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義上的三國時期,總共有9位大佬進了武廟的72名將之列。
其中,諸葛亮也是十哲之一。這里就不做討論。
只說說剩下的8位名將。
曹魏:張遼、鄧艾
張遼
作為曹營的外姓第一將,張遼除了降將比較掉份外,其他屬性幾乎拉滿。
白狼山的總指揮表現,以寡敵眾,把烏桓大軍殺得哭爹喊娘。單于蹋頓更是被張遼陣斬。
此戰對曹操意義非凡,平定了曹魏一統北方的最大阻礙。
帝王本紀按理不會記載將士們擔任前鋒破敵的事情,但張遼的白狼山被記錄了,可見其對國家進程發展的重大影響。
逍遙津之戰則是以少勝多、以攻代守的經典戰例。
此戰,張遼的勇猛果敢,以及對局勢的敏銳洞察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先挫其銳氣,再拒守城池,是張遼秉持的戰術。
張遼止啼的典故由此誕生,孫十萬的外號也在后世成為一個無法磨滅的梗。
除去白狼山和逍遙津這兩場戰役,張遼在勸降昌豨、天柱山之戰同樣立下不可替代的功績。
鄧艾
很多人覺得鄧艾厲害只是因為偷渡陰平滅了蜀國。
但他政務方面能力也是非常強悍。
在默默種了快二十年的田之后,鄧艾賴于司馬懿賞識,得以做官。
之后他提出的軍屯、水利方面的措施,對于曹魏江淮地區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道運輸的便利促使軍隊輜重的源源不斷。
曹魏后期能擁有強大的軍備力量持續對抗和進攻蜀漢與東吳,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此。
在對抗蜀軍方面,鄧艾是姜維的一生之敵毫不夸張。
姜維與鄧艾的四次對決,未嘗一勝。
盡管姜為諸葛亮所賞識,算是蜀漢后期軍事能力中的佼佼者,但在鄧艾面前幾乎占不到任何便宜。
蜀漢:關羽、張飛
關羽
解圍白馬坡是關羽個人勇武最突出的體現。彼時的張遼還只是關羽的小迷弟。
也許正是此戰,讓張遼徹底覺醒,有了日后白狼山和逍遙津的高光之戰。
襄樊之戰的含金量也是比較足的。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當時關羽一開始只是跟曹仁、滿寵、呂常對峙,把他們打縮進樊城和襄陽內。
面對帶領七軍而來的于禁、龐德,關羽利用天降大水,打出了一波威震華夏的戰績: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多處山賊遙相呼應關羽。
曹操甚至想要遷都,以免漢獻帝被關羽帶走。
最終,還是依靠徐晃的援軍,加上后續還在趕路的其他部隊,以及東吳的偷襲,才將關羽擊敗。
關羽可以說是以一軍之力對抗魏吳的豪華明星陣容了。
如果不是傅士仁、小舅子麋芳獻城投降,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拒不出兵,鹿死誰手未可知。
除此以外,關羽的游擊戰絕北道也是體現其不俗的軍事能力,為周瑜攻取南郡提供了助力。
張飛
據水斷橋是張飛的第一次高光表現。
他采用疑兵之計成功遲滯了曹操派來的五千虎豹騎的追擊。
入川之戰中,張飛粗中有細,義釋江州太守嚴顏,隨后順利地掃蕩巴郡、巴西等地,成功抵達成都完成任務。
在巴西之戰中,張飛與用兵巧妙熟悉地形的張郃對峙。
當時張郃滿心歡喜,準備強制遷移巴西郡的老百姓到漢中。
張飛的目的則是把張郃趕走。
雙方在對抗了五十多天之后,張飛利用地形,率領一萬多人另辟蹊徑攻擊張郃。
張郃大軍被截斷,前軍和后軍無法相救,最終大敗,只剩下自己和十幾人狼狽而逃。
東吳:周瑜、呂蒙、陸遜、陸抗
周瑜
很多人可能覺得赤壁之戰能打贏,要仰仗于孫劉聯軍,火攻計策也是黃蓋提出來的,程普也是統領了一半的兵力。
周瑜不過是沾了指揮官這個位置的光。
但要知道,如果沒有周瑜的力主抗曹,可能孫權也無法堅定意志與曹操決戰,更別提還能打敗對方了。
周瑜是分別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來分析赤壁之戰的可行性,而且大決戰之前,周瑜做好了軍事上的充足準備,坐鎮指揮也是運籌帷幄,絕非是耍耍嘴皮子這么簡單。
赤壁之戰不僅挽救了東吳,也拯救了瀕臨覆滅的劉備集團。
攻取南郡時,周瑜身先士卒,先后受傷又痊愈,持續對守將曹仁進行沖擊。
經過一年鏖戰,最終成功拿下南郡。
自古以來攻城戰本就是異常艱難的事情,何況對手還是以守城聞名的曹仁。最后的成果也可以體現周瑜不俗的軍事能力。
可惜,周瑜在提出征討益州的宏偉藍圖后,不久就病逝途中。
呂蒙
呂蒙的戰功是實打實刷出來的。
早年的時候呂蒙就是個狠人,打仗帶頭沖鋒,還有過親斬敵將的驚艷表現。
在攻滅黃祖一戰中,正是呂蒙陣斬陳就,旗開得勝,最終攻取夏口。
皖城攻堅戰中,呂蒙準確判斷形勢,認為應該趁著大雨天急速攻城,而不是耗時制造攻城裝備和堆筑土山,孫權采納他的意見。
只花費了一頓飯的時間,呂蒙就率領甘寧等人,攻下皖城,效率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計取三郡和濡須之戰則是呂蒙智勇兼備的最好呈現。前者開疆拓土,后者守住領域。
當然,最為人熟悉的自然是呂蒙的白衣渡江,襲取荊州。
在呂蒙看來,關羽是遲早要消滅的目標,因此一直暗中準備著。
他沒有選擇與關羽硬剛,而是隱忍積蓄,一擊而中。
在攻取荊州后,呂蒙又采用攻心戰術,像一記化骨綿掌,逐漸瓦解了關羽的軍隊。
可以說,呂蒙為東吳打領土方面,是相當高效且難以超越的。
陸遜
在奪取荊州、襲殺關羽上,陸遜只是呂蒙的助手,但他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正是他的深謀遠慮和聲名未顯,得以幫助呂蒙成功麻痹關羽,讓他全力北伐,最終促成荊州的收回。
夷陵之戰,則充分展現了陸遜的軍事素養。
這不僅包括謀略上看穿蜀軍求戰心切,識破了劉備的伏兵,部署上讓下屬令行禁止,火燒連營,切斷蜀軍退路,還在大勝之后能夠保持清醒、及時回軍,防備曹魏趁虛而入。
石亭之戰,陸遜作為總督,打得曹休差點身死,最終生擒和斬殺魏軍一萬多人,虜獲了不計其數的輜重。
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敗方的主帥都在不久之后就病發身亡,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敗戰帶來的恥辱。
陸遜可謂妥妥的主帥殺手。
他的用兵之道,既有穩健周密的部署,也有出奇制勝的戰術,有他在,沒意外!
難以想象沒有陸遜,荊州可能又要易主也是指不定的事情。
陸抗
如果你看完陸抗的一生,可能會覺得,不就是打了西陵一戰嗎?這就進武廟了?
沒錯,還真是主要靠這一戰,陸抗得以同父親一起進了武廟。
西陵之戰的難度在于,當時原本的守將步闡舉眾獻城投了西晉,然后對方還派了三路人馬來接應。
其中,羊祜統領五萬大軍進攻江陵,楊肇統領兩三萬陸軍、徐胤統領數千水軍分別救援西陵。
局勢就是晉軍八萬對決吳軍三萬,加上西陵城中步闡的不明人數(少說也有數千人)。
陸抗臨陣指揮能力非常強大。
他堅信江陵城固若金湯無需救援,因此命令其守將張咸造大壩斷流水,遏制了羊祜的五萬大軍,打破晉軍的圍攻合擊之勢。
隨后,陸抗親率三萬大軍,與抵達西陵的楊肇對峙,再讓部將攔截徐胤的水軍。
整個部署過程有條不紊,最終,陸抗在擊敗晉軍后,攻下西陵城,斬殺步闡,將其夷滅三族。
經此敗戰,羊祜被貶為平南將軍,楊肇甚至直接淪落成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