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誦讀困難癥是一種學習障礙,單在美國,大約就有1000萬兒童中受此困擾。
從一項任務轉向另一項任務,會把短期記憶中的既有內容排擠出去。人的大腦根本就不能同時應付多項任務,原因之一就在這里。
我們的大腦同樣不擅長做決定,我們做決定經常是建立在害怕失去什么的基礎上。
忽然之間,我又成了那個剪著短發的小男孩,感覺只有自己不懂,剩下一個人在苦學,本來應該很容易完成的任務,我還得熬夜解決。
第一部分.全面認識自己
第一章 雞尾酒會與麥片:探索我們的大腦
大腦是在久遠得無法數清的年代進化發展起來的,首先是為了防止被野獸吃掉,而不是要去記憶清單,存儲事件。
為了實現大腦壓力最小化,要把生活組織得有條不紊。學習掌握一些存儲及處理信息的策略。讓腦力消耗降到最低程度。
體驗“雞尾酒會效應”
你的大腦中暫存的內容比你實際意識到的內容,多出很多。
短期記憶的目的是讓材料保存的時間持續幾秒或幾分鐘。
讓信息盡快地離開大腦。如果不這樣,短期記憶就會超載,你就會忘記想要記住的內容。
為什么不能同時執行多重任務
多重任務通常會讓你降低效率。
從短期記憶轉入長期記憶
信息從短期記憶轉入長期記憶,要通過編碼的過程。
你能想起整串號碼,可是要從號碼序列中挑出單個數字,你或許無法輕松記起。
一旦完成編碼,整個號碼就變成了一件事。
當以不同于初始編碼的形式或語境追憶信息時,我們的大腦會遇到麻煩。
如果思緒紛亂,你根本就無法編碼信息。
用故事幫助記憶
我們更容易記住的不是事實本身,而是作為故事要素的事實。
故事具備事實本身所缺乏的顏色、行為、特征,景象、氣味、聲音、情緒以及可以與我們發生關聯的所有內容。
有序組織需要把零散的信息按照有用的順序存放起來,而給這些信息排序則是要求將其編碼,并準確的回憶起來。大佬想要回憶起來的信息,不是支離破碎的點點滴滴,還是一個一個的故事,這樣一來,對于更好的有序組織而言,找到把事實融入故事的方式就是至關重要的。
要回憶一個事實,先努力想想第一次注意到那個事實時你正在干什么,這是很有幫助的,換句話說,需要去回憶為事實提供上下文的那一個故事。
故事中的上下文語境
下棋的新手和高手恢復棋局的表現,未完的棋局與隨意擺放的情形不一樣。
面對多項選擇,如何作出決策
當新的選擇出現時,我們傾向于自己最初的選擇。
人們為何墨守成規
目標可以幫你關注重點,幫你更好的進行組織。
第二章 我是上班一族:讓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亂
朝九晚五工作日的陷阱
泰勒的理論具有革命性效率,變成了產業界的新教義,泰勒就是主教。在各式各樣的公司企業里,都有一種追求一致性的驅動力,因為變動被看作效率的大敵。科學管理因其創立者之名,被稱為,泰勒主義,后來傳遍了整個工業世界。
僅僅因為一直都按照某種特定的方式做某事,并不意味著就永遠應該這樣做。
暑假的困境
工業革命以前,社會經濟主要是農業。在美國農業社會學校春季放假,讓學子幫父母種莊稼,到夏末秋季,學校放假,以便學生幫助父母收莊稼。
交通擁堵,汽車蝸行
從前,知識就是力量
那個時候真是來之不易,傳播也很困難,印刷術沒有發明,學校教育尚未普及,絕大多數人不識字只有極少數人擁有知識,知識是緊俏用品。
力圖把大量知識裝進自己的腦袋,要是沒抓住要點。建立一套存儲和組織知識的系統方法,從而在需要知識的時候可以使用或者記起知識,這是更好的策略。
現在,共享知識才是力量
擁有知識不是力量,分享知識才是力量。認為自己在公司或部門里掌握著獨有的知識,因而具有特定的力量,只是一種謬論。
不管你要努力完成的任務是什么,不管你要努力安排人生之旅的哪一段當你跟別人分享而不是自己,知識的時候,你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承受的壓力會更小。
嘗試和那些比自己聰明,其背景、眼界與技能跟自己迥然不同的人共事。
如何巧妙的工作
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更加辛苦的工作,你本來已經夠辛苦了,你真正想做的事,更加巧妙的工作,利用現有的工具和技術,繞開社會強加給我們的種種制約。
第三章 賽車、籃球、短褲及歌劇:認識自己的短處,突破制約
大腦對我們所思所為的限制是一個大制約。
你可能有一貫拖拖拉拉的毛病,或者你有強迫自己追求完美的傾向。
識別假性制約與真實制約
進行組織安排時要繞開的是實際制約而不是假性制約。
有些時候,我們會被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制約給嚇退,只是因為別人告訴我們存在這些制約,我們就信以為真。
認識自己
在開車和管理員工這些普通工作上,大多數人都相信自己要好于常人。
我們也還傾向高估自己的控制能力。關鍵在于控制色子的是運氣,而不是你。
對自己要坦誠,但千萬不要自我批評。
為了自圓其說,你要耗費大量腦力。
360度績效評估
什么會讓你驚恐不已,什么會讓你壓力重重,什么會讓你灰心喪氣,什么會讓你憤怒惱火,也要對此加以特別注意。受到重重制約的擠壓之時,你就會經歷上述情緒,你感受到這些情緒越強,你所面臨的制約就越大。
你不知道問題是什么,你就不可能解決問題。
制約是否在你的掌控之中?
何時忽略制約
要懂得什么時候忽略制約。
面對害怕的最好辦法就是置之不理,而不是憂心忡忡。
壓力帶來的制約
壓力感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制約,處于巨大壓力之下,你經常無法理性思考。
第四章 登山還是在家健身:目標清晰,才能井然有序
目標是制約的反面資源體現的是障礙,而目標反映的是可能。
在,發動汽車之前,一定要確切地搞清楚自己要去哪里,還要知道選擇什么途徑去。
要懂得何所為,何所不為
靈活變通
輕裝上陣
但要面對特別困難的挑戰時,我會找些可以強迫大腦停止冥思苦想的事情去做:騎摩托車兜風。
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不計其數,獨做冥想,練習瑜伽,出門散步,公園小憩,跟孩子嬉戲于小狗玩球,不一而足。
如何進行決策
找信得過的人,把你的決定告訴他,聽聽他的意見。
針對你的決策將會產生的不同結果,除個試試看,形象地展望一個決定可能產生的不同結果,可以幫助你明確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調查研究也是一種有效的幫助。
列張清單,不管采取什么行動,都要把由此帶來的利弊。得失全部寫上去。盡量把那些利弊得失按照重要性區分出優先次序,如果你愿意把這些內容加以量化。
第二部分.全球的Google工作生活方式,和無序說再見吧
第五章 超越泰勒主義—為什么說搜索很重要
組織方法為什么不能千篇一律
人不是生來就擅長組織管理的,必須去學習組織技能。
信息搜索的必要性
不要給信息歸檔,用的時候去搜索就行了。
第六章 是法國的巴黎,還是拉斯韋加斯的巴黎?——如何玩轉搜索
搜索引擎的設置
獲取相關度最高的搜索結果
盡量增強搜索條件的描述性
在搜索條件短語中使用引號
使用形容詞搜索
排除不想要的結果
搜索特定網站
搜索特定文件類型
搜索引擎還是一個計算器
Google搜索的小竅門
利用Google實現本地搜索
第七章 彩色筆與過濾器:我們為什么一定要養成信息過濾的好習慣
目標是信息存儲的向導
大腦中只保存真正需要記憶的內容
信息過濾的訣竅
大塊內容要化整為零
回顧信息的好處
每周拿出些時間回顧關鍵信息
養成信息過濾的習慣
第八章 紙質文檔與電子文檔,孰優孰劣
何時適宜使用紙質文檔
把材料從大腦中移走
紙質文檔的不利之處
云存儲的好處
做筆記的重要性
無紙化辦公的前世今生
從紙張到電子文檔的尷尬過渡
紙質傳媒依然重要,不過……
第九章 用活電子郵箱:把它變成可搜索的歷史檔案庫
Gmail:與你息息相關
意料之外的重大創新
Gmail的會話功能
在Gmail地址上填個加號
待辦事項清單及Gmail的其他用途
與Outlook和諧共處
Gmail,你可以這樣用
第十章 為什么應該在網上保存日程表
可以搜索和共享的Google日歷
紅色=工作日程,藍色=娛樂日程
第十一章 如何輕松管理文檔及網上內容
利用Google文檔實現實時協作
管理臨時信息
Google閱讀器,隨時隨地的方便閱讀
未雨綢繆
第三部分 克服大大小小的挑戰
第十二章 避免大腦壓力,集中精力工作
如何減輕大腦壓力
減少思維轉換的策略
如何才能不分心
第十三章 在海灘上收郵件:怎樣把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
轉換思維
度假時收不收郵件?
出差旅行如何能不受煎熬
第十四章 如何處理意外事件
一連串的誤解
戰勝病魔
減小壓力
信息共享
未來無法預見,但要作好準備
第十五章 真的可以如此有效