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天晚上我們正在吃晚飯,二姨說:“你姨父今天在朋友圈曬和朋友吃羊腿,他的牙都要拔光了,我看得給他鑲上,不然怎么吃飯呀!”我說:“對呀!正好我認識一個牙醫,大家都說他牙鑲的好,而且價格也合理,就是診所偏僻了一些。”
二姨聽我說后,飯都沒吃完,放下飯碗就去給姨夫打電話了,讓他明天來鑲牙。
我對我媽說:“看見沒,這是親媳婦,都等不到飯吃完。”我媽笑著撇撇嘴。
一會兒二姨氣呼呼地坐回飯桌,說:“我快被氣死了,我讓他來鑲牙,他又往后拖,說牙又疼了,過幾天再說。我就說:‘牙疼?你牙疼那你還和別人去吃羊腿呀?牙疼你怎么還能說話?你到底知不知道好歹?’,他還生氣了,把電話掛了。太過分了!我可不管他了,愛鑲不鑲!”
我媽說:“哎呀,你這么說話就有問題,他說牙疼,你不應該先問問怎么疼的,有沒有腫之類的關心一下嗎?正好把他勸過來看看牙,順便鑲牙了,你這樣抱怨一通,他不樂意,你的目的也沒有達到,好心讓人當驢肝肺了!”
我們吃完飯,二姨又去打電話,這回聽她在電話里問,“牙疼得嚴不嚴重”之類的關心的話了。
打完電話,對我們說:“太好了!他明天來看牙了。”
我媽說:“看吧!話怎么說也是有學問的。”二姨不好意思地笑著點點頭。
不會“好好說話”,不僅可能造成言語傷害,而且意味著誤解,怨懟。
02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因為我對我的女兒,就是有話不好好說,經常兩個人都很掃興。
我看到她光個腳丫,在地板上跑來跑去,就生氣地對她說:“你看你多么不講衛生,世界上你就是那個最臟的小孩了,快把拖鞋穿上。”孩子撅個嘴,不情愿地把拖鞋穿上。
其實我只要說:“女兒快把拖鞋穿好,不然著涼拉肚子,得打針的哦。”她也會乖乖穿好鞋子的。
飯桌上,孩子不好好吃飯。“你這孩子怎么那么挑食,瘦得像個難民,簡直太難養,知道爸媽賺錢做飯多辛苦嗎?不能挑食,飯必須給我吃完。”孩子每次都一邊吃一邊硬咽。
其實我只要說:“寶貝,你愛吃什么,明天媽媽給你做。今天飯都吃完,媽媽獎勵你一個冰淇淋。”孩子就很愉快地吃飯了。
出去旅游,女兒看什么都新鮮,到處玩兒,眼看就要脫離大部隊,我對她說:“你怎么那么慢啊,別那么磨嘰,我們要去下一個地方了,快點跟上。”孩子不高興地走在隊伍的最后面。
其實我也可以這樣說:“下一個景點更好玩,快點跟上,加油。”女兒一定大步向前走,很期待下一個景點。
……
想要達成“目的”,我們都要好好說話。它基于站在別人的角度出發,避免無謂的摩擦,才能創造一個美好的語境,來讓事情順利的發展。而剛愎自用,為我獨尊的態度,終會適得其反。
好好說話,就是尊重對方的感受。
比如戀愛關系中,一方對另一方的某一點不滿意,常用的口吻是“你怎么這樣啊?你能不能別這樣?我不允許這樣做!”這樣頤指氣使的話,會讓對方感受到不被尊重、被命令的感覺,所以真正的效果往往是激起對方的叛逆心理。
但是如果這樣說:“你這么做,真的讓我很難過。”這樣說話的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有什么不同意見,可以直接提及自己的感受,而不去綁架對方的感情,尊重對方讓其有權力做出選擇。
03
好好說話就是“你快樂,我也快樂”。
堂妹臻臻和她老公是相親認識的。臻臻眼中當時老公不善言辭的樣子,就是老實人的典范,看著讓人踏實,是過日子的首選。
后來臻臻跟我吐槽:“這真過起日子,才知道他是一個什么玩意兒!”
周末臻臻建議帶孩子去海邊玩,她老公就會說:“有啥可玩的,這天氣死熱,在家待著吧。”
臻臻提議去外面吃飯,她老公總是說:“有啥可吃的,將就一頓能死啊。”
臻臻讓他幫她拍幾張照片,她老公會說:“有啥可照的,咋照不都兩條胳膊兩條腿。”
……
用我們北方的話說就是:這人說話也忒“臭”了!
臻臻一度覺得,和這樣的人過一輩子,還不如死了算了,和他說話更沒什么好氣,鬧著要離婚。
兩個人找到我媽評理。我媽看出他倆的問題出在說話方式上。
這好好說話啊,就像一種回聲。有一個小男孩兒對著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接著接著山谷傳來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這個小孩有點吃驚。跑回屋子的母親說:“山谷里有個卑鄙的小孩對我說他恨我。”他母親把他帶到山谷,并要求他喊:“我愛你。”這個小男孩照著母親的方法對著山谷喊我愛你,這次他發現山谷里回應的是“我愛你”。
好好說話,就是一種回聲。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種什么就收獲什么,你付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你對別人說話的態度,最終也會是別人對你的態度。
聽完我媽的話,堂妹臻臻和她老公都被說服了,她老公當場表示要學習“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的結果就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越喜歡你、信任你,你得到的就會越多,你就會更快樂。
04
好好說話,其實就是演練“如何與人相處”。
因為我們雖然每天都仔細的打扮出門上班或者是聚會,也未必有人盯著我們看。可是只要我們開口說話,不論在公司做報告、聊天甚至點餐,那都是一定有人在聽的。
對不一定有觀眾的外表,我們如此的重視,而必定有聽眾在聽我們說話,我們卻對話不加修飾,隨心所欲。在無意間誤了事,傷了人。
所以我們要打扮我們即將出口的話語,有話好好說。
我在每次開口前,都過濾三個問題:
我說的話對于別人是否會造成傷害?
我說的話符合Top(時間、地點、場合)嗎?
說了是不是比不說好?
這個習慣讓我能更好的與別人相處。說話總是注意分寸,站在別人的立場,尊重別人的感受。
05
一個好好說話的人,是有智慧的,他們知道這事關幸福。不會因我們一句無心的話或不恰當的表達,而大發脾氣,而是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恐懼點,從根本上安慰我們;
一個好好說話的人,從來都不會喜怒無常,讓身邊的人心緒不寧,處于壓抑之中;
一個好好說話的人,他不會把自己的壞脾氣撒在自己最愛的人身上。他知道“愛人的人是易被傷害的,因為他是向對方完全敞開的。”更不會自私地把時間耗費在苛責對方,而是給身邊的人帶來滿滿的安全感。
好好說話,不是境界,而是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事情。是酷熱天氣里的一股清涼,是寒冬數九里的一團陽光,是使自己更幸福快樂的魔法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