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總是喜歡貪多求快,每天喜歡給自己安排滿滿的任務,總想著在最少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任務。
后來發現這樣的方式并不好,每天都在趕時間完成任務,看似任務完成了,實際效率是很低的,而且時常會感受到一種焦慮,好像做的遠遠還不夠多。
比如今年給自己規定要看30本書,剛開始我每天都會追趕速度,總想快一點看完一本書,所以每天更在意的是看了多少頁,什么時候可以看完。實際每當看完一本書之后,吸收到的知識少之又少。
還有明明有時候已經完成了上午的任務,但是我還不知足,總想擠點時間提前去完成下午的任務。
還有的時候我在做著一件事情,但是頭腦中會想著下一件要做的事,那我就會很急著去做完當下這件事,然后就可以更快地去做下一件事了。
這樣更像是為了任務而完成任務,沒有真正專注做好一件事,反而讓自己的心態變得越來越急躁,內心的焦慮感無形之中也加重了,形成了一個負向循環。
叢老師說過:這年頭最稀缺的就是慢下來的能力。
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追求速度,都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的東西,都不記得還有慢這個字了,耐心已經越來越稀缺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總算是想明白了,開始意識到慢下來的重要性,發現慢下來專注做好一件事比你急著做完很多事情更重要,所以我自己有了一些調整,效果還挺好的。
現在我不會急于去完成任務了,比如此刻我在寫作,我不會想著要趕緊寫完去完成下一個任務,而是我愿意花一大塊的時間用來寫作,這一塊時間我只要認真完成這一件事情就夠了,其他什么都不要去想。發現這個過程中我沒有了焦慮,也沒有了急躁,變得耐心了很多。
還有看書的時候,我不會把數量當成目的了,而是能夠慢下來閱讀,看到有共鳴或者有需要思考的地方會停下來,結合自己的經驗認知做一下筆記,讓知識更好地內化。哪怕今天只看了一頁書也不會急了,因為我知道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學到東西。
對于休息玩樂也是如此,昨天我們出去玩了一天,真正感受到了輕松愉悅,記得以前玩的時候總是不能好好玩,還會想著工作或者學習之類的?,F在我想通了,今天是玩樂的一天,那我就要好好享受當下的時光,其他什么事情都跟我無關,當自己真正沉浸其中時,那種放松感自然而然就來了。
現在我的模式是這樣的:此刻我在做什么,那就只做什么,我只要認真做好當下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這個方式對對抗焦慮特別好用,這樣可以不急不躁地去做好每一件事,而且在做事的過程中會更加專注,效率也會更高。
大家可以試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