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病隙碎筆》
作者:史鐵生
1.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怨憤不僅咬傷自己,還嚇跑了別人。
2.被壓迫者,被歧視或被忽視的人,以及一切領域中弱勢的一方,都不妨警惕一下這“殘疾情結”的暗算,放棄自卑,同時放棄怨恨;其實這兩點必然是同時放棄的,因為曾經,它們也是一齊出生的。
3.殘疾,其最危險的一面,就是太渴望被社會承認了,乃至太渴望被世界承認了,渴望之下又走進殘疾。
思:他反復提到殘疾,障礙,限制,人人都有。其實心理的殘缺豈不是一樣的道理。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在肉體,而在靈魂——最大的恐懼不是身體的殘疾,而是內在的貧瘠。所以,欣羨的目光從外面收回來,調頭向里。生命的意義本不在向外的尋取,而在向內的建立。
4.你不必非得看過多少本書,但你要看重這沉默,這黑夜,它教會你思想而不單是看書。
5.夜深人靜,是個人獨對上帝的時候。其他時間也可以,但上帝總是在你心魂的黑夜中降臨。
懺悔,不單是懺悔白晝的已明之罪,更是看那暗中奔溢著的心流與神的要求有著怎樣的背離。
懺悔不是給別人看的,甚至也不是給上帝看的,而是看上帝,仰望他,這仰望逼迫著你誠實。
這誠實,不止于對白晝的揭露,也不非得向別人交待問題,難言之隱完全可以藏在肚里,但你不能不對自己坦白,不能不對黑夜坦白,不能不直視你的黑夜:迷茫、曲折、絕途、丑陋和惡念……一切你的心流你都不能回避。
6.因為看不見神的人以為神看不見,但“看不見而信的人是有福的”,于是神使你看見——神以其完美、浩瀚使你看見自己的殘缺與渺小,神以其無窮之動使你看見永恒的跟隨,神以其寬容要你悔罪,神以其嚴厲為你布設無邊的黑夜。因此,懺悔,除去低頭還有仰望。
思:渾渾噩噩浮浮沉沉這些年,撞得頭破血流不知所已,問蒼天問大地,怨天憂人,都是沒有用的。終有一天還得落回自己,從頭出發,尋找源由。在哪一步踏錯,讓自己走上了一段又一段彎曲變形的道路。思考如何調整方向節奏而步入正確的軌道,開始真正的人生。也許開始的有點晚,但總好過暮年才醒悟。所以,現在出發就是最好的時候。
閱讀他的文字,不時跟隨他的思路,對自己的內心進行發問。曾經自己對生命生活只是疑惑過,是否追問過?是否尋找到過答案?是否用心遵循過內心的想法?
7.但現在你沒錢,你就只好撕碎了親人的心,在幾個月的時間里一分一秒地撕,用你日趨衰弱的呼吸撕,用你忍不住的呻吟和盼望活下去的目光撕,最后,再用別人已經康復的事實給他們永久的折磨。誰經得住這樣的折磨?是母親還是父親?是兒子還是女兒?是親情還是那宏博的愛愿?
另一方面,人最終都要面對死亡,如果人的生存權利平等,如果僅僅保持住心跳和呼吸也算生存,那么這種高科技、高資金的投入就更是無止境。兩個無止境加起來,就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有限的社會財富,將越來越多地用于延長身患絕癥者的痛苦,而對其他患者的治療投入就難免捉襟見肘了。
這樣的時候,你既看不到人的尊嚴,也看不到人的愛愿,當然也就看不出任何一點人道;那好像只是一次刑罰—— 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被病魔百般戲弄,失盡了尊嚴和自由,而另一些他的同類呢,要么冷漠地視而不見,要么愛莫能助,唯暗自祈禱著自己的歸程萬勿這般殘忍。這簡直是對所有人的一次侮辱,其辱不在死,人人都是要死的;其辱在于,歷來自尊的人類在死亡面前竟是如此地慌張和無所作為。刑罰所以比死更可怕,就在于人眼睜睜地喪失了把握命運的能力。我想,創造刑罰的人一定是深諳這一點的。可我們為什么要讓那必來的“歸去”成為刑罰呢?為什么不能讓它成為人生之旅的光明磊落的結束,坦然而且心懷敬意地送走我們所愛的人呢?
思: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因為家里有錢,就把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毫無止境的的投入,去維持他兒子~ 一個只有呼吸毫無尊嚴的生命(特征)。而有一些人卻因為經濟困難而不得不放棄能夠治愈的疾病治療,從而放棄生命。所以有人能正好體面的離去,不失為一種早晚會來的歸去的幸運。
結:全文無論談到任何領域,他都用反復追問的方式,自問自答,或辯證的分析。他常說史鐵生和我,拿自己身體的殘缺和疾病進行開刀、剖析。他說自己的寫作有他這樣一個原型差不多也就夠用了,他身上聚集著人的所有麻煩。況且今生今世注定是離不開他了,就算想,也無法擺脫史鐵生到他向往的地方去。甚至不得不通過他來看這個世界,不得不想他之所想,思他之所思,欲他之所欲。那種身體被限制與思想靈魂之自由,由他表達的淋漓盡致。他不像一位單純的寫作者,更像一位思想家、哲學家。很多字句,發人深省。讀得淺,總結淺,時斷時續,思緒凌亂。吸收的和想說的都不能全部準確的表達出來,這讀書筆記實在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