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Talk 線場」,是?MindStore?旗下的線上干貨分享欄目。我們發掘在產品、運營、推廣三方面具備實戰經驗、有實戰成功案例的個人,在普及他們的「智識」的同時,幫助個人/個人所屬的機構樹立品牌。
MindStore:簡單地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是楊櫻,好奇心日報的總編輯。
2008 年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進入剛創立不久的第一財經周刊。大概做了 2 年半記者,然后是編輯,直到創業了,變成了一個職責更復雜的編輯。
與《第一財經周刊》原總編輯伊險峰、科技主編黃俊杰一起聯合創立好奇心日報,是我一個重要的職業決定,它基本上包括了我對國內媒體行業的一些看法和不滿。
我的職業履歷非常簡單,不過也并非很常規。我認為,在工作這個層面上,和誰一起工作是最重要的。
MindStore:對于你現在的工作,你有什么特別想說的嗎?
首先作為一個新媒體,它改變了以往雜志給我設定的作息,也讓我得以更密集地觀察這個世界。
其實好奇心的流程和普通的媒體采編并無本質不同,但是互聯網讓交流隨時隨地發生,也讓一切迭代更迅速。
所以我傾向于把自己的工作定義為物色更好的人才,定義好奇心日報為這個市場提供的價值并且把它變成產品。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以一種比較優雅的方式,制作不會浪費別人時間的信息。
MindStore:工作當中,最讓你自豪的成果是?
好奇心用兩年的時間,構造了自我造血的機制,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互聯網廣告的一個空白。我們發現人群的價值,并且強化它。
從內部管理的角度,首先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設定了原創 + 團隊合作的工作機制。好奇心的生產量相對于聚合類閱讀產品雖然不大,但是已經算是三天制作一本雜志的程度。如何快速培育適合我們工作節奏的年輕人很重要。
從大的角度說,好奇心日報的調性得到了讀者的肯定,并且聚攏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做中國最好的綜合類媒體,當然如何界定這個“最好”,我相信這個標準已經存在很久了。
MindStore:你為什么會從事這份工作?
興趣。
我喜歡觀察這個世界,也比較擅長把這些觀察表達出來。
另外,第一財經周刊的工作啟發了我對商業世界的認識,它很迷人。
MindStore:在工作當中,你如何一直讓自己保持進步?
讀很多書,看一些厲害的同行產品,不過它們基本上都來自國外。
還有一個好辦法是認識一些厲害的人并且和他們一起工作。
MindStore:這一次 MindTalk 線場活動,你打算分享的內容是什么?
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方式有什么缺點,好奇心日報針對這些缺點做了什么改進?
在改進內容生產方式過程中,好奇心日報如何提出了「好奇心研究所」這個受歡迎的產品?
「好奇心研究所」這個有 UGC 色彩的產品是如何發展的?(如何解決冷啟動問題?如何保證用戶留存?內容如何策劃?等等)
「好奇心研究所」已經運營一段時間,這過程有什么經驗的總結?
下一步,「好奇心日報」和「好奇心研究所」會有怎樣的發展?
MindStore:你希望聽眾們,可以從這場活動當中,學習到什么?
各取所需吧。
本期 「MindTalk 線場」我們邀請好奇心日報總編輯楊櫻,于 8 月 31 日晚上 20:00 – 21:00 分享好奇心日報與好奇心研究所是怎么運營的。訂閱微信 MindStore ,并輸入“好奇心”,可獲得參加活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