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密林中的書屋與海港(自傳部分)

注:寫這一篇魔法密林港2018版人生歷程和自我介紹的契機,是我校犯煩人而最浪費時間的《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的暑假作業——8000字自傳。因為一些原因,估摸著老師沒打算給我分數,就以這種最真實的自我介紹隨便應付一下——眾所周知的是,想要拿到高分,簡歷想被人看上,就永遠寫不出真實的自己。寫真實的自己,反而對于作業要求來說,成了一種應付。

不做白不做。借這系列文章,我想好好說一說,為什么我的昵稱現在叫做“魔法密林港”,而為什么我之前的昵稱叫做“蝸牛”。

2017版代自我介紹:《依賴動畫角色和天氣氣旋的生活方式》。



我喜歡魔法密林。這也是為什么我始終使用魔法密林港作為我的ID名。港則是海港、港灣的意思。


這是我7歲的時候,在游戲《冒險島》中所接觸到的景觀。現在,我的年齡已是當時的三倍,但是,這一奇幻而童話的意象,自打那時起就深遠地影響了我。因此,此后,無論去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我都忘不了尋找密林中那魔法與智慧的光芒。

這才是我真正想寫的自我介紹。因為我的人生本來就是由這樣童話而神秘的,充滿智慧的童心構成的,由如魔法密林中的晨曦一般,溫暖著我的一束束微光構成的。


我已經提到過,我不喜歡做自我介紹,尤其是不喜歡做應用類的自我介紹。包括為了職規課做的自我介紹,為留學準備做的自我介紹等等。事實上,正是因為所謂職業規劃老師無理由單方面的故意為難,我甚至要把這樣一篇自傳給一個恨我的、故意為難我的人看,我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所有的所謂“自我介紹”都是如此。只要是給人看的自我介紹,就要我分析我的教育就職經歷、工作經驗、所作出的業績什么的,總覺得和真正的自己沒有什么關系。很多自己性格中的東西,在這種場合卻是沒必要說出來的,也沒有辦法說出來的。


要說的話倒是能說出一些,比如已經如此出眾的天氣分析經驗,對全國各地地形的熟悉,有較強的思辨能力,較好的理性思維等等。如果說按“國際慣例”來自我介紹的話,更可以堆砌很多很多的好虛無縹緲而且很無聊的“國際慣例形容詞”,譬如尊敬師長、興趣廣泛、勤奮好學、務實肯干、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善良友好、樂于助人之類的,感覺是個人都可以也都會往簡歷上面扣的那種類型。

再者,我還以十年的氣象愛好者身份,傾我的全部心血和知識編寫了400頁的,長達十幾萬字的,成完全原創教學體系的《白話氣象》三部曲,這可以說是我至今為止的巔峰之作。這本來算夠特殊的事情了,可是連這,我也覺得并不能完全代表我自己——它的目的是帶領大家進入那個世界,而不是來講我自己的事情。簡歷中所寫的那些事情就更不用說了。

可是,我想寫寫我自己。

簡書提供的這個平臺,讓我真的獲得了展示真正的自己的機會。可以說我寫的所有文章,都比現實中的世界更能代表最本真的我。



被美麗的朝霧所幸福地籠罩的過去

我覺得這句話就是我認為我目前為止的人生。

我喜歡微光,我還喜歡朦朧,因為它讓人在柔和的、舒適的氛圍中,能夠動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美的世界。而朝霧,就是這兩個意象的綜合。然而,我再清楚不過地知道,這一切朦朧,實際上只是為了幫助我逃避枯燥而索然無味的現實而已——如果抽去一切“夢”的元素,我的現實感覺幾乎可以失去80%的色彩和豐富度,這樣的話,最大的樂趣將會是編寫《白話氣象》,并感受氣旋影響下的世界。

朝霧會讓人迷醉,而迷醉的后果就是有點失去了對現實的把握力。然而在我的成長史上,我經歷的幾個最艱難的階段,卻都立刻有魅力的朝霧,幫我脫離這個困境。這讓我無法否定,甚至逐漸開始完全肯定“夢”的作用。

2007:由活潑至內向的轉折

直到2005年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說幾乎是完全的幸福——這些幸福,我也不記得了。唯一記得的事情,是2004年遇見了冒險島,遇見了魔法師這一職業,遇見了魔法密林這一影響我一生的地圖。

2005年因為某家人關乎生命危險的某重病,至2007年的這一段時間成為我第一個困難期。長期的借貸,家人相互之間的不理解,漸增的壓力與日益暴躁的家庭火藥味,這些相對于其它許多人來說仍然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對于到那之前有些一帆風順的我來說,這可能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的前奏。

而這一轉折點,終于在2007年5月,以福州烏山小學的林丹老師的惡意教育為導火索爆發。這也讓我從此對不負責任的老師懷滿了恨意。事實上,小學、初中、大學,我都不同程度地遇見過不負責任的老師,但能夠比大學部分老師還不負責任的只有小學這位老師了。我始終認為當了教師這個職業卻對學生不負責任的人,是社會毒瘤,應當判刑。

當時我在班上名聲還行,可能因為過于從小對于數學就過于聰明,我當時是不是有一些故意仗著自己聰明做了一些不合適的事情,我已經記不清了。總之能記得的是,每逢場合,林丹老師總說我‘品德素質低下’。一次年段三好學生評選,我拿了最高票。投票結束后,林丹老師在班會上事后來了一句:‘是,這位同學學習成績上是不可否認的,但至于人格修養呢?我希望大家綜合兩方面因素,再三考慮。’并發起了第二次重新投票。在平局后,她發起了最后一次重新投票。在她的動員下,我終于落選。

在此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該老師對我刻意多處為難,并在2007年5月31日的中午,她還把我逐出了托管班;本來是下午歡歡樂樂高高興興的活動,她在這個中午打電話給我爸,讓我趕緊回家。我至今還記得,我從烏山路旁坡的花團上滾了下來,哭著上了剛剛披上新裝的,車前還帶著紅花康馳809路公交車。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我刷學生卡時,809的公交車司機當時覺得我是不是和父母走丟了的和藹、關照的表情,以及父親在單位門口張望四周準備隨時開始打人的憤怒表情。于是,傍晚,面壁、打罵、檢討,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開始、持續。


這次重大轉折帶來的不僅是轉學,而且是性格上的根本變化。從此之后我就終于知道,所謂得獎,所謂相比別人優秀這件事,所謂和別人比成績的這件事,不會給我帶來半分錢的幸福。我的幸福可能只有在虛擬世界中才能得到,就比如當時的冒險島。

冒險島就是我當時唯一的慰籍。

難以想象,當年的冒險島,14年后的現在,我仍然無法割舍,還在通過各種渠道試圖去找回當年的那種感覺。

在魔法密林里缺錢買藥水急得直跳的時候,被和藹的陌生人搭話送錢,他還真正關心了我的學習,一起坐在樹枝上,坐著冒險島中的“休閑椅”,開窗口聊天的悠閑、暖心的感覺;一起開開心心,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完成組隊任務時的感覺;這是我至今為止最溫暖的人際關系。今年重回冒險島時,也被人好心地送了錢,送了裝備,被人一起陪著坐船,一起看風景。這種感覺真的太棒了。那是小學后從未體會過的溫暖。

于是,當時我第一次幾乎沉迷于網絡游戲,做出了很多我現在的自己回想起來都不信、都覺得可怕的事情——電腦鎖起來了,就去尋找家里的鑰匙;寬帶網絡需要密碼,我就試圖去破譯;借著暑期夏令營、學習英語等名號去玩冒險島;去同學家、親戚家玩,最重要的也是能玩到冒險島。冒險島成了我每天的期待,成了在福州九色鹿學習英語的動力。沉迷固然讓人瘋狂,但是歪打正著的是,它在整個成長史中看來,卻給了我很積極的一面。

當時的冒險島是我的唯一救命稻草。如果沒有冒險島,我大概在那時就會崩潰。


就在那時,那冒險島中荒蕪冷落的勇士部落高原,形成了我對戈壁灘的第一印象;陽光透過滄桑的樹干,清秀明亮又神秘的枝干世界,形成了我對森林的第一印象;煙霾繚繞,血霞染紅天際的廢棄都市,形成了我對都市的第一印象;藍色的海洋,灌木中的小野花,可以望向遠方的陽光沐浴的明珠港,形成了我對海岸海灘的第一印象;天空中的花園,女神的棲息地,充滿夏日氣息的天空之城,形成了我對庭院的第一印象;當然,互幫互助,真正的相互協作產生的友誼,也形成了我對朋友的第一印象。以至于,我如今的整個審美觀,幾乎全部架構在冒險島之上。

從此,我的生活開始更多地被書與ACG作品所影響,這方面影響的占比越來越多,直到現在。

2008~2012:出生以來最棒的一段學術與現充生活

從2009年起,我和同學的友誼開始漸漸恢復,并且在2010~2011年又在屏東中學交到了不少朋友。還記得在五年級社會實踐時對其它同學動手能力的羨慕,從而產生了欽佩的感情,還記得我們使用五子棋和圓規,在學校光滑的桌面上玩著簡易冰壺和百來種桌上游戲的日子,還記得我當時竟然天天到人家家里打羽毛球,還一起約出去踢足球、打籃球,也還記得我們使用礦泉水瓶在學校的田徑場上玩起足球的日子。2012年,還有過跟著福州一中天文社在鼓嶺上看流星雨的日子。想起當時的現充生活,真的有些讓人懷念起來都能在嘴角上掛上笑容。

在這段時期,我又重新撿起了競賽——這段時期的競賽已經單純地是因為學習有意思,而不是為了拿名次。以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為契機,為了看MSDN,為了探索Linux,為了讀懂那本《C++ Primer》,也為了能玩玩高檔的Visual Studio 2010,我史上唯一一次沉迷于知識的世界,在這個基礎上與山東等地的信息學奧賽圈內人線上交了朋友,還一度去翻譯GDB的調試文本,Topcoder題目,美國的一些奧林匹克競賽指導網站,甚至加入了Tyvj的翻譯組;這個時期以莫拉克為契機,我也進入了氣象啟蒙階段,當了臺風論壇的版主,并且還抱著天原等教材啃讀,在這個時期根據論壇的精華帖獲得了大量大量的氣象知識,并經歷了臺風妮妲、鲇魚、莫蘭蒂、梅花、達維、天秤等一代傳奇;在數學上,面對大大本的奧數題解教材,我竟有了“數學世界竟然如此神奇”這樣一種好奇心,成天坐在爸爸辦公室空著的會議室里,津津有味地讀著那本書,暑假還聽著爸爸給我講那本日本的奧數。

這一階段參加的學術活動可能是我有生以來最多的。我參加了2008年的日本特邀中國優秀學生的友好奧林匹克競賽,NOIP2009、NOIP2010、2010年華羅庚金杯賽全國總決賽筆試場、NOIP2010,2010年的廈門雙十中學夏令營,2010、2011年的“希望杯”以及2012年的全國數學競賽,所拿的獎牌、獎狀也數不勝數。

與此同時,屏東中學的陳靖老師非常鼓勵我把自己心理想寫的東西寫出來。這是我遇到過的最好的老師之一。正是因為當時的啟蒙,我才有了之后這么流暢的文筆。

在這個期間內,我可能第一次有了“學習原來這么快樂”的感覺。這種感覺我至今都想找回來。如今的學習,總覺得有一種莫大的壓力,總覺得是一種完成任務的解脫,再也沒有當初的那種“太有意思了,我今天就要學學這段知識”的感覺了。而與此同時,冒險島的事情也忘到了九霄云外。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還終于有了“覺得一個女孩子挺漂亮的”,上課也會偷瞄幾眼,被搭話也覺得能開心一個晚上的這樣一段時期。這畢竟是青春嘛。反倒不可思議的是,2012年是我最后一次能感受到在真實生活中“喜歡”的這種感情。

旅游上,2010年的世博會和山東之旅,2011年首次的獨自旅行(廣西之旅,這也是我的最后一次全程跟團游),2012年的阿壩、鳳凰、張家界之旅,都并不是能給我留下太多印象的景色。不過,從此之后我就對獨自旅行上癮了,也是在為我后面的旅行打下基礎。


可以說,這個時期內在學習生涯和人際交往生涯方面,我走的很順利。如果日子就這么順利走下去,我可能會成為一般意義上相當成功的優等生,和別人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我可能將考上名牌大學,并且簡歷里面填滿了所獲得的數學與信息學獎狀。我將根本不會像現在一樣,愁簡歷里沒有任何東西寫。

2013:動畫將我從黑暗中拯救

2013年的所有事情,都收錄在了一份年鑒中。這也是我心理波動最大最大的一年。看似平靜的四年,暗流中的許許多多的家庭矛盾卻仍在不斷積聚,并最終以搬家為導火索爆發出來

當然,本節涉及許許多多不便透露的家庭瑣事。

總之,在這樣一個并非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晚上瞪著彎彎細細的梢頭明月,早晨聞著那北方送來令人惆悵的空氣;而在城市心中緊鎖的我,卻似乎怎么也撥不開周圍的一團神秘力量。

2013年1月11日,我送出了一封信。

八年的混混而過,八年的絕望,八年的不解,都化為最猛烈的一擊。次日,當我小心翼翼地交出這封信時,我是不抱希望的。我怕他看也不看就把我多年的感情付之一炬。是的,當時我在想,如果它要把這張信撕毀,我對這個家將徹底不抱希望,親情也將一起隨風飄逝。

幸運的是,父母的本質都是好的,并且好好閱讀了這一封信。于是后期我又連寫了多封。


在另外一方面,寒假我卻遭遇了連續的失眠。我感覺在租來的房子中,頭暈目眩,什么也干不成,只想睡。到了寒假,情況更為糟糕,我開始失眠。我寫道:

健康,學習狀態全部遭到摧殘。痛苦、傷心、絕望不斷刺激著我的腎上腺素。我的成就難道就要被這次搬家而毀滅了嗎?我就將因為這個一病不起了嗎?……我就要浪費一個月,不做任何事嗎?我就要在這樣的房子里對著白墻孤獨終老了嗎?我生命這樣還有意義嗎?

寒風凄切,我毅然騎上自行車,想著那給我童夢的鼓嶺再一次前進。在冬日凍結了的空氣中,2013年的大年廿八,春節前兩天,不斷流出又凍住的鼻涕。我擦著汗,睜著反襯著雨后巍峨清秀的鼓嶺的眼,貫穿華林路、化工路,奔向我那心靈的歸宿。也許那時我已經抑郁到不用想什么就淚眼朦朧,無數情感已說不出口,無助的眼在一步一步盤山公路的移動中,偶爾對一道道彎,一塊塊石頭傾訴凄涼。

2013年2月8日的清晨,鼓嶺的PM2.5≤1,那純凈的空氣與世外桃源,深深地打在我的生命中。

由于抑郁造成身體健康狀況的急轉直下,寒假中2月2日、9日(除夕)、13~14日(初四~初五)和19~21日連續出現四次生病過程,總計瘦了二十余斤;最后一次甚至發展到發燒到39.4℃,四肢無力。那一個春節,對于我來說,可能是迄今為止最無節慶味的春節,也是從此之后,我對春節再沒有任何期待。而2月8日那極其辛酸艱澀的日記,也成為迄今最讓我不忍視的一篇日記。


就是大概兩三個月的時間里,我開始徹底習慣了一個人獨處。

夢想著我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每天盛開于不同的角落,養料自給自足,沐浴著陽光和雨水。我行走在山水間,帶給世人溫馨美麗。我還行走在人們少及的山谷中,和山爸爸做最快樂的交流,卻不用擔心人們奪了我。當我老了以后,茫茫白雪中,我能深藏最愛的那座山的懷抱里,卻不至于面對高樓與房子孤獨終老。

在整個2013年,沒有遇到動畫之前,獨處、鉆死腦筋,讓我幾乎如行尸走肉般活著,沒有遇到任何能讓我開心起來的事,每天就是一天一天地過著。


作為當年限定的精神支柱的,是我的故鄉情。我寫道:

我會回來看的,無論我最后走到哪里,在天涯海角的哪個角落,我一定會回到這里,看我昔日的伴侶來年的變化。無論將來有緣做什么,用科技、辛勤或其它手段,我要么幫助福州,回報福州,要么為福州爭光。


@菩提守望 2012年5月31日攝于鼓嶺

搬家事件最后以立刻搬新家(就是現在閩侯的這套房子)得到圓滿解決,但由此引發的有關于人生意義及快樂源泉的探求持續了相當久的一段時間。在抑郁中,一些平時不被想到的終極問題似乎紛至沓來亟待解決。人生之意義,在當時竟只是為了死守人格,報效福州,這樣的描述未免讓人覺得有點悲壯。更關鍵的是,它并未包含多少的快樂,一些只是“忠”、“義”、“仁”層面的東西,這種純到的性質的東西或許會讓我的人生死氣沉沉,也是壓抑人性的一種東西。在10月下旬之前,我都不斷試圖解開這謎團。在這之中,有文章《春光遍灑》等描繪了我當時的感受

現在想來都有些可怕,2013年在那樣的抑郁環境下,我幾乎誕生了一種宗教情懷。由于是在一域條件下產生的一種近乎幻覺的心態,我也不能準確地表示出這段經歷對我之后的價值觀有沒有影響。當時對薩頂頂的歌的癡迷,當時在云南旅行時在松贊林寺那虔誠的心,以及當時幾乎以宗教的方式去依賴自己的故鄉的感受,至今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人際關系上,當時的高一七班是一個絕對的整體。在告別那時的高一七班后,我就再也沒有和自己班的同學有這么親的聯系過。離別前夜的那段和舍友動情和真誠的對話、離別的淚水,還有離別時那燦爛的星空,都成為我永恒的燦爛的青春記憶。這也是我最后一次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青春”兩字的魅力。

打那以后,我的心態再次陷入絕望。畢竟,當時那樣錯誤的心態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為福州做貢獻,這種臨時找來的宗教性依靠,并不能為我解決實際問題。9月份我寫道:

我現在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完全沒有什么動力告訴我未來該做什么,或者怎樣活下去。


拯救我的,正是2013年10月看到的動畫,從而第一次有了以戀情方式喜歡動畫角色的情感。

灰原哀這種兒童向動畫角色,是相當孩子入坑的入門角色,而我竟然在高二的時候喜歡上灰原哀,也是十分奇怪。現在看來,當時灰原哀相比于我之后喜歡的其它角色來說并沒有什么特別出彩之處,但是在當時,這是一種全新的形式,一個全新的世界。打開了這個世界的我如魚得水,覺得生活找到了希望。

自然,深深吸入動畫中的代價是再也沒有喜歡的人,只有喜歡的角色。五年沒有辦法找到在現實中真正有“喜歡”的感情的人,這可能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性格扭曲。然而,直到今天,動畫角色的作用還像當時一樣,是心情糟糕的搶救劑。只要有一個動畫角色在陪伴著我,無論心情多糟糕,都有機會搶救過來;從而,我幾乎不會將自己的氣撒在別人身上,從而基本始終能夠理性地、就事論事地、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這不是什么品質問題,只是因為能自己消化的情緒,為什么不自己消化呢?

可以說,2013年是我人生到目前第二個重大轉折點。在經歷過人生終極意義的困擾與三觀的重大變革和重塑后,我的三觀和性格逐漸往現在的狀態發展。

2014~2017:行動力的爆棚與價值觀的形成

自二次元啟蒙后,我就愛上了這個世界。那是一個充滿著美好又真實的情感的世界,它讓少年時期缺失關愛的我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更讓我補上了希望與夢想這兩個支撐生活最重要的東西。有一份《千與千尋》的影評說:“也許,那個迷失在絕境的孩子曾有一份幸運,得到過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指引,一點微不足道的善意,那么所有這一切也都將被深深銘記。只有經歷絕境的人才知道那份舉手之勞對他人可能意味著什么,在今后的人生中,他也不會忘記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我覺得,二次元世界就給了我這一份幸運。它補全了我的心靈,讓我發現我最真實的情感和最真實的理想。

二次元世界到目前為止仍然取之不盡,不斷有新鮮的角色、新鮮的劇情在給予我正能量。有了二次元世界后,我再也不用顧慮“做砸了怎么辦”這個問題——畢竟只要看到角色,這種煩惱就能拋到九霄云外。我的行動力也得到明顯提高。2014年,我一掃前一年的陰霾,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包括首次做面向班級的定期天氣預報,以天氣榜形式公布于后黑板,并為此做了大量的創新;包括首次公開自己喜歡二次元世界,首次用二次元飾物裝飾宿舍,首次和舍友們打籃球,首次發放新年賀卡等,這些都讓我緩解了由內向性格帶來的遺世獨立感,在更能跟隨自己的節奏做事的同時,和同學們更能相互理解、支持。行動力還包括一些維護自己權益的事情,還包括首次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首次為家長極力推薦的,我不想參加的競賽做出棄賽,首次主動提出換同桌,并且在各個場合都敢于站出來主張自己正當的權益。

這之后,我有了更果斷的行動力,有時帶來了更好的結果,有時也帶來的更壞的結果——這是好事,這才意味著人生開始豐富多彩,充滿波瀾。2015~2017年,我下的重要決定包括高考前的走讀、報考蘭州大學、完成順時針九日畢業旅行、嘉峪關暴雪旅行、青海家庭旅行、嘉峪關逃沙旅行、降級轉專業、以及來回十五天的日本之旅等。所有所有這些都能在簡書過去的文章里找的到。

此時的行動力,并不是在學術方面的,而僅僅是我去想著“什么樣的環境是我喜歡的”,然后果斷地去選擇那樣的環境。這時的生活已經與2009~2012那個階段完全不同。這一價值觀的形成當然是受動畫影響。在我的18歲生日,開出了一張大清單,寫滿了我想要完成的事情,各種我喜歡的事情,以及被我深深珍藏的那些回憶。這就是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吧。我太清楚我喜歡的是什么,因此每次旅行,我總是費盡周折,就為了尋找我心目中的那束“微光”。我太清楚,我和別人的審美觀太不一樣,畢竟我的審美觀建立在魔法密林之上。


這之間,當然仍有煩惱的事情,特別是因為太清楚自己喜歡什么環境,又行動力過高,有時候也會因沖動導致做出不可思議的舉動——我當時還認為那是理性的。例如在經歷了兩年幾乎都在自學,大部分老師講得爛到聽課都是一種浪費時間,強制活動又多如牛毛,一邊卻還遭受各種領導左威脅不讓畢業右威脅退學的大學生活后,2017年5月又被書記威脅退學時跟家長說,第二天就回家吧,我火車票馬上買了,我不上大學了,上大學累死了,我送快遞去吧。還有一些小事,例如舍友關系上的一些困擾,例如氣象局違法行政執法的事情,當然還有高考的壓力,以及高考詭異評卷導致的異常低分的惋惜。不過,這些事情相比于2013年來說,已是小菜一碟。

而就在這一階段,因為受氣象局的水軍對未成年的我一陣謾罵,包括在蘭州大學被班委和輔導員大量無端指責,并用“集體主義”來道德綁架內向人;兼有過去在親戚中遭受的大量無理責罵,我開始知道我討厭什么樣的人。我討厭利用傳統文化道德綁架來獲取自己利益的人;討厭冠著“集體主義”旗號強迫人陪著他做事的人;討厭不就事論事,直接人身攻擊的人;討厭說話和行動只為展示自己優越感的人;討厭不了解別人卻亂扣帽子的人;討厭毫無對話態度而只為了爭個贏的人。

在這一階段過后,我可以說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觀。我的人際關系準繩開始以喜好為基礎,和同好果斷交朋友,和周圍的人就事論事,真誠坦率地處好友善的弱關系,而一旦對方懷有惡意,開始把我當成展示優越感、權力的工具,開始人身攻擊我,就直接斷絕與他的關系,迅速拉黑——我覺得這樣的人是沒有價值和他多爭論,多交流,也沒有必要和他的人生有什么交集。

遺憾的是,這導致了另一個矛盾——一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和學歷、工資、獲獎次數等幾乎沒有任何關系,也就是和所謂簡歷里寫的東西沒有任何關系。倒是和他像我這樣寫的文章關聯度更大。這就意味著認人識人來選擇環境成了我最大的矛盾。我幾乎只能以碰運氣的方式去體驗我喜歡的環境,而有一個好環境,我都會感謝上天帶來的運氣。

努力的價值絕對沒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大,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再加之人生軌跡上許許多多的事情,讓我認為我不想成為精英,我開始逃避精英環境,壓根沒有往精英環境努力的動力,選擇宿舍等環境時也特意選擇學習成績和我程度相當甚至低于我水平的人作為舍友——因為這樣更接近我心目中的平等。我已經完全喪失了上進心。又因為特異性,我的生活方式也開始完全獨立于他人


絲毫不想否定我的性格、價值觀,大點說現在的自己,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成分是二次元影響而塑造的。這不是什么值得羞恥的事,當然也不是什么值得驕傲的事,這正是我的成長歷程而已。好在現在世界上也算是開放的,喜歡ACG在年輕人之中也再不是什么稀奇事,要說被作品深刻影響,也就和以前被小說深刻影響一樣,對于內向人來說就是普普通通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更何況,在道德品質上來看,做事風格讓人舒服的程度來看,以及辦事能力來看,喜歡ACG的人明顯不見得差于其它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