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份由教研室統(tǒng)一命題的“太和縣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八年級語文”試卷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時,著實讓我眼前一亮。
這是部編本教材八年級上冊語文首次投入使用,與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理念及編排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學生的期末考查勢必也要隨著變化。如何命題成了一大挑戰(zhàn),命題者必須要下一番功夫,才能既繼承安徽中考語文試卷出題模式,還要緊跟上教材及理念的發(fā)展變化。
縱觀全卷可以發(fā)現(xiàn),這份八年級語文期末檢測卷既做到了“穩(wěn)”,又做到了“新”;既做到了緊扣教材,又做到了靈活有變;既有對傳統(tǒng)的繼承,又有對新教材理念的呈現(xiàn)。是一份質量很高的語文檢測卷。
當然,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也就沒有十全十美的試卷。試卷及答案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下面,我將從“試卷亮點”和“有待商榷之處”這兩個方面,對這份加以評議,不妥之處,敬請見諒。
一、試卷亮點
與以往的試卷完全拋開課本,天馬行空地出卷不同,這份試卷從“語文積累和運用”到“閱讀”再到“寫作”都與教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語文積累和運用”板塊:第一小題古詩文名句默寫,既沿襲了“古詩文名句上句和下句”的默寫,又再次基礎上深化了考查的內容。例如,在整首詩的默寫時,出了這樣一道題“默寫杜甫《春望》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并說說你對頷聯(lián)的理解。”這道題不僅考查了學生対律詩知識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對詩文的理解和賞析。
“小語段閱讀”選取的文段是一則新聞,可見命題者的別具匠心,因為部編本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就是有關新聞的活動探究單元。考查點既沿襲了以往對字音字形的考查,又讓學生規(guī)范書寫中國漢字,并且考查了給新聞擬標題。新聞擬標題要抓住新聞的導語,進行關鍵信息的篩選。
閱讀板塊:閱讀板塊的模式沿襲了安徽中考模式,兩個現(xiàn)代文閱讀,一個文言文閱讀。第一篇出自課內魯迅先生的名篇《朝花夕拾》,題目考查了“概括內容”“關鍵詞語的理解”“重點句子的賞析”“篩選概括重要信息”“結合語境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幾個考點,均為考綱規(guī)定考點,把握比較準確。
第二篇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選取的也很巧妙,結合了本冊名著推薦篇目《昆蟲記》和課內的出自《昆蟲記》的課文《蟬》,課內已經(jīng)學了“蟬的地穴”和“蟬的卵”,而這篇閱讀選取的閱讀材料是“蟬的蛻皮”,既扣住了教材,又在教材基礎上創(chuàng)新,并且結合本冊書的推薦名著《昆蟲記》,可謂妙哉。考點也把握住了重點“說明的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昆蟲記的語言特色”“篩選信息和日常積累”。
文言文考查的是課內和課外兩篇文言的對比閱讀,符合新教材理念及課標要求,“能夠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課內文言選取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課外文言選取的是《歐陽公事跡》中的節(jié)選“歐陽公四歲而孤”。這段文字淺顯易懂,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主題類似,放在一起作對比閱讀非常合適。文言詞語解釋,出了三個課內詞語,兩個課外的詞語解釋,分別是“及其稍長”的“及”,“或因而抄錄”的“或”。
解釋兩個詞語,學生可以用課內的知識來解決,例如,解釋“或”這個字的時候,學生應該可以聯(lián)想到《三峽》中的一句話“或王命急宣”的“或”,解釋為“有時”。
“寫作”板塊:這次作文題目就是教材第三單元的寫作“寫作實踐”第二題“你留意過自家窗外的風景嗎?或許是車水馬龍的道路,或許花木茂盛的園圃,或許是小伙伴們玩耍的場地……請以《窗外》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命題者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思路,提示語中的后兩句話稍作改變“或許有茂盛的花木,可愛的動物,或許正在演繹人間溫情故事……”。這樣一改動,學生的寫作思路就更廣了,也降低了寫作難度。
二、有待商榷的地方
一份高質量的試卷,還要配備一份高質量的答案,才能達到二者的完美結合。但從答案來看,個人覺得,有個別答案與題目之間存在一點問題。
1.小語段閱讀中“給這則新聞擬一個恰當?shù)臉祟}”這個題目,答案給的是“開展主題征文活動喜迎十九大”,語文組經(jīng)過討論覺得,答案定為“太和縣某校開展主題征文活動及朗誦會喜迎十九大”更為合適,更有針對性。
2.綜合性學習第(3)題修改病句,題目是這樣出的“第一處是第_句,應改為_”。語文組討論后覺得“應改為_”后面的空格應該填修改后的句子,而答案給的是:將“但是”改為“而是”。如果答案這樣定,出題應改為“第一處是第_句,你的修改意見是_”。
3.閱讀理解第6題,題目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你怎么理解“偉大”一詞?語文組討論認為,“偉大”一詞的理解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偉大”的原因;二是“偉大”所包含的感情。因此,本題的答案可以定為“‘偉大’一詞是說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觀念、正直熱忱、治學嚴謹,表達了我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贊揚。”
4.閱讀理解第14題,原題為“根據(jù)選文內容思考蟬的蛻變大約需要多長時間?聯(lián)系生活積累,說說你對蟬的認識。”第一問基本沒有歧義,第二問“說說你對蟬的認識”學生的答題大多都是“我認為蟬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因為蟬經(jīng)歷四年黑暗中地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蟬活得非常不容易,我們應該善待它。”還有的學生答“我認為蟬很可憐,因為有的蟬剛一出地面,就被人抓住成了人們餐桌上的食品”。可是,我看答案給的是“①地下生活四年,陽光下生活五個星期。②爬出地穴后就要蛻皮。③叫聲特別響亮。④初次出現(xiàn)在夏至。⑤在枯樹枝上產(chǎn)卵……(3分,答出三點,回答合理即可。)”從給出的答案來看,這道題出題意圖不是“說說對蟬的認識”,而是“說說蟬的知識”。結合以上分析,我們覺得這道題應該這樣出“根據(jù)選文內容思考蟬的蛻變大約需要多長時間?聯(lián)系生活積累,說說你還了解蟬的哪些知識。”
三、學生答題情況
從我?guī)У陌嗉墝W生答題情況來看,最高分135分,最低分78分,均分不高。
第一大題語文積累和運用,均分在26分左右,主要失分點是對《春望》頷聯(lián)的理解,新聞標題的擬訂,還有網(wǎng)絡詞語的理解及修改病句上。
第二大題第一個閱讀,失分點主要集中在第6題對“偉大”一詞的理解,第7題“劃線句子的含義”主要存在答題不夠不全面的問題。第二個閱讀,失分點在第10題,“蟬的蛻變過程”有好多學生丟了4分,還有第13、14題,尤其是14題“說說你對蟬的認識”的答題,與答案相去甚遠。
第三個閱讀文言文的失分點主要集中在課外詞語的解釋,課外句子地翻譯,以及印證的觀點,好多孩子都答成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因此丟掉2分。這道15分的文言文閱讀,均分10分。最高14分,最低2分。
作文總體還好,選材大多都能扣題,但也有個別同學出現(xiàn)偏題現(xiàn)象。書寫也有待于提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對古詩詞的理解,對于古詩詞,不僅要能背會默寫,還要理解透徹。
2.要讓語文學習跟生活接軌,做好綜合性實踐活動。
3.加大學生課外名著閱讀,要跟學生一起讀整本書。
4.文言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及拓展遷移能力。
4.繼續(xù)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規(guī)范書寫的能力,讓學生都能寫出漂亮的文章和規(guī)范美觀的方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