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使用時間管理法,但是效果不佳?每天感覺自己很忙,卻效率不高?感覺時間管理和個人管理很難?……
其實這些疑惑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這本書里已經給出了答案。這本書不是一本值得花長時間閱讀的書,卻是你快速了解和學習時間管理及自我管理的速讀書籍。這本書你可以只讀讀目錄或者結尾,這是書中所有內容的核心概括,也可以只是讀其中的章節,建議大家仔細閱讀策略一的章節內容,這是核心中的核心。至于說這本書將的內容,可以參考CC的思維導圖,如下:
? 看了這些思維導圖,是不是覺得很簡單,感覺沒有什么新鮮東西,“大道至簡”或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我看來有幾個點是我們在日常管理中經常會忽視的點,這些點可能對你的時間管理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現在一一分享給你。
在開始前,先來看看書中的美國富蘭克林是怎樣一個人?
? ?在很多人看來富蘭克林是發明家、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是美國歷史上高不可攀的人物??墒悄阒绬??即便是他這么偉大的人物,他的大多數成就也都僅僅是他的業余愛好而已,包括費城公共圖書館、避雷針的發明等等。我們不僅要問了:“他何以在業余時間保持高效的產出的呢?”這就是《每天最重要的2個小時》要回答的,也是我要分享的2個關鍵點。
一、最終的2小時,并不等于一定是2小時。
? 看到題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好像沒辦法做到高效2小時呢”。其實這里必須要澄清一下,高效時間是靈活的,可以是2小時、3小時也可以是1小時甚至10分鐘.不見得必須是2小時。高效時間可以分割,可以累積。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有一個適合自己的高效時間,一天累積就是你的高效時間。
二、高效最最最關鍵的就是“停住,然后選擇”。
? ?我自己就經常會把自己一天的事項安排的滿滿當當,一項接一項的完成,每天都是在疲于應付。當我做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時,自己會慣性的往前繼續推進,而將重要的事項一拖再拖,直到無法再拖延下去,可是那時的情緒我會變得很糟糕。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每天都是在忙,本想把最重要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可是到最后發現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花的是最少時間。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大腦的“慣性”,我們的大腦習慣性的喜歡做那種可以讓你投入的事情,一旦進入忘我狀態,你會暫時忘掉其他,諸如壓力、煩惱等,你在忘我狀態里很舒適??墒且坏┻@種狀態當被打斷后就個人會變得會很煩躁和惱火。要想打破這種狀態,就一定要先停下來。在書中這個點叫“抉擇點”。大腦總有一種立刻開始工作的沖動,一旦出現這種沖動時就要告訴自己“我要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大腦控制我”,思考清楚什么才是你現在最為重要的事情后再著手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