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臉非臉
“臉皮厚”,說的絕不單單是我們皮囊之上那張臉的厚度,而是中華文化中“道德”的另一種解讀—沒有了道德感。
2.沒臉見人,沒的便是純良的道德
我們常說“沒臉見人”,它深層的含義說的便是道德上有污點,易受前夫所指。
3.面子取決于社會資源的多寡
“看我的面子”,可以這樣解讀“給我這個和你相當的社會資源的人一些人情,讓一讓資源少而處于弱勢的第三方”。
4.給面子,看得是社會地位
一個能給他人“面子”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他的社會地位比“要面子”的那個人高。
5.病態的成功—要“面子”,不要“臉”
為了所謂的成功,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更高的社會地位,有的人可以完全舍棄“道德”,即“不要臉”。
6.失敗的人生—沒“臉”,沒“面子”
有些人為了社會地位,而不顧道德,但最終一無所有,眾叛親離。
7.堅守的人生—沒“面子”,但有“臉”
有些人哪怕終其一身都沒有社會地位,但只要他恪守道德準繩,那他的人生便有意義。
8.奮斗的人生—用“臉”賺“面子”
有些人即使暫時缺乏社會資源,但是他們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道德,一直在努力,不曾放棄。
9.精彩的人生—有“臉”,有“面子”
有些人既有崇高的道德,又有豐富的社會資源,于是他們的人生注定精彩。
10.溫情的人生—有“臉”,有“面子”,還樂于“給面子”
最有人情味的人,是那些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又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樂于給弱勢群體分配資源的“有臉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