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文明的傳遞者,沒有書,歷史就會沉默,文學就成了啞巴,科學就成了跛子,思想和探索就會停頓。”
讀書,永遠是語文最好的注解。
暑假結束,我將和七年級的學生一起升入八年級。
統編版八年級上冊教材和七年級教材保持了整體結構上的一致性,都是由六個單元和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等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學習內容組成。
為了拓寬閱讀的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語文素養,以下結合單元內容初步為八年級學生作第一學期的閱讀書目推薦。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是“活動探究”單元,以“新聞”為主題,共計4篇文章,其中毛澤東的《消息二則》為老文章,剩下三篇皆是新增篇目。在單元后面的任務群里附有“新聞采訪”和“新聞寫作”。
新聞作為最常見、最實用的一種文學樣式,除了傳播社會動態之外,主要作用是引領人們把目光投向社會生活,從而引發思考。教學這個單元首要讓學生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并能夠依照新聞的結構和要素要求去撰寫新聞。
推薦閱讀《梁衡新聞作品導讀》。梁衡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新聞專業博導,作為《人民日報》的副總編,對新聞的認知當屬全方位,對新聞寫作的實踐更有說服力,雖然作為“新聞”的內容據今天有點遠,但不影響學生對新聞的認知,而且閱讀另一個時代的“新聞”,也有助于了解歷史,開闊視野。
《消息二則》報道的是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歷史不能忘卻,撰寫歷史的人更不能忘卻。推薦閱讀迪克?威爾遜撰寫的《毛澤東傳》,作為全球毛澤東研究領域里最權威、最暢銷的作品,作者精心研究了大量最新的文獻資料,完整、準確、生動地再現毛澤東這位歷史人物的本來面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可讀性,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締造新中國的一代偉人,與現階段的“學習強國”緊密相連。
@第二單元
這一單元的文章都是紀實性回憶性散文,都是對人物的記述,不論是魯迅記憶里的藤野先生、朱德懷念的母親,還是作為名人的托爾斯泰和瑪麗·居里,他們身上都具有人類傳統意義上最閃光的精神。
單元的寫作目標是學習人物傳記的寫法,推薦閱讀茨威格《精神世界的締造者》和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傳》。
法國傳記作家莫諾亞認為,傳記是一種藝術。斯蒂芬·茨威格善于精細微妙的心理描寫,從心理的角度再現人物及其生活遭遇,高爾基曾贊譽他為“世界第一流藝術家”。上學期已經學習了茨威格《偉大的悲劇》,讀過《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次閱讀《精神世界的締造者》,繼續深入了解這個寫傳記的高手對托爾斯泰、巴爾扎克、尼采等九位作家的刻畫,不僅僅是了解人物傳記的寫法,對九位作家的全方位了解更有意義,是為未來的學習打基礎。
《居里夫人傳》,介紹了居里夫人這位影響過世界進程的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主要描述的是居里夫人的品質、工作精神、處事態度。除此之外,艾芙·居里,還以女兒的身份向讀者詳介了她的母親用自己為人的崇高行為給女兒樹立的榜樣,對女兒的教育也有許多獨特的做法。相信這部書的閱讀會蕩滌學生的心靈,催進學生的奮發。
@第三單元·第六單元
這兩個單元的內容都是文言文和詩詞,較七年級相比,增加了閱讀量。仔細查閱一下資料,發現統編教材太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了,加大了文言、詩詞的比重,從整套書看,選編了130篇(首)古文和詩詞,約占總篇目數的52%,這個比重真不小。與此同時,從今年的中考看古文和詩詞的考查,基本都轉向了課外。這就為我們的古詩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從過去的灌輸、背記轉向對學生文言能力的培養上來,要拓寬學生的文言、詩詞的閱讀面,以充分培養學生對文言、詩詞的積累、感知能力。
推薦閱讀《古文觀止》或《史記》和《學生版詩詞曲鑒賞辭典》,而且對這類書的閱讀要貫穿于整個學期,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把古文和詩詞的閱讀穿插在每周,可以利用自習課,可以利用課內學習時的對比閱讀,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選擇一定的篇目,以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四單元
這是一個散文單元,文質兼美,學習時不僅要注重對內容的理解,更要注重牽引學生關注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和寫作風格。學習時,《背影》《白楊禮贊》《短文兩篇》可以側重從單篇到同類的閱讀。
從習作的角度,推薦閱讀汪曾祺的《人間草木》,這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也體驗汪曾祺獨特的語言風格,為繼續學其作品打下基礎。
從主題教學和心靈成長的角度,推薦閱讀龍應臺的《目送》,讓學生從中挑選和《背影》相連的文字、情感,感受親情的血緣,感受長大的“無奈”,感受作者所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從而能真正獲得心靈上的成長,以打通閱讀與生活的關系,更加珍惜成長中經歷的點點滴滴。
@第五單元和名著導讀
說明文單元,重在向學生介紹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通過《中國石拱橋》和《蘇州園林》,足以讓學生了解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技巧等,教學這一單元還重在引導學生對自然萬物的探索精神,同人類一樣,自然里的萬事萬物都有其“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意義和價值。
結合必讀名著《昆蟲記》(暑假已布置閱讀),推薦閱讀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和梁衡的《數理化通俗演繹》。《萬物簡史》結合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以故事的形式勾勒了人們認識宇宙、探索萬物的科學歷程,再現科學發展史上激動人心的一幕幕,從宇宙大爆炸學說到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探討,無比體現深邃的哲思和悲天憫人的關懷,值得學生一讀。
梁衡的《數理化通俗演義》,是一部難得的數理化知識科普讀物,擺脫了苦讀的枯燥乏味,用章回小說的形式,描寫了二百多位科學家的科學發現和發明。而且讀這本書,還能培養一定的思辨意識,訓練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相互轉換。
統編新教材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語文教學實現“教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要打開由單篇到同類到整本書的閱讀視野。閱讀的能力提升一定從大量的閱讀中來,本學期結合單元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師生共讀的十本書,大部分的讀可以是涉獵,但要有計劃、有進度,有一定的任務驅動,切實實現“熏染”的效果;有的書則是要精讀,讀細,要有明確的指導,比如,適當的主題探究、與課內教學的對比閱讀等等。
但愿,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能從教學中發現閱讀的動機和樂趣,并把這種動機和樂趣及時地傳遞給學生,對課內教學進行整合,對課外閱讀大膽開拓,努力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既保證茍且的應試,又捍衛閱讀的遠方。
當一屆學生走過,我們也能對著良心說,我也是扎扎實實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和學生一起認認真真讀幾十本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