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伏爾泰有句話,我很喜歡,他說“沒有所謂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是考驗、懲罰或補償。”
這話對于一向不信命的我來說,是最好的解釋。是啊,一切無非是自己潛移默化中創造或者選擇的結果。
因此,借著這句話想,如果我們真的可以站在自身行為的立場追問因果,而且也有正己的智慧和能力,那必定是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的。
被糟糕的親情、友情、愛情、事業、生活等消耗心力精力,不是命運不公,不是造化弄人,不是萬般皆命。
倘若你像放電影一樣將你的過往一幀不漏的回放,或許你有能力發現自己其實是失敗的造就者,甚至是擁護者。
所有無能為力的理由,都是借口。
不過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不去思考不去改變不去解決問題的心安理得的由頭。
正所謂“受苦比解決問題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簡單。”
聽說過太多太多痛不欲生、生不如死、進退兩難的抱怨,可一轉頭,又依然朝那樣的生活走了去……
看著他們,我實在是無奈,但也只能笑而不語。
因為確實深刻的了解了,對于選擇受苦和抱怨的人,的確沒有能力解決和改變什么,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只能選擇一切照舊的樣子。
一如從前的自己,所以也更加明白,一個人,如果不是自己發自內心的想要改變和成長,旁人說再多都是枉然。
而對于發自內心想要改變和成長的人,她們自然會竭盡全力找到自我改變和成長的辦法,這類人,則無需旁人多言。
坦然的直視自己無能的地方,最簡單也最困難。
但做不到的事做不到,不是因為它難,而是因為做不到才認為它難。
在這個紛繁多變的世界,更多的人,是因為做到了最簡單的事,才變得最不簡單。
就像所有你看上去別人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實則是因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別人正在為那件事拼盡全力。
就像別人寬慰你“一切都會好起來”,如果你經歷不夠,在你心里這句話就是簡單的客套,而對于見過風浪的人,便會發自內心的被這句話帶來的力量鼓勵。
所以聽上去、看上去簡簡單單的事情,都是艱難困苦的華麗外衣。也許一切真的很難,可那也只是挑戰自己戰勝自己的一個過程,而不是做不到便去放棄的理由。
對于命運,有人憂傷有人焦慮,有人期待有人憧憬。
對于過去、現在和將來,有人如履薄冰,有人不懼風雨。
有人在以當下的身份看過去的時候,才知道過去的自己糾結和焦慮了多少沒必要的問題。
也有人在以當下的身份看未來的時候,會開始擔憂和焦慮將來會覺得無足輕重的事情。
當下的許多人,各有各的焦慮,可當下大部分的許多人,好像也只是焦慮。
《別讓焦慮拖垮你的人生》一文中說:焦慮不僅會讓我們沒有精力去處理外在的事情,而且還會讓我們的內在備受疲憊感和挫敗感的折磨,讓我們在懷疑自己價值的同時,也不忘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要想改變焦慮,最先要改變的,其實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災難化的思維模式。否則,我們將沒有精力改變環境,就算改變了環境,新的環境,也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新的焦慮。
《應對焦慮》一書中提出放松身體、放松精神、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正視恐懼、經常運動等九個應對焦慮的方法。
當然,任何方法,都有可能以失敗告終,除非我們愿意行動并堅持行動。
如果真有命運一說,我也只會認為,要想改變命運,最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對,是自己的心態。
走過漫漫歲月,會越發貼切的理解到,最好的活著的狀態是——活在當下,莫問前程:遠離焦慮,行所當行。
我當然還沒有完全做到,所以我要做的,是通過各種能力的提升讓自己做到這種狀態。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