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作者:(日)奧野宣之
方糖評分:三星
核心觀點:
1.筆記讀書法:以輸出“讀書筆記”為目的而讀書
2.主題讀書法:同時閱讀同一主題的N本書,如同幾位專家進行討論,最后得出更加完善的答案
3.最好是你想要解決某個一直在煩惱的問題,或者某個主題讓你非常感興趣,再去閱讀
一、筆記讀書法
——以輸出“讀書筆記”為目的而讀書
筆記讀書法的方式:摘抄對自己重要的內容 + 自己對這篇文章評論感想
人們經常說“當你為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才會真正理解它”。
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讀書的目的從“讀完就好”變成了“寫讀書筆記”,讀書的重心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因為讀了書而要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思想輸出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1.只摘抄讓你有心動感、頓悟感的部分
摘抄并不是讓你大篇幅地原文摘抄,這根本是浪費時間。
如果這篇文章的某個部分顛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認識發生動搖,在抄寫或者重讀的過程中仍然讓你信服震撼,這種部分就是值得摘抄的。而你的摘抄應該盡可能地從簡從速,縮短篇幅,且用自己的語言重述比直接摘抄原文更好。
2.一定要寫下和你生活相關聯的感悟
閱讀之后,這本書對你的想法和生活產生了影響,才算得上你和這本書建立了聯系。
筆記讀書法有什么好處呢?
——為了選出這本書的重點,你不斷閱讀、劃重點、寫備注,這一過程本身就加深了理解。
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進行讀書、劃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閱讀。這種多次閱讀后留下的印象肯定會比普通的閱讀深刻好幾倍。
“這部分和那部分講的雖然是同樣的內容,但是剛才重讀的時候感覺這部分更容易看懂。”
“這頁雖然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但是如果去掉這部分就沒辦法承上啟下了。”
“只要摘抄了這一句,其他的內容都不用再抄了。”
當你像這樣一邊思考一邊確認重點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多讀幾遍,在不斷思考、不斷重讀的過程中理解得更為透徹,印象也更為深刻。
為了寫出讀書筆記,你會要求自己整理思緒,更有條理地表述重點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在與人對話的時候,在闡述的過程中,語言會不斷得到整理,思維也會逐漸清晰。
為了向對方傳達自己想說的內容,我們會自覺地把雜亂無章的想法組織起來,然后才能通順地說或寫出來。由此可見,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常見的思想輸出。
哪怕是你自認為非常了解的事情,一旦需要向別人說明或寫下來,還是會出現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正因為這樣,演講和寫作都需要經過全面的準備才能開始。知道自己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我們才會去仔細調查那些我們從未在意過的出處、資料,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
二、主題閱讀法
例如,以“工作與結婚”為主題,同時閱讀相關的三本書
A書觀點:倡導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B書觀點:講解如何與異性交流
C書觀點:提倡讓婚姻為工作提供助力
這三本書各自提出了有益的觀點,我們讓三本書互相爭論,最后再做出評判。
打個比方,這就好像請三位專家圍繞某個問題給自己提意見,并讓他們進行對比和討論一樣。經過整理總結以后,漸漸就會得出一個讓自己信服的結論。
三、讀書不要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
最好是你想要解決某個一直在煩惱的問題,或者某個主題讓你非常感興趣,你再去讀。
漫無目的地讀書,就像是完成任務,讀完后很難再記得,獲取的信息也極為有限。你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讀書,而不是別人推薦什么讀什么。只選擇自己真正想讀、有必要讀的書,排除掉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不需要、沒必要讀的書。
所謂讀書的動機或者目的,就好比照片的焦點。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遠處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讀書也一樣,如果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同一本書,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四、專注于讀“對自己很重要的部分”
讀書的重點是你自己認為哪些內容重要,并將其徹底消化。
讀書并不是語文考試,沒必要拼命去思考“筆者想要傳達什么”,只要關注自己想關注的內容就好。如果書中有的信息對自己來說無關緊要,那就干脆丟掉。
微信公眾號:方糖筆記(fangtangb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