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眾的文藝片,感謝萬達的情懷。
不了解演員,也不了解電影還獲得89屆奧斯卡金像獎。在我的體驗中,能看的不覺時間長,有時候還會意猶未盡想再看一遍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前段時間杭州保姆縱火案的陰影在心里留了好長時間,覺得那個林爸爸大概不能活了,人生再無希望。幾乎沒有人可以從這樣的悲傷里走出來。
《海邊的曼徹斯特》看到Lee在公安局做完筆錄后一瞬間拔出警察身上的槍并扣動扳機(子彈沒有上膛)想要自殺的瞬間,真的感覺兩個爸爸有著同樣的絕望?!吧鸁o可戀”這句調(diào)侃的話原來那么痛。
Lee的自殺并未成功,他活了下來,獨自一人居住在另外一個小鎮(zhèn)上,住一間地下室,每日為一個家政公司打工,干最多最雜的活,拿最少的錢。一個之前以樂活至上經(jīng)常酗酒吸毒的年輕無志的爸爸,今天的極簡生活似乎更多的是在贖罪。他唯一真愛的東西便是三個可愛孩子的相片,即使短暫的出行,都會把它們帶在身邊。
本以為默默工作生活平淡的他心頭的傷應(yīng)該可以慢慢淡去,可是一次次一觸即發(fā)的大打出手,一次次毫無征兆的自殘,大抵都是因為心里憋久了的痛需要一個發(fā)泄的出口吧。曾經(jīng)的愛人已成滄海,一切的回不去早已是注定的結(jié)局,未來的愛無論如何都再也無法打開這個塵封已久的心。
故事的結(jié)局,每一個人都在繼續(xù)走自己的路。這就是人生吧,不會瞬間改變軌跡,只可能在特殊的時刻稍微偏離一下航道但依然要重新歸航繼續(xù)前行。魯迅先生的《傷逝》結(jié)尾:“但是,這卻更虛空于新的生路;現(xiàn)在所有的只是初春的夜,竟還是那么長。我活著,我總得向著新的生路跨出去,那第一步,——卻不過是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咳,心情好低沉。
想起了蘇軾式曠達,想起劇中餐桌旁站在水中受洗的耶穌,想起“我佛慈悲”…自渡,渡人。
反復(fù)咀嚼痛苦的Lee,如果在眼前,我也愿意像你的朋友一樣,給你送去一個擁抱,愿你未來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