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有且僅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將我們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建立連接。”這是由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提出的。
你覺得你自卑嗎?有被自卑情結控制得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嗎?那你想超越自卑嗎?
我一直是個自卑的人,也一直在想著該如何超越自身的自卑情結,好讓自己可以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受制于令人矛盾與掙扎的自卑之中……
有時候我會想,自卑到底是好是壞呢?
有人因為它奮發圖強,也有人因為它自甘墮落;
有人因為它狂妄自大,也有人因為它謙虛謹慎;
有人因為它郁郁寡歡,也有人因為它知足常樂。
我一直在思考,自卑的分寸到底該如何拿捏?
因為,它既可以使人勇攀高峰,也可以拖人墜入深淵;
它既可以教人寬容大度,也可以引人狹隘無度;
它既可以助人成就夢想,也可以毀人萬劫不復。
而我們這因此一次的人生,又將在自卑的影響之下走上怎樣一條道路呢?
我看見有人在自卑的慫恿下,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我看見有人在自卑的倔強里,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堅持著疲憊不堪的尋找游戲;
我還看見有人在自卑的恐懼中,為了尋找安全感,終其一生都未能感受到安全。
最近剛剛看完《自卑與超越》一書,雖然它因為學術性太強,于我而言變得艱澀難懂,但在讀完這本書后,也是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的。
我開始覺得,無論自卑是好是壞,無論自卑的人如何平衡和把握自卑的分寸,自卑最終會導向的個人人生結果,都不會只是看上去的外在狀態那么清晰明朗。
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如何超越自卑的真正原因,因為,外在的強大始終無法掩蓋內心的脆弱,外在的富有終究不能替代內心的貧窮,外在的滿足終歸超越不了內心的匱乏。我們必須從內在出發尋找答案。
我一向認為,解決問題的首要,是認識到問題的本質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那在超越自卑這個問題上,更是如此。
所以,超越自卑,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卑到底是什么?認識自卑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背后的這些又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對它們的解讀,又是怎樣影響自己的行為的?
然后,再來思考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什么,畢竟我認為,我們無法在不明確目的的情況下,做出任何正確的行為……
最后,便是朝著目的,踐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然而,不管我們最終需要解決或者超越什么,我們都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只有靠我們自己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探索和行動,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改變和超越才有可能發生。
正如《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所說:“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這是我們自己的使命,我們能做到。我們是自己行為的主宰。如果有什么需要除舊布新的,那也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完成,無需他人。”
就目前我看過的心理學書籍來說,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敘述,它們最終都在不斷的提醒———只要我們自己發自內心的愿意,自我改變和超越就一定會發生;也只有我們自己發自內心的愿意,自我改變和超越才會發生。
生而為人,我們是背負著許多責任的;生而為人,我們也是必須去擔負起這些責任的;生而為人,我們也必須為了這些責任超越自我。
我猜,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沒有責任感的人,而是不知道責任究竟為何物、自身有哪些責任又究竟如何履行自身責任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