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小狗回家的時候,被它用爪子在脖子上抓了一下,不疼、也沒有見血,而且下午的時候幾乎看不見抓痕了。但老婆一直建議我去打狂犬疫苗(她前段時間剛打完疫苗),畢竟狂犬病發作100%的死亡率!
在她的呼吁下決定去醫院打疫苗,在等車的漫長時間里,我用手機開始搜索相關的信息:排在前面的大都是XX醫生、XX知道和XX貼吧等相關問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上面的留言清一色都是趕快去注射狂犬疫苗,還說讓我衡量生命和錢哪個更重要,更恐怖的是有人專門拍了幾張狂犬病人發病的照片。。。我更堅定了去打針的念頭。
但車子還是遲遲不來,于是繼續深扒這方面的知識,直到看到了知乎上一個非常專業的回復:
在我國,狂犬病幾乎都發生在農村鄉鎮,或小城鎮和城鄉結合部,特別是在南方的省、區。而較大一些城市(不包括其所屬郊縣)多少年來幾乎都沒有報告過狂犬病。
所以,下列情況下的動物咬傷,傳染狂犬病可能性基本可排除:
① ?大城市內的家養狗貓;
② ?狗貓的身世清楚,飼養在家,不是流浪動物;
③??這狗貓不曾接觸疑似狂犬病的狗,或無被來歷不明的狗咬傷過;
④??動物無生病的表現或行為異常,被咬事出有因,如戲弄、護食、護子、弄疼;
⑤??動物接種過疫苗;
⑥??疾病控制中心告知近年當地未發生狂犬病;
⑦ ?咬傷已10天以上,狗貓健康如常。
第①—⑤條在被咬或接觸當時即可知道,有這5條即可放心,加上疾病控制中心告知當地無狂犬病,則可安心。如果有第⑦條,不論有無①—⑤條,都可以放心。
深入了解,發現這個段話是一個叫“祖述憲”的專家說的,他是安徽醫科大學教授、資深流行病學專家,在新浪博客有專欄,寫了很多關于傳感病、狂犬病的文章,我把里面的核心知識整理出來,希望大家建立正確科學的“狂犬病”知識,不要一被貓爪、狗咬就去醫院花錢打疫苗。
為何養狗?
首先養狗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前期要準備好狗窩,狗糧,吃飯和喝水的餐具,狗如果調皮的話還要買狗玩具給它撕咬,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進口的玩具平均150元的價格。
這都是小錢,一旦生病或受傷去寵物醫院,那都是非常大的錢——我同事為了給貓看眼睛據說花了1萬多。而且隨著狗慢慢長大,還要每天定期帶它出去遛彎,還要花時間訓練它各種技能。。。幾乎到了養孩子的程度,你花費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去養育一條狗,所以很多人建議如果沒有足夠的條件不要養狗。
那我為什么在還要養育孩子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養狗呢?
首先我和我老婆一直都很喜歡狗,她也是因為撫摸陌生的狗才被抓傷的,所以我們一致認為買個拉布拉多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擁有更多的樂趣。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我堅信培養寶寶需要動物的幫助,動物是兒童的天然伴侶。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孩子“不會說話的朋友”。西方家庭幾乎都會養寵物來和孩子一起成長,這不僅可以減少兒童對動物的恐懼,培養他們的自信、自尊和愛心,還能促進他們社會行為的發展,豐富游戲的想象力。
尤其是人工智能將替代幾乎所有能被流程化的領域,人類獨特的右腦技能將成為孩子們未來的競爭力。那么顯然愛心、同理心、責任感等等都是需要培養的,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獲得這些素質。
不過我堅信“條條大路通羅馬”,培養這些素質也絕不是必須養狗的,熱愛更重要。所以一旦孩子以后和我們說不喜歡狗的時候,我就會把狗送給其他人。
而且由于養狗需要涉及到很多責任,因此如果孩子和你表達了對狗的喜愛,你也不要第一時間買狗,而是可以采取創業公司“MVP(最小化可行產品)”的邏輯,先向朋友借養狗一個星期,然后看孩子在這一個星期的表現,并在結束的時候問TA是夠還要養狗?如果答案是“YES”,那么家長就應該排除萬難買條狗給孩子。
需要打狂犬疫苗的兩個前提條件
狂犬病是患狂犬病動物的唾液(或神經組織)中的狂犬病毒,通過咬傷的傷口或粘膜進入人體傳染的。
據定義知道,只有同時滿足:
①該動物攜帶狂犬病病毒;
②通過咬傷或粘膜的方式進入人體;
(PS:粘膜是指脊椎動物體內的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各器官內壁由黏液保持其表面濕潤的表層。)
這兩個條件才算“暴露”——被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稱為暴露。
第一個條件——咬傷
2010年,美國的國家新出現的和動物傳染病中心發布的重要文件中的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Virus is transmitted in the saliva of rabid mammals via a?bite.
譯成中文是:患狂犬病的哺乳動物唾液中的病毒通過咬傷傳播。
他有意把scratch(抓傷)省略了,而非疏忽!這不是說被患狂犬病動物的抓傷加唾液污染沒有傳播狂犬病的可能性,而是說只有動物抓傷而無咬傷引起狂犬病的機率太小了,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計。(我想他是有數據的)所以,你或你的孩子不必為被家里養的健康狗抓了一下緊張得不得了!只需沖洗,涂些碘酒,預防化膿性感染就行了。
“非咬傷罕有引起狂犬病的。“非咬傷”理論上也包括被狂犬病動物的抓傷。抓傷、擦傷或者舔開放性傷口后引起的狂犬病例,假設即使有的話,也極其罕見。事實上,至少近75年以來美國還沒有報告過由這種方式傳染的病例。
(PS:開放性損傷,指受傷部位的內部組織(如肌肉、骨頭等)與外界相通的損傷;簡言之就是血能往外流的,或肌肉或骨外露的創傷,如撕裂傷、切傷、刺傷等。)
撫摸狂犬病動物、接觸狂犬病人,或者接觸狂犬病動物的血液、尿或糞便,不會構成暴露,因而不需要采取預防措施。
狂犬病毒在環境中迅速滅活,迄今沒有確證接觸動物唾液的污染物,吃下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傳染狂犬病的例子。
狂犬病不會通過空氣傳播,哪怕你與流浪狗或患狂犬病的狗近距離接觸。國外有在密閉的實驗室里操作高濃度的狂犬病毒材料和進入大量蝙蝠棲息的洞里傳染狂犬病的報告,但這只是個別的特例,與你無關。
除非病人的器官移植,否則人的狂犬病不會傳染給健康人。
第二個條件——攜帶狂犬病毒
美國去急診科就診的較重的動物咬傷每年一兩百萬例,而被判斷是狂犬病或可疑狂犬病動物咬傷,需要做暴露后處理的,即采用球蛋白+狂犬疫苗的大約只占其中的1%到2%,而那里人的狂犬病每年至多一兩例,其中還有蝙蝠傳染的。
有人說美國是狂犬病低發國家,這話既對又不對。對,是說病人確實極其少見,但是又不對,因為美國的野生動物狂犬病常見,威脅性是很大的。美國人大都住在郊區或半郊區,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浣熊,常出沒于居民區周圍覓食,有時夜間進入居民的院子乃至屋里。患病的野生動物咬傷家養動物的可能性很大。
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哺乳動物并不攜帶狂犬病毒。那么如何判斷咬你的狗是不是狂犬病毒攜帶者呢?
一、看你居住地的位置:
祖述憲教授明確解釋了狂犬病的生態學或流行病學。任何傳染病的發生都需要一定的條件,狂犬病發生的條件就是當地的動物中經常存在狂犬病的傳播,或鄰近地區有狂犬病的引入,同時還有養狗的方式,這是發生狂犬病的“土壤”。
我國的狂犬病幾乎都發生在農村,就是那里養狗不僅數量大,而且散養,成群的狗在一起,存在有利狂犬病傳播的條件。農村養狗多也有2個原因:一是治安狀況惡化,養狗看家,二是南方某些地區喜食狗肉,有些地區養狗去賣。而農村沒有給狗接種狂犬疫苗的制度則是最大的危險因素。
城市就不同了,很少有流浪狗,狗都是養在家里,不可能散養,而不像其他亞洲國家城市及其郊區流浪狗成群。所以,如果城市發生狂犬病,那有兩個可能性,一是把農村感染的狗帶到城里來了,二是在外地受到傳染。
所以如果你住在大中城市,當地多沒有狂犬病,動物養在家里照顧得很好,是健康的,不曾接觸過可疑的狂犬病狗,或被咬過,狗又注射過疫苗,那你根本不用擔心狂犬病的可能性。如果咬傷的傷口較深或范圍較廣,必須去醫院就診,由外科處理傷口。
二、WHO的“十日觀察法”
世界衛生組織的狂犬病專家組報告和各國的狂犬病暴露后處理規定中,有一條是:對可疑的狗貓咬人后隔離觀察10天,如果動物在此期間不發病死亡,被咬傷的人可以不要進行暴露處理或免疫注射。
患病動物如狗貓在神經癥狀出現前1-5天唾液可有排毒現象,此時有可能已經發病。在出現神經癥狀后,唾液排毒一般只持續短短的幾天,至動物死亡。突然發病或迅速死亡的狗,其腦和唾液腺的病毒含量,實際上比發病后活得較長的狗可能要低些。
實驗感染研究證明,狗貓在潛伏期內唾液一般沒有病毒,直到發病前1-2天至發病后3天這個時間唾液才有病毒排出。這是近50年前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用百只以上的動物進行實驗所得出來的結論,已被實踐經驗所證明,并且作為經典文獻在西方書刊上廣泛引用。在美國從來沒有人在狗、貓或雪貂(美國人的一種寵物)的10天隔離觀察期發病的。
還請讀者注意,這里是指“對可疑的狗貓咬人后隔離觀察10天”,假如是被你自家的狗咬了,你們那個城市多年沒有發生過狂犬病,而且狗在家里養著,不曾到處亂跑,沒有被其他可疑狗咬傷,又接種過疫苗,那你更無需緊張了。
但如果你百度“WHO的十日觀察法”,你會發現一部分人痛罵這個方法,說是坑人。
而且網上關于“十日觀察法是否有效說法不一”,我簡單百度了下就發現了很有意思的事情:這張圖是論壇上常見的10日觀察法介紹(注意我標紅的部分);
這張是百度百科里的介紹圖片;
這張是百度百科的文字介紹;
上面都對“十日觀察法”認可,問題在于:有的說不管什么狗咬傷都需要先注射一針疫苗再觀察、有的說是瘋狗咬到才需要先打針再觀察,而祖述憲教授則只是說觀察十天,沒提到是不是瘋狗。那么到底要相信誰的呢?對于這種情況,有必要查找源頭——也就是這段話的起源——WHO發布的《狂犬病專家磋商會首篇報告》。
你可以發現這個報告和祖述憲教授說的一致,根本沒提到必須先打疫苗再觀察!為什么可以使用“十日觀察法”?因為狂犬病毒只有在攜帶該病毒的狗發病前5天內才有傳染人的可能,也就是只有感染了狂犬病毒并且還有5天就要的狂犬病死亡的狗在這期間咬到你,你才會暴露。為了提高安全性,WHO特意把時間增長到10天,一個狗如果10天后還是活蹦亂跳沒有狂犬病癥狀,那么你根本不算被暴露,該干嘛干嘛!
那為何網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先讓你注射再觀察呢,而不是先觀察再決定打不打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①錢:2015年一年狂犬疫苗市場是20億人民幣,而且國內大部分醫院打疫苗時,是一次性交所有的費用,而不是一針一針交費用,你懂了吧!
② 萬一你按照十日觀察法,最后出了問題,疾控中心是有責任的。你按接種程序,完成5針之后,就算出了問題,是由廠家來負責的。
流言止于智者!希望你們有個理性的判斷!
養主和貓狗親密是普遍的現象,有些人跟家養的健康貓狗嬉戲,被它們舔了抓了,也緊張得不得了,是沒有什么道理的。我提醒養主,家里可以備一瓶2.5%碘酒,如果發生小傷,可以立即清洗,然后忍住點疼,搽上碘酒。
狂犬病毒在外界環境里很脆弱,容易死亡。至今世界上沒有狂犬病間接傳染的報告,請你放心。
被自家的健康狗舔了,是正常的事情,有人視為“樂趣”,至少不要大驚小怪。否則養狗是一個錯誤。
暴露后如何處理?
狂犬病毒是嗜神經性病毒,從傷口侵入,常先在肌肉皮下組織處就地繁殖,第5、6天達到高峰,然后逐步減少,第10天后消失。大約也在這時,病毒進入神經末梢通過神經纖維向中樞神經系統進發,腦脊髓出現狂犬病毒。這個時間長短取決于咬傷的部位,離腦子越近就越短。一進入神經系統,措施就無能為力了。
所以暴露后處理三步驟,越及時越好:
沖洗掉傷口含有病毒的唾液污染,越早越徹底越好;
在傷口周圍注射球蛋白,包圍病毒,不使擴散,越早越好;
注射疫苗使人體自身產生免疫力,消滅病毒,越及時越好。
注射疫苗必須是24小時之內嗎?
問這類問題的人很多,有些人甚至是六七年前,乃至十幾年前曾被狗咬,還在問這個問題。
有效的免疫接種應在狂犬病毒進入神經組織之前,進入以后抗體就無能為力了。這段時間大約是10天,所以暴露后的處理要越早越好。
如果狗攜帶狂犬疫苗,它一般不超過五天就會死亡,因此你完全可以那時候再去注射血清和疫苗。再從狂犬病的潛伏期看,一般發病者在3個月以內,不到1年發病者在95%或以上。
因此,即使是被狂犬病的狗咬傷,從發病的可能性和預防效果綜合起來看,一年以前的咬傷再進行疫苗接種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問這類問題的人常是害怕狂犬病者,他們的恐懼難以控制,接種疫苗作為安慰劑也行。
狂犬病的潛伏期多長?
狂犬病的潛伏期的長短差別較大,下面舉幾個代表性數字: 美國1962-1987年間1555例狂犬病人的潛伏期統計結果是,多數在1-3個月,沒有短于10天的。10—30天的占29.8%,31—90天54.4%,91—365天16.4%,超過1年0.6%,最長的1例是701天。
2007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說法:數日至數年,一般為1—3個月。
注射疫苗后要忌嘴嗎?
“忌嘴”是我國舊醫的陋習,落后的文化,沒有道理,有害無益。過去兒童患麻疹忌嘴,使多少兒童喪命或者眼睛失明。注射狂犬疫苗根本無需忌嘴。
被兔子、老鼠咬傷要打狂犬疫苗嗎?
在暴露于小型哺乳動物情況下,如鼠類、家兔和野兔以及食蟲目動物(鼩鼱)等,幾乎都不需要進行暴露后預防,這些動物不是(狂犬病毒)宿主。
總結
只有同時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你才需要注冊狂犬疫苗:
①你在農村或城郊結合的地方生活;
②你無法觀察狗10天后的情況;
③你被咬傷。
如果你看了祖述憲教授的這些答復仍然不放心,甚至難以擺脫,感覺痛苦,建議你去正規醫院看精神科醫生,不要諱疾忌醫,治療會是有效的。
最后,為什么文章根本沒提到貓抓傷或咬傷呢?
因為中國傳播狂犬病的動物主要是狗。人的狂犬病大都是患病的狗咬傷引起的,貓咬傷引起的在3%左右。
根據大數定律:這就意味非常非常罕見的情況,所以沒貓啥事!
文章看下來,相信90%的人還是相信“萬一傳染怎么辦?發病死亡率100%啊!我寧愿花錢買個放心!”,我也沒指望改變這些人的想法,畢竟人舊有的想法是根深蒂固沒法動搖的。
這篇文章是寫給那些剛接觸動物的新人——具備科學的、理性的思維方式的愛狗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