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讀致用類的書籍,越讀越發覺得焦慮,便有了些許的倦怠和排斥,也開始反思這段時間的學習。方法論的東西固然重要,但是心不靜則枉然。沒有方向的努力,就如同飛速旋轉的陀螺,看似賣力,實則還在原地轉圈。
? ? ? 身為90后的獨生子女,爺爺奶奶的心頭肉,從小到大自然是很少吃苦,連家務活都很少做,唯一的事情就是把學習搞好。爺爺常對我說:“你就是家里的希望啊”,而我所理解的希望就是能上大學找工作,不用再種田了。所以我努力學習,其實也就是把考試應付過去就萬事大吉了。
? ? ? 5歲上幼兒園,27歲研究生畢業,22年的學習生涯,我的目標竟然就是為了畢業能找個工作養活自己!這22年,我甚少讀課外書籍,也沒有什么興趣愛好。現在,我畢業了工作了,能養活自己了,卻也失去方向了......
? ? ? 于是,我開始參加各種線上課程,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懶惰,“立志”要做個自律的人。我開始去學畫畫,去練口語,去聽音頻,去報閱讀課,去小程序打卡,去跑步,另外還想著要學英語,學吉他,學理財,學健身......哇,我的業余生活如此得“豐富”,卻因為某天忘了打卡了,某天的事項列表還沒有完成而心情煩躁。
? ? ? 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網絡上各種線上課程,各種知識付費平臺,例如得到、喜馬拉雅等,各種微信公眾號,各種知乎大V,好像自己一不學習就落后了,注意力被分散的七零八落。
? ? ? 2017年年初,我開始了自己的網上“學習”,各種課程花費大概有四五千吧,還不算上自己買書買物料的開銷。到現在已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學習了這么多,我有進步了嗎?不能說沒有,我在小打卡里堅持了近半年的每日便簽;擔任了一期畫筆記的輔導員;隨身帶本書,想做到每天閱讀;記錄了5個月的手賬;不那么排斥跑步了;了解了以前口語發音的誤區.......然而,這一切都如同蜻蜓點水般淺嘗輒止,甚至有時在工作時間還會為了打卡去畫個便簽!我并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愿意去做的事情,真正讓自己獲得樂趣。
? ? ? 最近,我沒有每天畫便簽了,小打卡里好幾天空著了,想想自己年初立的Flag:畫它個365天便簽,著實的打臉了!我也沒有再繼續閱讀致用類的書籍,而是選擇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我又開始看電視了,看圓桌派,看朗讀者。捧著《病隙碎筆》,我開始思考苦難的意義,正是自己從小是在溫室里長大的,便對吃苦有著本能的排斥,遇到困難就想著逃避。書中說到,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命運并不受賄,但希望與你同在,這才是信仰的真意。
? ? ? 看朗讀者,請了96歲的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老人家那么感情真摯,精力充沛,讓人不僅僅是心生敬佩,更是由衷的喜愛。他把翻譯的比別人好,比過去自己翻譯的好當作樂趣,而這種樂趣才是別人怎么奪也奪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