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公子不知民間之疾苦,往往是失敗的,我們看到晉惠帝當天下大荒年的時候,太監對他講大家沒有飯吃,他說:“何不食肉糜?”他就不知道老百姓連米飯都吃不上,哪里吃得到比飯更不容易的肉糜。這就是不知民間之疾苦。
? ? ? ? ? ?------南懷瑾《論語別裁》
這個典故出自《二十四史》之《晉書》,記載了三國時期到東晉時期的歷史。唐初,在唐太宗宣詔下,由房玄齡代領的21人團隊重新編輯修訂并綜合了唐朝之前各種版本的《晉書》。 那么我的問題是,“何不食肉糜”這句話是怎么從皇帝口中傳到民間、再流入史書的?試圖當個偵探來破解一下:據說當時晉惠帝是在游玩,那么身邊的肯定是他的貼身侍衛和太監。他們有這膽子把主子的話傳給自己的親友嗎?這不是明顯地嘲諷皇帝嗎?不怕被殺頭嗎?最后到底是誰聽到了又記下了,然后讓它載入史冊,期望執政人以史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