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嘗試了1600多種不同的材料,才完成了電燈的發明。他真是一個鍥而不舍的人, 我們應該朝著他學習......
然而你以為我講雞湯?本文從頭到尾是來批判愛迪生的。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愛迪生給整個世界帶來的價值功不可沒,但是作為一個發明家的話,專門研究如何創新的 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Altshuller) 則要強勢站隊出來批評愛迪生了。
這個人是誰?他既然是發明家,那也沒有愛迪生出名啊?怎么可以站出來指手畫腳呢?
不過,這個人的確是有這個底氣的。這家伙從1946年開始領導數十家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體,通過對世界高水平發明專利(累計250萬件)的幾十年分析研究,基于辯證唯物主義和系統論思想,提出了有關發明問題的基本理論。 而總結出一套發明的基本理論TRIZ。
也就是這個人專門研究發明方法的,在檢驗他發明方法的時候也順帶申請了一些發明。根里奇一共寫了5本書,都是關于TRIZ這個發明方法的。研究的如此專一,所以他的這個理論,我們真的可以看下啊。于是我看了根里奇 《創新算法》這本書。
的確驚為天人!
書的主題是講,如何創新?那我們看看創新有哪些方法呢?
試錯法
愛迪生等很多發明家使用的方法稱為試錯法,顧名思義,試錯法是一種通過對可能的解法不斷嘗試的一種解題方法。
連愛迪生自己也承認,他完成每個發明平均需要7年的世界,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尋找解決方案概念上。
和愛迪生一起工作的尼古拉·特斯拉(Nicola Tesla, 不過后面成為愛迪生死對頭,所以這些話也不一定客觀中立)評價愛迪生說:
如果愛迪生要在干草叢里面尋找一根針,他不會浪費任何時間去判斷針最可能在什么位置上,他會立刻像蜜蜂一樣撲上去,辛勤的檢查每一根稻草,直到找到那一根針。
這種方法低效,能解決問題主要憑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有運氣。
試錯法在簡單,較少選項的情況下比較成功,但是選項較多時,進行試錯就低效了。
所以,試錯法可以用在在下面的這個場景里
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完成所有可能解嘗試。
這也就意味著選項數量少,見效時間快,或者計算能力無窮大。
編程調試(反饋時間快)、機器學習(計算能力足夠大)、精益創業(反饋時間快,有限選擇)都是可以應用的領域。
但是如果愛迪生去嘗試1600多種不同的材料而發明了燈泡.....那么...他真鍥而不舍。
頭腦風暴法
維基百科定義為:
頭腦風暴法(英語:Brainstorming),又稱為腦力激蕩法,是一種為激發創造力、強化思考力而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法。此法是美國BBDO(Batten, Bcroton, Durstine and Osborn)廣告公司創始人亞歷克斯?奧斯本于1938年首創的。
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人進行。參與者圍在一起,隨意將腦中和研討主題有關的見解提出來,然后再將大家的見解重新分類整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提出的意見和見解多么可笑、荒謬,其他人都不得打斷和批評,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
毫無疑問,頭腦風暴的確是一個偉大的方法,是現在創新的一種很通用的方法。
根里奇這里自然也同樣的批評了頭腦風暴法。
1.看上去有效,實則花費大量時間,比如50個人花一天時間才解決了問題,等同于1人50天。
2.在簡單的創新級別上有效,但是更高級別的復雜問題上的創新則無法逾越。
3.不控制思維,不斷的移動,但是經常錯過應該停下來了的點。比如指向一個正確解法的想法鏈條被提出,并且不斷接近,但是可能會立即被一個全新的想法所打斷。一切又回到出發點。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創新的最好方法呢?
這里我的觀點是,頭腦風暴還是有點用的, 也要看具體的使用場景了。
TRIZ
終于,主角要登場了,就是根里奇提出的[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也縮寫為TIPS,發明式的問題解決方法論)。
是一種如何研究創新的方法,普通人可以通過學習TRIZ而成為發明者。
它的理論核心如下:
1.總論(基本規則、矛盾分析理論、發明的等級)
2.技術進化論
3.解決技術問題的39個通用工程參數及40個發明方法
4.物場分析與轉換原理及76個標準解法
5.發明問題的解題程序(算子)
6.物理效應庫
TRIZ現在的理論已經趨近于完善,理解難度也很大,看了上面的一堆字你也應該服氣了,推薦可以看下我文章最后的鏈接,初步了解下ARIZ。
TRIZ是一個包括由解決技術問題,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到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也就是當你有一個地方需要創新的時候,就按照他的規則一條一條的分析,然后就可以很快找到創新的捷徑。
那么你會說?那我們豈不是立馬找到了發財的路徑?然而并不是這樣,任何理論都有它的應用場景和局限范圍,該理論發明于上個世紀,這本書也寫于50多年前,主要應用領域是實物類的創新,但是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如何進行虛擬創新?..你用它真沒招,不過舉一反三,我們可以嘗試將該理論抽象到更高層級,看看可以借鑒的地方。
問題等級
書中對發明提出了5個級別的定義,我們泛化到解決問題的級別。
** 1級問題**:問題與答案存在于某個專業領域內
** 2級問題**:問題與答案存在于某個行業領域內
** 3級問題**:問題與答案存在于某個學科領域內
** 4級問題**:問題與答案存在于問題起源的學科邊界之外
** 5級問題**:問題與答案超出了現代科學的邊界
從1級問題開始,我們需要的經驗、知識逐漸增多。級別越高,問題也越復雜。級別越高,我們越需要進行整體性思考。
見文章結尾,有我之前的2篇研究復雜系統的文章,有共通之處。
問題抽象
解決問題,對問題進行抽象是一種系統思考方法。如下。
對特定場景的問題進行抽象成通用問題,然后尋找通用解法,之后考慮特定場景,完成解題。
問題結構化
針對問題,明確所有結構,明確可變不可變部分,進行思考。
舉一個熟悉的例子。
一個年輕人對大發明家愛迪生說:“我想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愛迪生問:“那用什么東西裝它呢?”
年輕人陷入困惑的沉默之中。
結構化:
1.對液體進行解法分析:可以以冷凍形式保存。
2.對容器進行解法分析:可以從容器周圍吹出風,用空氣托起溶劑,構建不接觸的空氣隔離層。
總結
低級創新可以通過試錯法,頭腦風暴法完成,但是高級創新,則是一個復雜系統問題,通過試錯的方法顯得低效且不可控。在書中的歷史年代,人們認為發明家需要天賦,這個技能是無法習得的,而根里奇用科學的方法推翻了這個假設。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本書,那么就是:
** 創新,也是有方法可以習得的。**
引用與推薦
1.TRIZ-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TRIZ
2.推薦查看,TRIZ的一點中文資料 (https://wenku.baidu.com/view/9891216ef61fb7360b4c65f4.html?from=search)
3.我之前研究復雜系統的幾篇文章,其中有共通之處。
4.本文為看《創新算法》的書評,書中大量觀點均來于此。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54596/
寫作時間:
2017年4月17日10:13:20 -12:00
2017年4月17日13:41:40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