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學校參與學習彩虹花晨讀高段課程第21節。是跟著河南省義馬市新區梁溝學校古莉莉老師學習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七絕《采蓮曲(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一、走近作者,了解詩意
這首詩無生字,學習起來相對較容易。但是對這首詩的作者王昌齡,孩子們并不熟悉,在古莉莉老師詳細介紹了作者后,孩子們聽后是知道了作者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詩以七絕見長,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
可是孩子們還是具體不知道他到底有多著名,我于是介紹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边@兩句詩聽過嗎?孩子們都大聲說,知道,是語文課本單元復習日積月累里的。基本每次考試都要考。我說:這兩句詩的作者就是王昌齡呀。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致,都認真學習了起來。
經過古莉莉老師詳細的講解,孩子們自己說出了對這首古詩的譯文: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和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直到聽到歌聲才發覺池塘中早就有采蓮的人。
二、整體感知,反復朗讀
在孩子們大致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孩子們便愉快的、很賣力的朗讀了起來。孩子們集體朗讀熟練后,自發的采取同桌對讀、男女生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高興的朗讀了起來。
因為孩子們基本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所以朗讀起來對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掌握比較準確,因此能夠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的朗讀,使得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曲。很快,孩子們在樂曲中都能熟練的背誦了。
三、用心體會,賞析品鑒
孩子們能夠背誦后,讓他們閉上眼睛,心里默默背誦這首詩,體會這首詩悠遠的意境。并說出他們的感受。
“老師,我閉上眼睛,眼前出現一副優美的動態畫面: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像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哪是荷葉,哪是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p>
“老師,讀這首詩,讓人感到,這些朝氣蓬勃、青春快樂的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詩人這描寫既顯示出了地域風光,又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更帶有濃郁的童話色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讀后讓人回味不窮。”
四、拓展延伸,歸納總結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征世人所熟知,象征清潔高雅的高貴品質更是人們的向往。而現在正值夏天,正是蓮花開放的季節。從古至今,人們賞蓮愛蓮,更愛寫蓮。寫蓮花的詩數不勝數?!安缮徢北臼且粋€樂府古曲名,今天全班集思廣益,說出自己所知道的《采蓮曲》,讓全班同學分享。
《采蓮曲》
唐?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采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蓮曲》
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采蓮曲》
南朝?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采蓮曲》
唐?張籍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蕩漾波。
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
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
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誰家家住遠。
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采蓮曲》
唐?賀知章
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采蓮曲》
唐?劉方平
落日清江里,荊歌艷楚腰。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采蓮曲》
宋?陸游
采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
雙頭折得欲有贈,重重葉蓋羞人見。
女伴相邀拾翠羽,歸棹如飛那可許。
傾鬢障袖不應人,遙指石帆山下雨。
《采蓮曲》
唐?崔國輔
玉溆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蘭舟。
看著孩子們有的查自己的摘抄筆記,有的翻閱閱讀書,有的低頭思考。心里真高興,彩虹花真是魅力無窮,讓孩子們在開學典禮上的激動,變為參加課程前的心動,最后轉化為的參加時的積極行動,孩子們至始至終都是很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