乎認取詩眼而已”。所謂“詩眼”,就是煉字中表達出的詩歌主旨所在。如古典詩歌中,許多名篇中都有個有“空”字。
如:王維的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砦》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酬張少府》
孟浩然的: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晚泊潯陽望廬山》
杜甫的: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
韓愈的:
“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湘中》
劉禹錫的: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頭城》
韋莊的: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臺城》
陸游的: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等。
這些詩里,“空”表現(xiàn)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為了突出主題。王維是位山水田園詩名家,又是個佛教徒,他詩中的“空”不僅是為了表現(xiàn)田園風光的空明秀雅,還帶有佛教徒的空寂和空滅,上面列舉的《山居秋暝》、《鳥鳴澗》、《鹿砦》中諸句,都是兩種意蘊皆有,很好地表現(xiàn)了詩人晚年空無寂滅的隱居生活。
至于《酬張少府》更是直接表達了他的佛教徒空滅情懷,可以說在突顯“空”字的同時就在突出佛教徒的空無寂滅這一主旨。
孟浩然也是位山水田園詩人,“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中的“空”字,寫出了夕陽斜照時分,詩人忽然隱隱約約聽到從遠處東林寺傳來的陣陣鐘聲。只聞鐘聲不見精舍,可見林木之蔥蘢,東林精舍的清幽靜深可想而知,詩人所極力要體現(xiàn)的高遠雅興也從“空”字中表達了出來,煉字的本身也就在煉意。
杜甫“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也是如此:一個“自”寫盡了祠堂里滿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難言;一個“空”寫出物在人亡,表達了對諸葛武侯的無盡追思。
韓愈的《湘中》“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中的“空”字,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面對茫茫水天悵然若失的神情,深刻表現(xiàn)了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含蓄抒發(fā)了無端遭貶的悲憤與牢騷。
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空”字,通過潮打空城城墻特定之景,突現(xiàn)出故國的沒落與荒涼,詩人所要表達的江山易幟、人事代謝的歷史滄桑感也就突顯了出來。
韋莊的《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中的“空”字也表達了類似的情感,只是更多了一點批判和傷感:鳥啼草綠,春色常在,而曾經(jīng)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君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憑吊的歷史遺跡,但眼前一切荒涼破敗,只有不解人世滄桑、歷史興衰的鳥兒在歡快地啼唱。一個“空”字道出了多少凄清與冷落,多少無奈與感傷。
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中的“空”字,是概嘆韶華已逝壯志成“空”。詩中上句的“空”字與下句的“已”相對,更增添了無限的傷痛,也有極大悲憤。
正是這些煉字精妙的使用,使詩歌有了神韻。這些都是煉句、煉意之中同時也是詩旨的提煉和突顯。
再講講寫詩應注意的四點
先說第一點:詩慣用的手法就是借景抒情。
所以,景是否寫的合理,是否寫的合情,對于詩的主題表達至關(guān)重要。
為什么有的人寫的詩,讓我們讀起來覺得很別扭或很平淡?一個很大原因就是寫景不合理或不合情。
比如寫梅花,寫雪很正常。但是要是寫進去落葉,就會然讀者覺得不合理。時令的差距產(chǎn)生了畫面的扭曲。
通常,詩是由起承轉(zhuǎn)合四步構(gòu)成,寫出作者感情的是轉(zhuǎn)結(jié)。
如果起承寫的景,不符合轉(zhuǎn)結(jié)要表達的情,那這個寫景就是失敗的。因為它不能為表達主題感情服務。
至于,寫的景物之間產(chǎn)生矛盾,這個就是完全的敗筆了。
所以,我們在寫詩的時候,要花一大半的時間在腦海里想象出適合表達我們的感情的畫面。把這個畫面準確的用語言傳達給讀者,那我們的詩就成功了一大半。
這個畫面首先必須不矛盾。也就是說,布設的景物之間不可以有違和感。
比如寫白天的畫面,如果寫進去月亮,就會使讀者混亂。
其次,這個畫面以及畫面里的景物,必須符合要表達的感情取向。
比如,春風得意馬蹄疾,只能適合寫歡快的感情。如果寫低沉的感情,這句怎么看怎么別扭。
所以,寫景的要求有兩個,一個是合理,一個是合情。
合理就是景物之間不矛盾。合情,就是景物適合主題感情。
第二點:語言力求自然順暢。
這個其實還是站在讀者的立場來看詩。
詩是給人讀的,如果用語不能讓讀者正確理解,那么作者的感情當然也不可能準確的傳達給讀者。
所以,寫詩盡量用易懂的準確的語言,關(guān)鍵看你怎么寫,就成了評價一首詩是否順暢的一個標準。
我們都讀過別人的詩詞作品。如果看到我們不能理解的別扭的詞語,會有什么感覺?
所以,語言是否順暢就成了能否讓讀者一氣呵成的體會我們的思想感情的決定因素。
因此,寫詩用語的順暢直接關(guān)系到讀者讀這首詩的感動程度。
第三點:務必寫出作者的感情。
這個不用深說了。因為能感動人的只有同是人的作者的真情。
第四點:寫完后,站在讀者的立場來改詩。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你不是讀者,怎么知道讀者看這首詩的感覺。
所以,一首詩的表達是否到位,布景是否合理,要站在讀者的立場才能明白,因為好的作品都可以理解的。
如果讀者讀不懂,或理解錯了你的感情,責任當然在于作者。是你沒表達明白。
所以,寫完詩,站在讀者的立場來看自己的作品,布景是否合理,表達是否準確到位,提情能否感動讀者。這些都是要站在讀者立場才能夠看到。
51 【七絕】詠荷
文/邊義(遼陽)
發(fā)自淤泥滿鏡湖, 潔高氣傲不同污。
紅顏嫩蕊芳心醉, 育子初成碧葉枯。
52 【七絕】登山觀日出
文/邊義(遼陽)
岹峣萬華墜云叢, 寫意青山翠籠蔥。
曉看天邊臨海面, 霞光欲暖日初紅。
53 【七絕】月夜游鏡湖
文/邊義(遼陽)
鏡湖夜色月芽彎, 菡萏初開嫩蕊顏。
蛙鼓聲聲催客至, 扁舟一葉不思還。
54 【七絕】詠荷
文/邊義(遼陽)
鏡月湖中月鏡彎, 凌波俏立美嬌顏。
花開夜半香飄久, 碧葉承珠待客還。
55 【七絕】雨后觀荷
文/邊義(遼陽)
嫵媚春光日漸無, 采風趨步鏡波湖。
連天碧葉承新雨, 嫩蕊初紅吻露珠。
2017-07-08? 舞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