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是不是失蹤了,文章不好好寫也就罷了,連朋友圈也都深沉低調的如一池融化的春水。
我猜你們是想我了,我也想你們呀。
沒有好好寫文章的原因,除了感冒頭昏眼花不能提筆以外,主要是我深陷在與卡爹的「狂犬疫苗之爭」中不能自拔,短短幾天內(nèi),為了捍衛(wèi)真理,我從一個對狂犬病略知一二,到略知四五六的半調子專家走過了艱辛的路程。當其他夫妻在每個清晨和夜晚枕間甜蜜的時候,我和卡爹都在激烈辯論,完美再現(xiàn)中世紀宗教與科學之間的殊死搏斗。
經(jīng)過一系列的講科學擺證據(jù),卡爹在看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狂犬疫苗注射指導的官方PPT后,以我方勝利告終,消除了想當然的恐慌,不再堅持luca全程注射完狂犬疫苗。
整個故事是醬的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只白色的,長期活動在我們小區(qū)的流浪貓。
這是一只行蹤不定的高冷貓,以我們小區(qū)半徑或許一兩公里的范圍四海為家,有時會在小區(qū)花園里偶遇,碰見了就過來讓我揉成棉花糖。
上周下雪的早晨,這貨在雪地里叫的撕心裂肺,不知道是冷還是餓,湊過來賣萌,luca看我揉的歡也學著摸了兩下,不知道是手法哪里不合它的心意,白貓扭頭快速咬了luca一口就跑了。
luca愣了兩秒鐘就嗚嗚嗚的哭開了,我仔細看了看,貓下口并不重但是貓牙刮破了皮,流了些血,回家用清水清洗后碘酒消毒。到了下午破皮的地方有一些紅腫,晚上帶去省醫(yī)院打了狂犬疫苗的第一針,四天后注射了第二針,疫苗的副作用是連續(xù)低燒,休息不好又因為降溫,luca小朋友又感冒咳嗽了起來。
期間翻看了一些權威機構的中英文材料,遵循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十日觀察法」,每天在小區(qū)尋找白貓,被咬后的第十一天在同樣的下雪天又看到它在雪地里傻嚎,它儼然忘了咬了我兒子的事情,還傻呵呵地撲過來讓我摸,發(fā)現(xiàn)這貨除了臟了點身體精神都不錯,我做出了終止注射全程疫苗的決定,掀開了前述我跟卡爹激烈爭吵的篇章。
大部分的孩子對貓狗都保持極大的好奇和善意,雖然出現(xiàn)了這樣的事情,我依然認為不要妖魔化貓貓狗狗,完全禁止孩子親近小動物。只是別像我這樣,仗著自己的超高的貓狗緣忽略了孩子,盡量避免小朋友接觸流浪的貓貓狗狗。
只是別對狂犬病過份緊張,目前在中國有關狂犬病的各種錯誤觀念流傳很廣,狂犬病的確致死率高,但!是!絕對不是被犬貓咬就一定會得狂犬病,我國因為狂犬疫苗巨大的既得利益及教育力度不足夠等原因,對狂犬病誤解極大,尤其是老年人及偏遠地區(qū)的農(nóng)村人。
本文整理國內(nèi)外研究狂犬病毒權威結構及專家的觀點完成,三方分別是;
1. 狂犬疫苗政策的制定者和監(jiān)管者「世界衛(wèi)生組織」www.who.int
2. 中國安徽醫(yī)科大學流行病學教授「祖述憲」
3. 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嚴家新」,主要研究狂犬病毒檢測和診斷技術、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狂犬病毒新型疫苗等。
此文后,希望大家可以客觀,科學的看待狂犬病的潛在危害;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是動物的疾病,偶爾傳染給人。病毒存在于患病動物的腦內(nèi),經(jīng)唾液排出,通過咬傷傳播。發(fā)病死亡率100%,從咬傷到發(fā)病的時間成為潛伏期,一般為2-8周,1年以上的罕見。世衛(wèi)組織專家認為,有明確證據(jù)的最長潛伏期是6年,并不是坊間流傳的幾十年之久。狂犬病雖然是致命疾病,但完全可以預防,無端的恐懼是沒有必要的。
“狂犬病是怎么傳染的”
哺乳動物大多能感染狂犬病毒,病毒從感染動物的唾液內(nèi)排出,通過咬傷相互傳染。中國傳播狂犬病的動物主要是狗。人的狂犬病大多是患病的狗咬傷引起的。貓咬傷引起的在3%左右。貓抓傷引起的極為罕見。動物舌舔,如果皮膚沒有破損,不會傳染。
“這些情況不會傳染狂犬病”
? 大城市內(nèi)定期注射疫苗的家養(yǎng)貓狗;
? 狗貓的來歷清楚,飼養(yǎng)在家,不散放在外流浪;
? 狗貓不曾接觸過疑似狂犬病的狗,或無被來歷不明的狗咬傷過;
? 動物無生病的表現(xiàn)或異常行為,被咬事出有因,如強拉硬拽,戲弄,動物護食,護子或被弄痛;
? 動物接種過有效的狂犬病疫苗;
? 咬傷已10天以上,狗貓健康如常。
以我的就醫(yī)經(jīng)驗,醫(yī)生多半是不擔沉的,也許他們也在浩瀚的醫(yī)學知識中根本沒有真的研究過狂犬病是怎么回事,或許還有利益相關(查資料看到被貓抓了就被醫(yī)生嚇唬的又打狂犬疫苗又注射血清花費幾千塊大洋的案例),根本不會告知以上知識,甚至當我主動詢問某大醫(yī)院的急診科大夫「十日觀察法」時,二十幾歲的小醫(yī)生一臉鄙夷的說沒聽過。
“被病犬咬傷后的處理步驟”
?被感染了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抓傷,無論是否打過疫苗,一定要用清水和肥皂徹底清洗傷口至少15分鐘
? 緊急求醫(yī),接受疫苗注射。
“理性認識,不必過分緊張”
? 在我國,狂犬病幾乎都發(fā)生在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或城鄉(xiāng)結合部,特別是南方省區(qū)。較大城市多年來很少報告過狂犬病。在長期沒有發(fā)生過狂犬病的城市小區(qū)里,只要主人負責人對對動物管理很好,一般不會傳染狂犬病。
? 狗貓傳播狂犬病主要是咬傷引起的,抓傷很少。被自家或鄰居的無病或健康狗貓?zhí)蚧蛲僖赫橙荆瑳]有危險。抓傷輕度未出血或淺表抓傷,可局部涂2.5%碘酒。
? 狗貓得狂犬病也是由患狂犬病的動物傳染的,所以不曾被其他患病動物咬傷過的寵物,是不會傳染狂犬病的。
? 患狂犬病的動物外觀會有變化,如毛無光澤,顯得較臟,流口水,并有行為異常,原是溫順的動物變得有攻擊性,粘人的變得與人疏離,都容易觀察到。
? 撫摸患狂犬病的狗貓或者接觸其血液,排便不構成暴露,無需采取預防措施。
“什么是十日觀察法”
「十日觀察法」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狂犬病防治辦法之一。即被有疾病狀況的貓犬咬傷后,要盡快去注射狂犬疫苗。同時觀察咬人的貓犬,如果10天內(nèi)沒有因狂犬病發(fā)病死亡,則被咬傷的人就可以終止狂犬病疫苗注射。同時可判定,被咬人根本沒有被傳染上狂犬病。這種方法可以百分之百排除人被傳染狂犬病的可能性。
這里有兩個概念要區(qū)分清楚:狂犬病的潛伏期和傳染期。潛伏期是指犬從感染狂犬病毒到發(fā)病的時間段,通常在10天至6個月之內(nèi)。這是各國海關通常將犬的狂犬病檢疫期定為6個月的主要依據(jù),即如果不處死動物,只有隔離觀察6個月才能判斷一只犬是否攜帶狂犬病毒。傳染期是指犬可能將狂犬病毒傳染給人或其他動物的時間段。潛伏期的大部分時間并不屬于傳染期,不會傳播狂犬病,僅在發(fā)病前3~5天,加上從發(fā)病到死亡的3~7天時間(總共為不超過2周的時間),才有傳播病毒的能力,這段時間稱為傳染期。
從病理學來講,狂犬病毒潛伏期通常較長,病毒進入犬體內(nèi)后,并不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是沿神經(jīng)緩慢到達腦部,增殖后再回傳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時才有傳染性。犬有傳染性時,大腦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帶毒”的犬在3~5天后,隨著腦內(nèi)病毒的進一步繁殖,它必然會發(fā)病并在數(shù)天后死亡。這就是“十天觀察法”的理論依據(jù)。犬也可能在十天觀察期以后才發(fā)病,但在這種情況下被咬的人仍然是安全的,因為雖然犬后來發(fā)病,證明該犬在咬人時確實腦中“帶毒”,但此時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數(shù)量,未轉移到唾液腺,咬人時尚處于潛伏期,唾液不帶病毒。所以在考慮傳染期而不是潛伏期時,觀察期限僅為10天而不是6個月。
在中國至少有一半的狂犬病疫苗是被濫用了,很多本來就不用打疫苗,被恐懼和無知裹挾著打完了全程五針的狂犬疫苗,奇怪的是很多官員,專家和醫(yī)生堅持否認在中國存在疫苗濫用的問題,極大的阻礙了有效應對措施的宣傳和推廣應用。有的人千里迢迢,甚至傾家蕩產(chǎn)的跑到大城市檢測狂犬病抗體,對于其中相當多的人,咬人的狗都還活的很好,甚至還留在老家看家護院。他們本來連疫苗都不用打,更不用勞民傷財跑這么遠來檢測抗體。誰當為這些人的愚昧負責?
為了判定luca是否需要完成疫苗注射,我只好每天像個傻子一樣在寒風肆虐的小區(qū)里瞎溜達,一個大爺還夸我,這么冷還出來鍛煉身體,我沖著大爺干笑的樣子一定不怎么自然優(yōu)雅。
有一天穿少了,第二天就悲壯的感冒了,總之你們可以想見我與這貨重逢的心情,當真是「你我本無緣,全靠我強撐」,說多了都是淚。
沒有想到,卡爹在看了我發(fā)過去的照片和視頻,你沒看錯,為了力爭這傻貓還活著,我還錄了像!沒有夸我也就算了,竟然提出「你怎么證明這只貓就是這只貓」這樣喪心病狂的問題,這比證明你媽是你媽還難好嗎?!你不要仗著你帥就以為我不敢打你。
總之,卡爹的糾結癥就被我兜犯了,每天若干次的問我「你確定就是這個貓嗎」「這個圖片對比看不清楚啊」「你真的100%確認嗎」結婚若干年,我從沒有像此刻如此這般壓抑不住的想打他。
結婚我都沒有發(fā)誓愛他一輩子,為了一只貓我發(fā)了各種誓力證我絕不會認錯,雖然我經(jīng)常認不準人,對貓狗見過一次就不會搞錯,這真的是一種超能力,羨慕不來。當我以為終于治好了卡爹的糾結癥,他又在小區(qū)食堂找到了另外一只白貓拉著我過去辨認,讓我指出如果不是那這只和那只的區(qū)別。
我感覺不會再愛了。
最后,我們要活的比前人更理智,更科學的生活,不被愚昧裹挾,與動物理性相對,溫柔共生在這一顆藍色的星球上。
Reference:
1.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狂犬病的預防和狂犬疫苗注射事項的PPT
http://www.who.int/rabies/PEP_Prophylaxis_guideline_15_12_2014.pdf
2. 嚴家新博士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