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會因如何恰當的給與別人反饋而苦惱,否在為好心向別人提建議,反而反目而不快。是否在看到自己關注的人把某件事情做好的時候,想讓他保持而困惑。如果你有同樣的疑惑,就一起來學習下反饋的技巧吧
二級反饋:用于正向反饋,比如讓談話對象養成好好學習的習慣;
BIC:用于負面反饋,比如談話對象不重視工作質量。
二級反饋
反饋包括三個層級:零級反饋、一級反饋、二級反饋。
零級反饋:啥也不說,沒有反饋。比如看到小孩語文考試經常考60分,這次考試考了80分,把試卷拿給你看的時候,一句肯定或表揚都沒有,這樣小孩容易懈怠,反正做好做不好一樣。最終成績查了,自己又發火了。
一級反饋:一味的表揚和鼓勵。看到小孩考了80分,就直接給小孩買玩具,經常如此,小孩的心態就會發生改變,做好了就有玩具,沒有內在驅動力,而是被外力誘惑推動,不會長久。
二級反饋:表揚+說明為什么。表揚小孩的時候,告訴他為什么表揚他,讓他知道哪一點做的好受表揚了,這是非常有益的。比如看到小孩考了80分,告訴他“你這次考的很好,說明你是非常有潛力的”,潛力對小孩來說就是內驅力,他會為了挖掘自己的潛力而持續努力。
通過二級反饋,大概率會使談話對象變得越來越好。
BIC
BIC是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B是behaviour(行為)的縮小,I是influence(影響)的縮寫,C是consequence(后果)的縮寫;做好BIC也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客觀描述對方的行為(B),只講事實,不做評價
第二步,說出這種行為所產生的影響(I),這個影響要是可以看見的,短期的、負面的
第三步,說出這種行為對他的未來會產生的后果(C),要涉及到他的核心利益,這樣才能引起他的足夠重視。
比如小王寫完代碼不自我測試,就交給測試人員,造成Bug數量很多,你現在找他談話。
客觀描述對方的行為:小王你寫完代碼經常不自測。注意,這句話不是事實,只是管理者根據事實總結出來的觀點,不能用于給予反饋,否則會引起小王的抵觸情緒。在事實部分里,管理者需要區分事實和觀點,只講事實,不提觀點。你可以說:“小王,開發組有8個人,連續4周,你的代碼Bug率都是最高的”。
說出這種行為的短期影響:影響是指已發生的事實,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的作用。比如,小王經常不自測,項目進度會被影響,進而影響外界對整個開發團隊的評價,這是對他人的影響。小王經常不自測,bug多,就需要經常加班進行修復,這是對其自身的影響。
說出這種行為對未來的影響:后果是指在影響的基礎上,強調長期持續會引發的負面效果。如果經常影響項目進度,管理者和其他同事對小王的印象會變差、代碼質量差,工作效率低,影響升職加薪等等。這些后果事關小王的切身利益,理應引起小王的重視。
管理者在給予員工回饋時將BIC 一鼓作氣說完,可以讓員工比較客觀地看到自身行為產生的負面效果,進而產生改進的愿望。日常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在談話中習慣每說一句話就問員工:“是不是這樣?”這就給了員工反駁的時機和理由。此時詢問,暗示意味和針對性較強,容易激化矛盾。
相比之下,一鼓作氣將BIC都說出來,員工就會明白,管理者并不是在針對他個人,而是想要對工作負責。在工作優先的前提下,員工更愿意心平氣和地與管理者討論問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把這樣的技巧用到工作和學習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