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后,你有沒有和我一樣,一度焦慮的恨不得有三頭六臂、事事完美;也曾迷茫痛苦到質疑人生、看破塵緣。可是也正是因為這個美好的小生命,讓我們渡過那無數個瀕臨崩潰的日日夜夜,正視自己也開始追求卓越。
過去,我以為,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完美無缺。可是這個世界哪有那么多完美,不過是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才更有意義。瑕不掩瑜,這是自古流傳的真理,而我卻要兜兜轉轉,在苦海中掙扎數次才能明白。我終于學會了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還好沒有錯失伴你長大的機會。
1.簡單的陪伴更溫暖
想給的太多,然而能力有限、時間有限、精力有限。這仿佛是一個死循環,走不出的難過區。
與其自責內疚,不如讓我們一起開開心心的玩耍。誰說一定要有高檔玩具,寶寶才能擁有美好的童年。你親手做的輔食,抵得過這世界任何高端食品,不是進口的就是最好的,你做的他吃的會更安心。當然,我是一個不太合格的媽媽。當初風風火火的買了一堆輔食工具,至今用的最多的也不過是那個研磨碗。
講真,我對小團子是有一些補償心理的。他用得到的用不到的買了一大堆,以致于老公總是說我你買的都沒用。原諒我,家小,都快沒地放了,被嫌棄也是正常的。是不是許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心理,總想把自認為是最好的搬到孩子面前,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我買的東西很多很雜,吃的用的,各大品牌的嘗試了不少。然而寶寶最喜歡玩的,竟然是我隨手拿起個什么東西和他玩的躲貓貓,或者干脆用手擋著他的眼睛都會哈哈大樂。所以,你看孩子最在意的不過是你的陪伴罷了,有什么都不如爸爸媽媽陪著他來的實在。
老公陪孩子時間不多,可他最先會叫的竟然是爸爸,現在發音已經很正了。當然,對誰都有可能叫爸爸。媽媽對于他來時,大多數時候都是“man man”,急了的時候才能發出“媽”的音。就是這樣,當我們一起陪著他,老公離開的時候他也會哼哼。在人生的初期,給他最需要的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他生命中不能缺失的最重。
你陪著的時候,他可能會安心的玩,但你一起身,孩子會分分鐘扔下玩具,追逐父母的身影。這便是最初的依戀吧,他竟然是要我全心全意的陪著他。假如我拿著手機,他會和我搶,搶不到就會很生氣。皺著小眉頭的樣子雖然很可愛,但是已經陪他很少了,我怎么還能在這僅剩的一點點時間里降低質量呢。
我堅持工作日的時候每天陪他6小時,當然離家近的便利讓許多人都望塵莫及。但是,你們要知道我也放棄了許多,你要做的不過是權衡自己的生活罷了,沒有舍,如何得?
我十分理解身在帝都的辛苦,有些父母早晨走的時候,孩子沒醒;晚上到家,孩子該睡了。滿腔的疲憊和歉疚都拿物質當了借口。智庫有個家長提問說,自己家的孩子總是哭鬧著要玩具。我的回復有一個問題“你家的老人有沒有用這樣的話安撫孩子:爸爸媽媽上班掙錢給你買好吃的和玩具”,所以,當他想要的東西得不到的時候就會質疑和痛苦了。你看,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根源的。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但是養育過程中的許多問題卻大同小異。除了孩子的適齡行為,還要思考一下大人是否給了他正確的回應。
2.最好的你勝過做最好的父母
我們這一代人,不少人都和父母比較疏離。究其原因,不過是童年時候的生活壓力所做的舍棄,以及成長路上的看似嚴苛實則松懈的管教。
父母確實是一直在為我們奮斗,于是我們總在仰望他們的背影。長大后,我們的理由似乎也那么充足,作為有可能是唯一的一代獨生子女壓力巨大,要贍養父母養育子女,更需要努力拼搏。就這樣,似乎家庭角色的缺少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多少人從小就在你要出人頭地的教育理念中成長,我們的身上承載的不是自己的夢想而是全家的寄托。成績大于天,為了好大學真的是夠拼。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老師的諄諄教誨,莘莘學子的寒窗苦讀,為的真的是有朝一日鮮衣怒馬、衣錦還鄉。因為太在意成績和未來,反而忽視了人格和其他能力的培養。
就是這么一幫在這么清晰的結果(成績)導向管理下長大的孩子,畢業后卻經歷了最多的迷茫和糾結。在我們之前的人,上大學是包分配的,很多人都接受這種按部就班的日子。在我們后來的人,生活相對富裕,他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也更勇敢的去追求所愛。夾縫中的我們,在生存和夢想之間不斷猶豫掙扎,更有甚者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夢想了。
當家庭的重擔壓在身上,不堪重負者不在少數。有多少人的首付是自己解決的,再加上孩子來臨的手忙腳亂,個中辛酸也只好自己體味吧。我們又開始加倍努力,妄圖減輕壓力,卻讓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和生活的重壓仿佛讓人窒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不能自拔的感覺。我們要如何實現所謂的平衡呢?
這個時代,為女人所賦予的意義不可謂不強大。許多人都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女性,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能掙錢、會開車、殺得了木馬、斗得過小三,仿佛一個個都是全副武裝的樣子。當母親這個角色加身的時候,短暫的抑郁緩沖期過后,她們又能滿血復活。
不是事必躬親的媽媽就是好媽媽,適度放手,讓家人幫你分擔一點。不是做事十全十美的就是好媽媽,慢一點、差一點,也不必自責內疚、悲傷逆流成河。你不是一個24小時的圣斗士,可以軟弱,也能糊涂。在做好媽媽之前,先做好自己,寶寶是隨著你的陪伴慢慢長大的。媽媽沉浸在每天的屎尿屁里不能解脫,如何陪寶寶一起尋找更美好的詩和遠方呢?
我不再要求自己做一個百分百的媽媽,而是先做一個99分的自己。2016年,我在自己的成長路上灑了滿滿的雞血,綜合評分70分,給自己媽媽的角色打分是80分。
孩子,從來不是我們止步不前的負累,而是成長路上的相互依偎。工作、育兒、學習,我不斷的挑戰自己,也更能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現實。我能給的最好愛就是優質的陪伴,壓榨自己去不斷提升,也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累嗎?當然累!我們都是血肉之軀,然而更為享受這種戰斗狀態。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得過且過,可是生命如此短暫,總不能辜負時光吧。
讓我們在做一個好媽媽前,先做好自己吧。你,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