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西達雅
《永不止步》講的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這是一部類自傳的書籍,作者是力克·胡哲。
好早以前就看過力克·胡哲的視頻,他身高只及我們正常人的一半,胳膊應該長出來的地方看不到半點痕跡,而大腿根部,只有一個像小腳掌一樣的東西。
這是一個一出生就沒有四肢的澳大利亞人,他在講臺上對著臺下的學生們激情演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激勵大家,隔著LED屏幕,我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力克·胡哲雖然沒有四肢,卻做到了我們大多數人,比如說我就做不到的事。
沒有手臂劃水,沒有雙腳蹬水的他學會了游泳,我卻總說自己怕水嗆水,一直學不會換氣;
他能踩在沖浪板上,面對大浪來襲,面不改色地沖浪,而生活在海邊小城的我,卻只在巴厘島看過別人興高采烈地沖浪,自己從不敢嘗試;
他連腳都沒有,卻參加了球隊,踢足球,天啊,這個外國人太強大了。
其實他的強大還不僅僅是突破了這種生理上的極限,看了《永不止步》這本書,我看到的是一個突破了生理、心理雙重極限,致力于幫助他人,影響他人,改變世界的似乎帶著光環的年輕人。
力克·胡哲成長的過程中,也曾迷茫,也遇到過欺凌,在他青少年時期,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
作為一個身體如此怪異,很多事都需要靠別人才能夠完成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義是什么。
這本書里,他多次提到了上帝,提到基督。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但依然被他,能夠受到宗教信仰的指引,戰勝自己殘疾的身體,放棄輕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義,感到無比高興。
回到標題我想要談的東西,在中國,似乎我們很少看到有殘疾人能夠在大街上,像正常人一般散步、逛街、玩樂。
我曾在兩個國家學習工作,在外面,我時常會生出這樣一種感嘆,就是人家的殘疾人斜梯多么方便,殘疾人廁所多么整潔寬敞,盲道真的就是盲道,從來不會堆積雜物,停自行車,停車場取票能坐著輪椅也觸手可及,殘疾人專用資源絕不會被占用……
而身患殘疾的他們,很少會窩在家里顧影自憐,他們積極樂觀地參與公眾事物,爭取自己的權益,他們會娛樂,甚至有些人比我們還要會生活。
也許這就是中西方觀念里的差異,我們的社會對于殘疾人的包容度太低,讓他們顯得像異類,而西方社會,則完全不同。
如果力克·胡哲在中國,他也許早就被父母丟進福利院,又或者在學校受到欺凌的時候,沒有得到及時的關愛援助,殺死自己,更不可能說有現在這樣的成就,能夠到全國各地去巡演,用自己的經歷給無數的人做榜樣,激勵大家的生活。
我絕對的相信,中國每個城市的殘疾人都不會少,真希望有一天,他們都能夠被接納,像正常人一樣,擁抱這個社會,享受普通人所得到的尊重、關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