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孤獨,所以我太想讓別人喜歡我了,要怎么做呢,說這句話好不好,欸,他是什么反應,是不是討厭我了?唉,我肯定又無趣,又沒有魅力,我怎么這么沒用,在這么重要的事上表現得糟糕。而事實上,別人并沒有這么覺得,孤獨者也并沒有更無趣或沒有魅力,問題在于他們太多專注于自身的稀缺。
“我好孤獨,大家都不喜歡我,看,他們又沒有理我了”,一旦人們專注于自已的稀缺,心就被占得滿滿的,通俗一點講,大腦信息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就像一根管子,而帶寬就是你能夠處理信息的能力。一旦滿腦子充斥著眼下的問題,你的帶寬就被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就像一條擁堵得水泄不通的馬路,只能看見眼下的問題,而管子外的東西全部被你屏蔽在外。成為一只坐井觀天的青蛙,只能看見狹小的井口所能望見的天空,而那小小的一隅以外的天空全部拋在腦后,所謂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盲視”。即使意識到這件事現在不處理,可能在更遠的未來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也顧不了那么多了。
我們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稀缺在這里或許可以用工作記憶來指稱,但顯然稀缺的意涵更深。它值得是一種心態。當你形成稀缺心態時,就等于默認自已是孤獨的。一旦我們形成這樣的認知預設,你就會不斷重復孤獨,惡性循環。
你所有的創造力,所有的認知能力,所有的執行力都耗在無意義的糾結中,如何避免認知局限,稀缺所帶來的“管窺之見”,從而避免更加孤獨。稀缺造成的帶寬負擔,就像有一臺轟炸機一樣在我們的腦袋里嗡嗡得響個不停,噪音狀態下或人失眠時大腦不受控制地告訴運轉,我們無時無刻不出在焦躁與憂慮中,即使我們出去放松,我們也會在不自覺地在想那件讓我們憂心的事,顯得心不在焉,甚至會降低人的智商(讓人變笨),使我們更加難以控制沖動,降低執行力。
僅僅是人的認知態度不一樣,稀缺心態所造成的智商和執行力產生多么大的波動。可見,或許我們沒有我們以為的那么蠢,那么沒有毅力,僅僅是由于我們的稀缺心態所致!所以人們也才說,你的恐懼是最大的敵人,把所有可以發揮出來的實力都給內耗掉了。慢一點,放松一點,給自已多空出來一點時間,多貯備一點資金,不要做一個被稀缺俘虜的戰戰兢兢認定自已就如此。
稀缺心態就像一個人的生理節律,作為一個人的心理節律(如智商,執行力的波動)任何人都無法避免,所以事實上你或許沒有別人笨更沒有毅力(不必再為自已克制不了誘惑而感到羞恥了),僅僅是因為你陷入了稀缺困境而不可自拔。
當我么意識到自已正處于稀缺的邊境時,或許我們有辦法避免稀缺帶來的一系列惡性循環。我們可以采用外在的干預,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中,讓“疏忽”等于“默許”(而不是陷入羞愧與自責),保持警覺,找準關聯行動時機節約利用帶寬,在帶寬充裕時行動,從富足起步,以余閑應對突發事件。“當你隨時可以放棄并且不覺得堅持是一種責任的時候,你接受了自已哪怕是廢物的事實而生活的一切都成了獎勵”。去接受稀缺,因為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