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朋友圈有人在轉《岡仁波齊》的消息,孤陋寡聞的我還在疑惑是什么,去搜搜尋尋看看才知道原來是新上映的關于11個藏民的2500公里朝圣之路,關鍵詞有“信仰”“感人”“震撼”“無聊”“平淡”等等,但以褒義居多。趁著周末去電影院湊湊熱鬧,因為各種小事情錯過了前1/3,但前面應該交代的是這十幾個藏民朝圣的起因,然后就上路了,倒不影響后面的劇情。第一次看電影錯過這么多,好不誠懇,但話說回來,這也是少有的錯過這么長的開頭還能看完不懵圈的,也算是一種經歷吧。不管豆瓣評分高低,我只在此談幾點我的小感受。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有于行進中磕長頭、原地磕長頭、朝拜等形式,在該影片中均有體現,顯然最多的是第一種。公路上、泥濘里、淺水中,他們的動作簡單、機械,卻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連綿不絕的力量。我大概查了一下標準的磕長頭動作,深感這些人的身體素質真是一級棒,不經常鍛煉的人估計磕幾十米第二天核心肌群就廢了;這“力量”當然不止體力上的,還有一股勁兒,我暫且不給這股勁兒冠以什么“信仰”的高帽。
據說很多觀眾是沖著西藏的風景去的,不得不說,影片的選景確實夠大氣。觀看過程中,前排兩個觀眾一到有“大風景”的場景就拿手機狂拍,我還在心里發笑,有什么好拍的,回去網上一搜不是要什么有什么。但我回來一搜,對于同一張圖,不管是盤山路還是雪山,筆記本屏幕和電影幕布上因為大小、動/靜態、像素、故事性的差異給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樣,電影院里給人的視覺效果就是可以用“震撼”“大氣”來形容,是真美!這就跟坐在家里看偶像的演唱會和去現場感受或細膩或充滿爆發力的聲音一樣,當然,親身經歷過這些場景的人肯定是又有話心里話要說了。可我真覺得沒有必要非拿手機拍那么幾張不可,倒不如盡可能的投入進去,能享受那么幾分鐘,就夠了。
下面該談談關鍵詞中的關鍵詞了——“信仰”。
信仰有很多種定義,哲學家將它闡述為“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之所以單把它摘出來,是覺得這種描述比教科書上對它的描述要有意思一點。我所理解的信仰就是一種個人的行為準則,它無關乎理智不理智,無關乎值不值,無關乎是否高大上。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畢業以后參加工作,信仰這個話題/命題作文我們寫過很多次,我們往往把它定義的太正能量,也給它賦予了太多美好的詞匯,其實我倒覺得把它看作一個中性詞更為合情合理。而作為信仰得一種極致——宗教,它也有它本身的優與劣,它積極向上的一面的確可以給信徒帶來信念與心靈的安撫,它消極的一面讓非同道之人看到的則是信徒的愚從。
藏民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村里很多人加入到這一隊伍,沒有人問孕婦萬一在路上生產怎么半、老人小孩生病怎么辦、沒有錢了怎么辦、遇到危險怎么辦,所有人的反映都是“好啊”,然后就上路了。藏民在義無反顧、心無雜念地完成一件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沿路地每一次匍匐在地,我不相信他們每次都會默想自己此行地目的。他們遇山跋山,逢水涉水,天氣變化就臨時在路邊搭起帳篷,拖拉機被撞了那就拖著車廂走;遇上雪崩的一幕,我是真替他們擔心,但他們就那么過去了,繼續前行;楊培爺爺早上沒有醒來,眾人依然該怎么走就怎么走。這里面沒有后怕嗎,沒有哀傷嗎,沒有累到不想爬起來嗎,我想,肯定有,但是這些給我的感覺好淡,淡得好像不存在,淡得有點殘忍。影片里有個片段印象比較深刻,就是藏民媽媽對女兒還有大家說“磕頭好,磕頭長見識”,我瞬間驚呆了,磕頭和長見識有什么關系,這不是瞎說嗎?可過后細想,他們所理解的“見識”應該和我們的“見識”不同。在整個路途中,見到的人、遇到的事,當然算是一種見聞,磕頭不過是一個載體,又或者,這位媽媽的意識里根本就并沒有這種認識,只是盲目的認為磕頭是個神圣的、應該身體力行去完成的事也說不好。再說這個小女孩,它當真理解什么虔誠的心,什么善意,什么祈福嗎?我倒覺得大人怎么教她就怎么學還差不多,剩下的可能就是小朋友的好奇心了吧。
雪山、長河、滑坡、風暴等宏偉寬廣的自然背景畫面和畫面里螞蟻般大小的一行人,我的視覺一次又一次的被這強烈的對比沖擊著,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人的渺小,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但這看似不堪一擊的一行人卻扛住了大自然的每一次考驗。的確,自然的力量無窮,人的力量同樣不可小覷。藏民歷經數月,克服生理、經濟、惡劣的自然環境等重重困難,每十步左右一次五體投地,懷著善良的心,抱著為自己祈福、也為他人祈福的目的跋山涉水數千公里,他們相信虔誠的朝拜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為大家求得福祉。理論上說,只要心誠,完全可以不拘于這種形式,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去改過自新、改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吧,但世界上無論是哪種宗教,它都需要一種儀式感,我想這就是其中一種。
其實,看這部電影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們心里只裝著朝圣這一件事,一切都以它為中心,一切都以它為目的,他們的善良和相互幫助,簡單、心無雜念、無關利益,看到他們在河邊草地上赤腳繞圈唱唱跳跳,我真的嘴角上揚,差點笑出聲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這種幸福,讓我有點嫉妒,這嫉妒,是因為認同而不得。
這部電影的故事并不十分震撼,情節也并不跌宕起伏,但帶給觀眾一種視角。“命好的做了喇嘛,我的命不好,去了遠方”——世界上,是有這樣一群人,以這樣的方式生活著的。
世界,是多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