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小諾
? ? ? ? 前天,我鄭重得給老媽說了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到來都為了相聚,唯有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聚,從一開始就是分離。
? ? ? ? 老媽很贊同得回了句,那當然,都把閨女壓手里,那還了得。
? ? ? ? 我想,她是沒聽懂我的原意。
? ? ? ?父母與孩子的分離,不僅僅是孩子長大后要離開家,兒子成為戶主,女兒嫁作他人婦。其實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跟媽媽發生分離,當初跟母親共生,然后意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跟空間上的分離相比,更困難的是心理上的分離。
? ? ? ? 父母一開始用溫暖的懷抱迎接孩子,像得到一份珍貴的禮物,明明是相聚,何來分離?很多人難以理解。其實分離不是說雙方一定要誰離開誰,而是我們愿意給孩子機會,成為他自己,父母愿意接受孩子的真實模樣,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一個令你滿意的孩子。
1.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 ? ? ? 我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怎么就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說到底,我還是沒把孩子擺在跟父母平等的位置上,我想操控他,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了。
? ? ? ? 當我阻止孩子哭鬧,搗亂的時候,我私自闖進了他的世界里,想要灌輸我的世界觀,我想把我三十年的觀念,處事方式統統作用在這個一歲半的孩子身上,我拼命給他糾錯,企圖在他的身上,他的世界里打上我的烙印。
? ? ? ? 冷靜下來才會發現自己的行為有點可笑,在孩子面前失控只能說明是自己的操控欲望太強。我擔心孩子會不聽我的話,我在培養一個可以隨時被控制的機器嗎?
? ? ? ? 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當他降生的那一刻,他就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世界,而我們總是喜歡自以為是的打亂孩子的世界,不讓孩子吃手,強迫孩子吃飯,不讓孩子搞亂房間,我想在孩子眼里,這樣的成人不是他的親人,倒是跟強盜一般。
? ? ? ?如果父母不愿意蹲下來,一味得用成人的思維和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我們就是孩子眼中的異類,兩個不對等的思維碰撞,才會各種不順眼。
? ? ? ? 可是父母不會承認自己錯了,不承認自己會輸給一個小孩。
? ? ? ?父母會說,我的孩子我做主。 父母會說,孩子什么都懂。父母不會承認,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對自己負責,父母不會承認,孩子的世界你不懂。
? ? ? ? 放下威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我們認識到的就是親子關系的分離,正所謂孩子是你的也不是你的。孩子是他自己的。
2.不是孩子不好,而是父母太焦慮
? ? ? ? 最近锘寶貝吃完飯總喜歡用勺子搗弄飯菜,玩的不亦樂乎,一邊甩勺子,一邊咯咯笑。我企圖用或溫和,或粗暴的方式去制止,每次除了換來孩子的哭鬧,他依然沒有改正。
? ? ? ? 后來想,孩子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已,我去干預,本身是對孩子行為的一種侵犯。
? ? ? ? ?我有仔細思考過,我為什么要去制止?一是看不慣他糟蹋糧食,把飯桌弄臟,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二是怕自己不及時糾正他,會讓他養成壞習慣。
? ? ? ?想來想去我都沒有發現孩子到底哪里錯了?應該是我太自戀了吧,我害怕自己不管束孩子,就成了縱容,會把孩子慣壞,而無法無天。我擔心孩子去別人家也亂搗弄飯菜,別人會認為我是個不稱職的媽媽,等等,總之我管他就是為他好,管他是我的責任。
? ? ? ?可是孩子并沒有因為我的管束而收斂多少,我有幾次狠狠得打了他的手,他一臉委屈,可能因為疼,眼睛里夾著淚花,那頓飯上,他就真的不敢碰筷子碗了。但是下頓飯他又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搗亂。有時候制止他,他一看到飯桌前沒人了,飯菜來不及收拾,他就像逮著一個好機會一樣,瘋狂得沖向飯桌。
? ? ? ? ?我終于知道制止無效,而且我一次又一次的制止,只會造成他的壓抑,他的需求或好奇心滿足不了,就會愈演愈烈。堵是堵不住的。
? ? ? ? 更重要的是,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并不是為他,而是為自己,我打著為他好的幌子,其實是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欲,更可怕的不是孩子的某個壞習慣,而是我的焦慮,在整個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更多的并不是我對孩子的關懷和愛,而是我的不耐煩,我的情緒失控。
? ? ? ? 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自以為是的將這份正常扭曲了,我不允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我想把他強制拖進我的思維里,僅僅是因為我的焦慮和擔憂,而不是對孩子的愛。
3.不管看沒看見,都有邊界
? ? ? ? 讓父母接受邊界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面對孩子對自己的挑戰,還要面對自己對自己的質疑,自我否定,但是不管你愿不愿意看見,都有邊界。而越早認識到親子關系的邊界感,認識到親子關系的分離,讓孩子獨立自主,親子關系才會更和諧些。
? ? ? ? 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不管多小的孩子。比如不給孩子把尿,是對孩子排泄需求的尊重,孩子排泄也是一種滿足感的追求,而不幸得被成人剝奪了。孩子不吃飯,你強塞進去,是對孩子飲食需求的不尊重,你不是為孩子好,而僅僅是尋求自我滿足罷了。
? ? ? ? 如果你認為這些都不是事兒,只是你牙根沒把孩子自己的事讓他做主,你認為孩子不能做主,其實是一種全能自戀。
? ? ? ? ?一開始沒有做出邊界劃分,父母的操控欲望會越來越強,孩子的抵觸感會越來越重。能干預孩子拉尿的家長,如何放手孩子的吃飯,將來孩子的學習,工作,婚姻都會有父母的插手。父母就是這樣一步步幫孩子選擇,從不給孩子機會做自己。
? ? ? ?這樣一種育兒經過對孩子和父母雙方都是壓力重重的,親子關系一點都不輕松。父母抓的越緊,孩子逃脫的欲望越強。
? ? ? ? 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不管父母愿意不愿意,任何一個孩子都有做自己的需求。父母如果看不清,未必會培養出一個理想中的好孩子,相反,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最終還是活出父母不喜歡的樣子。
? ? ? ? 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早已經表現出各種不讓父母喜歡的行為了,只是,那時候父母沒有反思自己,而只想著去糾正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小時候得不到的滿足,長大后會繼續尋求,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又談何容易。
4.父母可能欠我們一份邊界感
? ? ? ? ?心理學看多了,會習慣性的從孩子身上看自己,思考我的育兒方式,接著回憶父母給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得不承認,我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的,讓我去滿足自己的孩子也是有點難的。
? ? ? ? 如果我們小時候都沒享受過自己選擇的機會,得回不到那種自我滿足的感覺,我又如何去更好的滿足孩子的需要。
? ? ? ? 中國父母的邊界感不清,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很多父母看不見邊界是因為他們本身沒有享受過獨立自主的快感,他們除了操控孩子,找不到另一種更好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 ? ? ? 比如有的父母不讓孩子在超市隨便拿東西,一味得給孩子自己感覺好的,他認為孩子會養成貪得無厭的壞習慣,這樣的擔憂只是因為你也從未有過那樣的體驗,還只是在憑世俗觀念去衡量,去猜測和擔憂。
? ? ? ? 如果我們也曾被給予過做自己的權利,體味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那種輕松快樂,我們的真實需求被接納過,尊重過,就會知道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瑣碎,親子關系的平等,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一種幸運。
? ? ? ? 愛孩子是一種能力,如果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好,不是自己的錯,可能是我們沒有從父母那里獲得滿足,需要靠自我救贖,自我修復。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不管如何,我們還愿意看見,還愿意付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