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 夏瑜斐
最幸福的打工時光
親和我一起依窗來聽雨關注我個人公眾微信號326634322xiayufei
我租住的房子離我打工的地方有一站路,這一站路貫穿菜市場和一家不大的醫院。
房東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她有三層樓房全部租住了,而我則幸運的和她作伴,住在了她的一側,她是個精煉的女人,雖然七十多歲了,但看起來也就是六十出頭,時常穿一身豆沙色的大外套,挽起的發髻用一個多彩發卡別著,越發顯得干練的很。
我幾次回來晚一些,她開門說:飯 多了一點 送你。話不多但我能聽懂,上海話夾雜著普通話,我推讓,她有些生氣:不吃會壞掉的。我十分感激。后來我漸漸發現,老太太沒有一個人和她來往,也從沒聽到過她打電話。我在猜想想著她的一切:一個孤寡老人,一個有錢人的遺孀……但這只是我的猜想。
我在一家川食公館打工,主要負責揀菜,工作不累,且我根本就不用買菜,后廚倉庫菜房都是一些和善的人,后廚三十多個人來自祖國各地,但出門在外都是一家人,也許是年齡的緣故,我們這些老游民特別彼此關心著照顧著。
負責殺魚的是四川的老李,白白精瘦精瘦的,臉上就有兩只眼睛最明顯,他和老伴租住在離我隔一個巷口,下班一起來走,這家店不要魚頭和魚尾,它們的下菜料全是魚片,魚頭和魚尾魚骨都被每天來的一輛車拉走,我細看了幾次,他們拉走并不是吃的,而是和撿掉的菜葉一起裝的,我給老李說:以后魚頭魚尾魚骨都給我留著吧。反正他們又不賣,扔了怪可惜的。
隔天的菜店里不用,我把魚頭魚骨魚尾一起帶到我住的地方,每天我都要挑最好的帶幾十個魚頭魚尾魚骨,每天我燉著吃,熬湯喝……我用鹽鹽起來放著,還曬了一些。
這一天我突然想是不是該送給房東老太太一些,我把腌制好的還有一些新鮮的放到一個盆里,敲了一下老太太的門,她知道是我,開門看到我端的魚:你買好多哦!我說不是買的,是店里不用的。我屋里還有,這些送給你。她沒像我那樣推辭就端回了屋,我順勢看了她的屋里:屋里收拾的干干凈凈,古老的紫紅色家具,我不知道這老太太每天在房間干嘛。這是一個古怪的迷一樣的老女人吧!
接下來的日子,我幾乎不用做飯了,這老太太每天都等著我下班,我不回去她就坐著等我,話不多,有時吃的好吃我就夸她幾句,她就高興的笑:我發現這是很漂亮的老太太。
我的假期結束的時候,我去交房租,這老太太一分也沒有要,并說以后這間該我留著。也許是我們話語不多但默契,也許她清高孤獨,她不習慣挑剔的眼神,喜歡我,其實我過得一直都是寄人籬下的生活,眼神里應該是充滿著渴望無助和期待。
我感覺她或許依賴上我了。我要走時她眼睛濕濕的,淚沒有流出來,我告訴她我以后還會再來。
老李夫妻倆個去火車站送我,給我帶回了他老家土特產,說他們在這里打工不回老家。
站臺我向他們夫妻倆揮手:下一個假期 我還來!
作者簡介:夏瑜斐,《文學·人生·雜談》原《夏瑜斐的小木屋》自媒體創始人,自諛一枚長的好看的碼字的女人。幼師70后煽情蘇北女子,文字走讀風雨人生,早期刊發文章《農民日報》(曾用名王凝眉),徐州《彭城晚報》縣報多篇(曾用名王婧)中篇小說《緣份》《緣與份》……近百萬字等多篇小說詩歌獲獎,后期自媒體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