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今天點外賣遇到一件奇葩事:

送外賣的小哥遲到了,先是給我打電話解釋,要求提前“確認送達”,我同意了;過了一會兒他又打來電話說他到了,讓我“快點”去電梯口取餐;于是我馬上掛了電話去電梯間,過去卻沒有看到人;我返回公司打電話給他,他卻告訴我因為我“太慢”,電梯等不及,所以他先乘著電梯上樓去送餐了。

我的火氣騰地竄上來——遲到、作假、不送上門、催促我,我都沒有計較,但不溝通、放我鴿子,還要把責任推在我身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當他時候發來短信表示“請理解”的時候,我也毫不客氣地分析了他的“罪行”,并且告訴他:沒有計劃好時間、放顧客鴿子都是他自己的問題,別人沒有義務去理解他;他應該為自己的問題負責、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或是指望別人“理解”自己。

根據他的表現,我大體已經料到他不會有任何自省行為,但是還是覺得我應該指出他的問題。

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不但沒有表現出一點點歉意和自省,反而抱怨我“小題大做”,并暗示我“奇葩”、遇上我是他“倒霉”。我頓時想翻一百個白眼——有種“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的感覺。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我確實小題大做了——我應該直接差評,不給解釋,省得浪費彼此的時間。

哈哈,開個玩笑。不過話說回來,回頭想想,確實覺得自己也挺好笑的:

我指責他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可我又何嘗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要求別人負責呢?——我希望他能明事理,但是人都是自我為中心的,自我保護是天性,自省是反人性。我要求他承認錯誤就是反人性。

他不明事理是他的問題,但我如果期望他“明事理”、并因為他的不明事理而生氣,那么就是我的問題了。

“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是因為秀才用錯了方法——朝廷有朝廷的道理,江湖有江湖的規矩,方法用錯了地兒便沒有效果。

講道理沒有用,能解決問題才是真本事。

對我來說,事發之后,我應該思考的是:我原本能夠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嗎?如何避免?如果不能避免,那么我可以怎樣補救?我的處理方法有哪些不合適的地方、可以如何改進?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我要如何處理?……這樣,才能夠從失意中汲取教訓、化不利為有利。

還是那句話——外界是你自身的映射。你指責外界的問題,往往也反映著自己的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總是覺得老公對自己不好,因為“老公有自己的事業,而她依附著老公存在,所以老公看不起她、不重視她。”但當我問她,老公是否說過類似的話的時候,她仔細想了想,說沒有。——這一切都是她的猜測、臆想——其實是她對自己的不滿意映射到了老公的身上。一旦她解決了對自己不滿的這個問題,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轉念練習,現在已經可以越來越快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雖然事發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會有生氣很沮喪等負面情緒,但是我相信經過這樣持續的練習,我總有一天會微笑從容應對這些讓我暴跳的情況。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